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
这首小诗在音律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但是,此诗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人生不满百,蟪蛄等春秋。花月多风雨,何不蜡屐游。
朱光忽以驰,退舍未易留。生前一杯乐,难与昧者谋。
临流羡芳沚,欢言泛轻舟。
雪溪兴尽船当回,却拟登陆游天台。经行见一堂前路,转入湖山寻误来。
幢幢淅淅又萧萧,两月炎威一夕消。酷似甑山扬火帜,快如银汉泻天瓢。
乖龙久郁苍生望,淑气潜回赤土焦。林下老人忘帝力,有年还听路傍谣。
怒涛驾雪,躏千骑,争赴危坡奔注。高阁凌空图画出,邈邈荆扬佳趣。
梦泽云宽,邗沟霜净,影落晴檐柱。南来王气,销沉榛莽深处。
堪笑亡国危机,沉江铁锁,欲把东吴拒。司马佳儿那解事,神算真成天遇。
商意悲凉,宫词凄苦,忍听临风句。无情江水,不将遗恨流去。
双桨催程,半帆借泊,危楼高倚层云。风光自好,暮景仍斜,禁他箫鼓千门。
窗隙流尘。但屠苏送老,醽醁悽魂。波泛碧鳞鳞。有天涯、诗句怀人。
念珠络藏香,绣檀携枕,归舟曾系兰津。昙花空外影,总飘然、残梦无痕。
欲话前因。应恨敛、湘娥翠颦。掩孤篷,休教字写宜春。
员方肇开坼,积块成坤舆。漂浮大波不自止,幸有万里之鳌鱼。
抃首戴炎州,尾直昆止墟。亿载不坠陷,始知力有馀。
扬鬐播四岳,鼓鬣摇五湖。岂知古今士,竟以地震书。
自是世俗闻见拘,潢污蛙黾相随居。我从龙伯借钩饵,钓鳌惟子知非诬。
和好风光四月天,百花飞尽感流年。宫中无以消长日,自擘龙头十二弦。
待从藕孔靖群魔,特敕真灵会大罗。正色鸿薰是何语,天狐翻遣占专科。
名士如名山,轩车时来游。自非林泉性,鲜能终日留。
岂不爱清华,冰雪易为愁。性习本自异,慕思良亦浮。
所眷非素怀,群疑生嘲啁。是洵神仙山,何无金玉楼。
以此求真赏,所以失林丘。吾愿山中士,气与冰雪遒。
自爱白云睡,非薄车马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