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的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十分工整。“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饮”的。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有“自感”,才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乐妓大多都有一本心酸史,诗中的筝人虽未能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仅“闇低容”(闇:àn,黯淡)三字,已能使读者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让读者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夜筝》全力贯注的这一笔,正是《琵琶行》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
但值得读者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尤其涉及叙事时,绝句不可能像叙事诗那样把一个事件展开,来一个铺陈始末。因此对素材的剪裁提炼特别重要。诗人在这里对音乐的描写只能取一顷刻,使人从一斑见全貌。而“弦凝指咽声停处”的顷刻,就有丰富的暗示性,它类乎乐谱中一个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读者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诗从侧面落笔,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青琐隔红墙,撇下韩嫣弹。花底玉聪嘶,立在垂杨岸。
纤指弄东风,飞出银筝雁。寄语青楼人,留得春光半。
江南好,春暮雨帘纤。鱼子天晴初出水,鼠姑风细不钩帘。
底事恼江淹。(案《倚声初集》
画梁间。日长午梦初残。倚薰风、晕红如醉,无言情思阑珊。
捲桃笙、自寻坠珥,掩金诃、斜扑轻纨。茉莉茶甘,鹧鸪香细,尽堪消暑小屏山。
无心理、钿筝瑶管,棋局也慵弹。闲排遣、白敲冰脆,红点梅酸。
侍儿报、花梢月上,清光怯射越罗单。浴兰汤、微揩粉汗,插犀梳、乱挽云鬓。
院落沉沉,夜凉似水,萧郎频唤展琅玕。还一笑、背人行去。
等待向更阑。却寻到、蔷薇架下,独凭栏杆。
缥渺芳情送画船,苏堤莫诧柳如烟。葑田捲尽琉璃现,此是开山白乐天。
敬之方平尚质直,伯玉谟谋加致密。中台二妙卓有声,骢马西来能事毕。
绣衣东望五云妙,卢龙烟草金沟水。欲知别后忆君时,万叠秦山秋雨里。
掀天古樟老气凝,屈铁作干嵌金绳。戟髯山立巨无霸,控射强弩横修肱。
太阴倒垂云雨黑,霹雳破裂双龙腾。寒芒凛凛鳞甲动,遁避不敢栖鸦鹰。
我寻山寺访神物,拄杖逼视愁攀登。从来不材赦斤斧,有用幸免诚天矜。
风霜千祀炼坚节,阅劫世远忘哀兴。佛镫隔院照遗蜕,不死能陪长耳僧。
虎侯高谊何肫挚,相逢更邀同醉。画壁旗亭,餔糟曲部,今日谁同逸致。
杯深酿旨。又胜侣招携,鸦歌闲肄。玉盏倾余,夜窗银烛蔼清气。
尊前还共订谱,□榕皋旧什,工尺堪比。邓尉寻秋,天平揽胜,昨梦依稀犹记。
琼英照水,待共结精庐,万梅华里。月媚春酣,翠尊偕泛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