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都有拟作。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
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强劲。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恨”且“悠悠”,无穷无尽,思念之深、等待之久,亦由此可知。而要此恨消除,除非爱人归来,所以词中说“恨到归时方始休”,——这一句既是思妇的心理活动,也是词人揆情度理给她的思念所作的结论。“月明人倚楼”句,或解释为爱人归来之后双双倚楼望月,即把这一句作为“恨到归时方始休”的补充句;或解释为思妇对着汴泗怀念爱人的时间、地点。在这两种解释中,本文取后者。月明之夜,思妇难寐,正是怀人念远之情最浓重的时刻。这个结句极富意境,有深化人物形象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且又频用叠字叠韵,句句押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就自然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之致,这与写“流水”、“相思”十分贴切。所以这首词虽然只有三十六个字,却不失为一件玲珑剔透的艺术珍品。
㫺有淮淝帝起凌江东,金陵始建吴王宫。苍松白石传是宋元蓄,位置乃在西园中。
是时招徕天下雄,游赏时与匹士同。谋画纷纶史述不可尽,故物矗立皆英风。
蒋山南徙新宫卫,松石遗在中山第。君臣际遇自当年,景物萧疏成异世。
我朝奄抚江南陲,大功坊设行省司。人言江宁使院天下冠,日月烟霞生古姿。
翠华临锡瞻园字,松石光辉又一时。此邦有宅城西面,六朝松石名尝擅。
渔洋司李为题诗,贱子少年曾一见。四十年来古松死,三品石徙金坛县。
呜呼于文襄,没乃返故乡。何尝得一日,幅巾屣履苔石旁。
人事兴衰变倏忽,古迹销磨多慨慷。岂如使院长清秘,冠盖频誇松石异。
自㫺元依天子家,于今尚托诸侯帅。使君动法前贤事,文章可传政可嗣。
倚石松前听松吹,谢公哀乐羊公泪。好诵《甘棠》召伯诗,休偕异石菱溪记。
露砌风轩携酒尊,更邀白发醉芳园。古今事往都须置,松石之閒别有论。
枯鱼日衔索,高树多惊风。我亲已白发,我行犹转蓬。
仲繇嗟负粟,冉子念尸饔。携手出东门,泪落尘埃中。
蛇脂已耆乾,龙饥尚未充。耘瓜忌伤根,结兰贵心同。
孝子当不匮,锡类及微躬。
闻道岂必早,立德苦不固。嗟余困蒙弱,老大犹未树。
五十不称夭,蹉跎已中路。逝者诚已矣,来兹可无惧。
先民诏遗矩,乃在行其素。外物焉足希,澄心任所遇。
每戒出位思,恒存周身虑。毋曰独居暗,几微渐成著。
毋曰戏谑小,君子有常度。穴防终以决,往水不返溯。
庶几日三复,反躬永无恶。
生离已吞声,死别长恻恻。寒宵卧空床,悼亡长太息。
忆昔我岳翁,举家之燕北。因怜道路长,纤弱难远适。
挈送入我门,母女泪涟淢。其时年十五,钗裙无华饰。
十六余远行,代我供子职。尽孝事重闱,承欢多顺色。
三载余归来,下机喜停织。十九始成婚,阃仪殊谨饬。
亲戚同里闾,齐声称妇德。病忽入膏肓,参苓医不得。
零落归山邱,长隔如异域。魂梦空相亲,音容忍回忆。
一灯雨夜寒,凄绝空房黑。
南行遵溪浒,流景何楚楚。溪毛绣藻蘩,游鱼聚相喣。
锦石亦参错,绿发明可数。小者如卧羊,大者如伏虎。
飞湍所磨荡,兀兀自太古。丛薄交深春,不但蔚榛楛。
兹游倦登陟,到此一延伫。况有令主人,意气不为忤。
担囊轻百里,一一适我所。春花未终极,岂即怀故土。
锦江非不佳,人情薄如楮。西游杜陵老,安得免愁苦。
长安陌上花正飞,苏台游客初辞归。一年南北慕丰采,相见那忍仍相违。
关陕适逢天久旱,山川草木无精辉。灞陵行馆尽萧索,满道流移恒苦饥。
秦人半死委沟壑,肝脑涂地豺狼肥。送君此日空惆怅,离筵把酒风吹衣。
嗟君夙昔多抱负,眼见颠连忍含哺。济时长策满胸中,袖手胡为乎中路。
江南景物吴门偏,风月常随诗酒船。纶巾野服任萧散,飘飘俨若瀛洲仙。
忆君年少曾登第,百里花封民感惠。官轻便觉折腰难,墨绶铜章遽捐弃。
流光庆泽钟贤郎,广寒丹桂飘天香。十载灯窗富文学,飞黄指日当腾骧。
愿言行义以达道,登庸慎莫仍韬光。
白郎楚楚关中豪,读书江南心独劳。露凉松寺写周易,日莫兰丛歌楚骚。
家近千峰淮甸翠,舟乘三月大江涛。钟陵秋晚正相忆,好趁天风连巨鳌。
二十年前此地过,相逢驿使更如何。梅增旧干莓苔老,阁满新编岁序多。
几度月明香撩乱,数声笛奏影婆娑。我来正值深秋候,早晚寒芳上雪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