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群山环绕,湖水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松树在山上排开层层一片翠色,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犹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的毛毯上绒头,舒展的新蒲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裙飘带。
我不能离开杭州到别处去,有一半原因是留恋这风景如画西湖。
注释
乱峰:形容山峰很多。西湖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葛岭等。乱,缤乱。
排:排列松树众多,故称“排”。
点:明月一轮,故称“点”。
线头:指毛毯上的绒头。抽:抽出、拔出。
裙带:裙子上的飘带。蒲:香蒲,湖上生长的一种水草。
勾留:稽留,耽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春景诗。这首诗前六句写景,突出一个“绿”字,后两句写情,突出一个“恋”字,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后人评论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那么其“言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 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从艺术上看,《春题湖上》最精采的是中间四句。诗人以幽丽华美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比喻的精妙,表现在比物与被比事物的密合无间上。用翡翠比喻松树的绿色,用明珠比喻夜半时分高而远的明月,用碧毯细短的线头比喻幼小的绿色秧苗,用青罗裙飘拂的长带比喻舒展着的绿色的蒲叶,无不妥贴入微,真切动人。同时,诗人对湖上春光的珍惜与爱悦的感情,也在这几个比喻中自然地隐隐泄出。全诗由于有了中间这四句精当传神的比喻,一二句中的“似画图”才有了充实的具体内容,末两句的“勾留”之意才得以顺势推出。

  “画图”二字是诗眼,下五句皆实写画图中景,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作者于公元822年(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七月,出任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长庆四年五月底离杭赴洛阳任所。此诗即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大约是唐代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春,作者在杭州住期将满,就要离开之前所作。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
小溪清浅照孤芳。蕊珠娘。暗传香。春染粉容,清丽传宫妆。金缕翠蝉曾记得,花密密、过凋墙。
而今冷落水云乡。念平康。转情伤,梦断巫云,空恨楚襄王。冰雪肌肤消瘦损,愁满地、对斜阳。
朱槛曲。妆浅鬓云吹绿。半尺鹅溪凉意足。手香沾柄玉。
午梦已惊难续。说与翠梧修竹。蓬海路遥天六六。乘鸾何处逐。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小筑尘嚣外,清标秋气中。
荻花浑妒月,梧叶已嫌风。
钓箔惊檐马,册灯觅候虫。
困来还倚竹,此意有谁同。

朱颜相娱嬉,倏复为老丑。每见长童稚,屡失故交友。

生平免夭折,得天谅已厚。所志尚千百,为者才八九。

终非力所及,曷不歌鼓缶。第恐日失足,尽隳平生守。

松桧晚弥荣,所以异蒲柳。脩短未足论,请勿丧吾有。

心与逝者宁,道与存者寿。

海山雨过月明时,自是南州一段奇。
尘土只今无着处,可怜谁与更题诗。

林下老人何所求,求非拜相非封侯。所求海内民生遂,所愿朝廷圣德修。

工鲧人人海礼让,羌夷永永罢戈矛。熙然万载雍熙治,林下老人何所求。

鹈*一声春色晓。胡蝶双飞,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犹为了。流莺又复催春老。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老桧独含冰雪操。
我思君处君思我,一掬归心未到家。
相见或因中夜梦,孤灯何事独成花。

白玉之盘沧海东,苍苍下视远如空。请看端正山河影,不满坳堂杯水中。

杨花落尽梅子青,丹阳酒满双玉瓶。使君买舟渡江去,落日淡淡波溟溟。

先生抱才登馆阁,东壁文采光龙廷。自怜落日江湖上,为言纵迹如云萍。

湖海相知少,风尘送客初。归愁江雨积,别意柳条疏。

枫落迎船叶,鲈香出水鱼。吴兴尚文物,吾道近何如。

群卉枯落时,挺节成孤秀。既保岁寒心,不在遐年寿。

从来感秋人,一例皆楚声。
吾闻古燕赵,慷慨多不平。
惜哉宋玉辞,不使荆轲听。

禅房留信宿,诸虑冷然销。黄叶飞山寺,梅花开板桥。

人天留境界,鱼水待逍遥。谁订灵槎约,将乘来去潮。

黄阁自清邃,相公生较迟。可怜多难日,犹似太平时。

绝技摸棱手,间情歇后诗。死伤都不问,丙吉是良师。

听残《薤露》又《骊歌》,折柳临歧唤奈何。白社而今吟兴减,缟衣此去泪痕多。

他年或有抟沙聚,往日空教逝水过。郑重一声各分手,秋风落叶满关河。

百载尚书私第,数家流水桥边。玉楼疏影堕花钿。

香草美人深院。

遥指江头秋雁,剧怜沙外饥鸢。英雄几辈可能传。

只记当时巴蔓。

姑自厌粱肉,妾自甘藜藿。何为不仁鸟,声声谓姑恶。

青布高垂誇美酒,醉僧扶书赊几斗。朝朝挂向长安市,行人看书不饮酒。

唐家既灭酒家亡,青帘草圣千载后。瀚海西边唐将斗,将军挥戈虏连彀。

当时本自说战功,却使醉僧誇好手。笔势更比青帘雄,常山长蛇救尾首。

贾侯爱玩看不休,不肯插向万卷楼。壁间一双岳湛璧,洒落神俊悬清秋。

见我酒酣使题评,快饮数钟浇枯喉。为说草书秦汉间,变出楷隶盖有由。

但存妙处遗土苴,纵笔自如成锁钩。大巧既穷出大拙,作者每向无心求。

所以颠张醉素嗜酒能出奇,放浪纵恣隘九州。夭矫腾蛟龙,峻利森戈矛。

婀娜春树花,肃飒秋江鸥。兔起复鹘落,云行溪水流。

神聚精不散,抉怪还撑幽。都非有意举自然,所以超凡入圣直与造化侔。

陶然以酒寓天趣,一著直在最上头。莫言只作醉僧图,君未得醉方隐忧。

一身缠缚万古愁,焉能浩浩复悠悠。侯乃大笑言,君更饮数瓯。

壁间又添珠一斛,三帖使我子孙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