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首先用了两个对比,以太行之路险能摧车和巫峡之水急能覆舟来与多变之人心相比,指出前者与后者相比实在是平坦之途,从而读者可想见人心之险恶了。
接着诗人连用四个典故来进一步说明人心易变的具体表现。一个是赵壹所说的当别人说你好时仿佛羽毛能从你的皮下生长出来,而当他不喜欢你时,同是这一层皮他却能说成是生疮溃烂。另一个则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牛郎织女虽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但却非常恩爱,但没有想到这样看似非常牢固的情感关系也会反目成仇,就像参、商两个星宿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一样,变成了“有你没我”势不两立的敌对关系。第三个典故也是古人非常熟悉的汉武帝与李夫人之事,是讲女人取悦于自己的男人是因为其青春貌美,而随着其年长色衰男人就不再宠幸她了,李夫人就是为自己这个遭遇而怨恨的。但这个典故还只是一个铺垫,下面的第四个典故“鸾镜”进一步说明,女人爱照镜子,当她还在为自己依然充满活力的形象而沾沾自喜之时,却没有想到她的男人就已经变心了。
接着诗人用了两个排比句,讲失去了男人恩宠的女人,无论她怎么做,都无法让其回心转意了:为男人用香兰、麝香熏衣服,但变了心的男人却不闻其香;为男人盛妆打扮修饰,男人看着这些金玉饰品却不见其色。
接下来诗人对上述表现进行总结,强调“行路难”,为女人的依附性地位及其遭遇发出了呼喊,并对诗一开头就提到的山、水之险进行回应。但这还只是诗人表面的目的。此诗的深层目的在于为君臣关系中处于弱势的臣子的遭遇而鸣不平。朝中的高官可以是早承恩而暮赐死的,可以说在朝做官是战战兢兢、朝不保夕的。诗人认为,行路难,其实不是说的那些平常的山水之路,而是那些君臣交往(当然也可以扩展为所有上下级交往甚至于一切人际交往)之中的难测的“圣心”。变化莫测的圣心就像上述典故中的男人一样,随时都有可能抛弃自己的臣子。
诗人在诗中毫不留情地对最高统治者展开了批判,其勇气可嘉,但也让人为其政治前途感到担心。当然诗人敢于这样写的原因在于在他写此诗时,与他想法相同的还大有人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也促成他敢于放言。另外诗人指出这一点的目的是希望最高统治者能设法改善君臣关系,对臣下多一些宽容和尊重,这样对唐王朝本身也是有利的。
这是一首在写作上很有特色的诗歌,诗人灵活地运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并且通篇运用比喻,结构紧凑、首尾相应,使全诗在展现批判力量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想见此诗发表的当时,是颇能引起广大士绅的强烈共鸣的,但这也为其他不满诗人的一些保守官僚提供了最好的攻击借口。后来诗人遭到贬谪此诗可能就是一个导火索。
岩栖分麾去,鼎食羞嗟来。忧乐有大者,得丧良小哉。
霣心惊地坼,揽涕祈天回。愿言国步肃,追理边隙开。
洁身未足道,王孙真可哀。
东风吹春春欲阑,纷纷香雪梨花残。美人倚阑娇不语,翠袖笼寒懒轻举。
尘封锦柱暗银筝,那忍弹成肠断声。掩袂含羞抱幽怨,怕见雕梁语双燕。
蹙损双蛾思转迷,粉痕满面伤春啼。金莲缓步下楼去,飞絮游丝荡心绪。
巫阳望断楚天遥,行雨行云在何处。
灵王倾国崇台宇,按剑章华睨中土。弁裳伏地走诸侯,钟鼓凌空震三楚。
骋骄不畏伍子谋,落成乞与吴兵游。孤舟竟走江上路,块土独枕山中愁。
十年伯气终萧索,回首华容归不得。饥魂漂泊啼秋烟,细腰却舞新王前。
春到梅边,瑞光浮动香山里。云端微见老人屋,嘹亮欢声起。
滟滟尊浮绿蚁。对红妆、高歌尽醉。彩衣错落,玉树珑璁,人生难比。
谷口家声,户庭蔼蔼传诗礼。天教余庆属伊人,争看南山梓。
那羡东风桃李。向蟾宫、早攀仙桂。恁时须记,老子婆娑,一杯千岁。
玉露漙清虚,银云拥明月。空濛白夜凉,远近商声发。
桂子落秋香,寒娥能孤洁。谁家理素琴,调急弦应绝。
晓日辞朝出禁垣,马前专敕奉明恩。经营王赋推良吏,斟酌民情达至尊。
终岁贤劳缘体国,暮年离别倍消魂。寒风冻雨金陵路,松柏青青为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