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兵伤亡过半再也不能把家还。
次日早晨收到他们家乡寄来的书信,信中说御寒的衣服已寄出。
注释
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鉴赏

  此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前两句叙述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情况;后两句叙述远在家乡亲人,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已死于战争,依然来信寄物,烘托出浓烈的悲剧气氛。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

  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

  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

  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都不是什么特殊的内容,勾勒得也非常简单平实,但这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却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一夜之隔,顿成阴阳之隔。仅仅差了一个晚上,寄给战士的家信战士再也看不到;信中说缝制的御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再没有人收取它了。此时此刻,阵亡的战士其尸骨抛掷在昨夜的战场,再也不需要寒衣,再也不会感受到亲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却仍翘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报以平安,等待他某一天从战场归来……悲剧效果就这样由于结构安排而产生。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死亡与等待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叠,让观者陷入思考,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时批评残酷的战争

  这首诗诗人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地流露出来,短小中见深刻。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赏析

  许浑是中唐诗人,目睹国力衰敝,百姓苦于战乱,所以其笔下的边塞诗以反战题材为主,大多透露出浓重的悲凉色彩。

  诗的内容很好理解。桑干夜战,伤亡过半。“乡信”自然是寄给其中某一位死者,上面说已经把征衣寄了过来。在这看似平白无味的话里,体会出诗人蕴含于其中的感情,才是读懂此诗的关键。戍边的丈夫死了,对于在家里苦苦思恋的妻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悲剧,但更大的悲剧是,作为悲剧主角的妻子,竟然全然不知道悲剧的存在,仍然一厢情愿地思念着丈夫,相信他会回来,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赶制无数个日夜满载牵挂饱含爱意的征衣竟寄给了冰冷的尸体!悲剧无疑是值得同情的,但身处悲剧而浑不知情的不幸者,不是更让人心酸难言吗?

  陈陶有一首《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内容与此诗几乎完全一样,但论表现力就差了许多。究其原因,我们知道绝句短小,贵在精到,所以一首诗中往往只会留下一个最突出的妙处,以使其效果得到最大化。比如此诗最关键的是戍人已死而家人仍思的反差,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艺术处理都被诗人刻意抹去了。而相比之下,陈诗虽然词义更丰,还用了修辞,但由于丰富出来的词句都不是读者最关心的,也不是诗人想要表现的,所以反而淡化了感情,比许诗平庸了许多。

  总的来说,此诗在叙述之外丝毫不加议论,也未曾抒发感情,但其酸楚已使读者不忍卒读,诗人节选战争中的一个细节,写出了整场战争的残酷,可称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而作者是否经历桑乾河夜战也不得而知。八世纪后期,唐王朝与契丹、奚连年战于桑乾河附近,作者可能是借桑乾河夜战表达对唐王朝对外战争的一些看法。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你喜欢
晓涧青青桂色孤,楚人随玉上天衢。
水辞谷口山寒少,今日风头校暖无。
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
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
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
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
麈尾与筇枝,几年离石坛。梵馀林雪厚,棋罢岳钟残。
开卷喜先悟,漱瓶知早寒。衡阳寺前雁,今日到长安。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
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
老人如婴儿,起晏睡常早。
粗毡薄絮被,孤枕自媚好。
倒床作龟息,逡巡辄复觉。
隔门灯火明,仿佛闻语笑。
杯棬相劝酬,往往见讥诮。
披衣坐跏趺,衰老当自了。
室空窗亦虚,半夜明月到。
老卢下种法,从古无此妙。
根生花辄开,得者自不少。
要须海底行,更问药山老。

一榻仅容膝,身心俱寂然。直缘知乐内,亦不为安禅。

棐几陈编掩,竹窗残局捐。尚馀喧噪在,野鸟与林蝉。

征西大府开,后乘得高才。区脱烽烟静,渠搜职贡来。

陇云低玉帐,羌舞奉金罍。信美从军乐,脩梧茂帝台。

何事教人用意深,出尘些子索沉吟。施为欲似千钧弩,磨砺当如百鍊金。

钓水误持生杀柄,着棋闲动战争心。一杯美酒聊康济,林下时时或自斟。

旧游重到倍悲凉,吟忆同人倚寺墙。何处暮蝉喧逆旅,
此中山鸟噪垂杨。寰区有主权兵器,风月无人掌桂香。
欲寄此心空北望,塞鸿天末失归行。

水生浦溆多浮鸭,风急汀洲有断鸿。渺渺江天无限景,一时分付与樵翁。

四十里井间,只有十家住。十家汲井过,并向麦畦注。

麦肥如野菽,饱食耐征戍。耕余了无事,间或插桑苎。

遂令半里间,夹屋无杂树。南山团作障,三里塞去路。

时有归墟人,穿云如白鹭。

寂寞岁云暮,古树严风号。自知非范叔,何敢望绨袍。

耒阳知县非知已,救厄无踪岂忍闻。
若更声名可埋没,行人定不吊空坟。

欲问故人归未归,江湖不见雁南飞。青云未上辞乡国,白璧无因困褐衣。

客里书来行李滞,江南春尽落花稀。倚门望断山川远,我却疑君此策非。

我别禦儿溪上宅,月当二十四回新。如何故国尚戎马,即恐比邻非昔人。

箫鼓谁家犹作社,楼台废苑不成春。夜寒忆尔无由见,怅望黄姑祈木津。

闲庭碧梧澄素阴,南山结庐幽意深。
将浣未浣溪畔女,欲鸣不鸣枝上禽。
临觞坐啸还咄咄,岸帻远望何森森。
黄云澹荡落日冥,一派菱歌烟水浔。

湖上清秋。南屏钟递,岚翠烟浮。衣怯新凉,月扶残醉,人倚兰舟。

月明正好勾留。且放棹、湖心上头。镜净浮光,潭空泻影,人在瀛洲。

梧桐坠露悲先朽,松桂凌霜倚后枯。
不是世间长在物,暂分贞脆竟何殊。

绝岭横江岸,登楼望渺然。潮来徐福岛,山出寄奴泉。

境界分吴楚,波涛混海天。千秋征战地,今喜靖烽烟。

这汉从来没缝罅,五十六年成话霸。
今朝死去见阎王,剑树刀山得人怕。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