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
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鉴赏

  在大自然众多的景物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冰清玉洁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卷帙浩繁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

  这首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中写夜雪的不多,因为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富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跳出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窠臼,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再现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足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见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说明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烘托,句句写人,却处处见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转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 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布局井然,层层推进,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结尾句以有声衬托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隽永清新,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也表露无遗。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体现白居易诗歌一贯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冬天所作。诗人当时45岁,任江州司马。当时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心中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句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减。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
忆家望云路,东去独依依。水宿随渔火,山行到竹扉。
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遥羡书窗下,千峰出翠微。
中年患别多作别,早日讳穷常得穷。
勿云一水四十里,衣冠塞郭何人同。
周生子病辍身出,刘子远来今几日。
石家仲叔好少年,颇能厌俗从吾律。
魏君不独相从早,自君之来吾郤扫。
岁月磨人孰能久,反覆看渠难得好。
湖陵古城风日寒,情义乃知生别难。
高怀已为故人尽,交道应留後代看。

露奏求閒猛挂冠,忽惊卿月堕云端。中年屡揽澄清辔,末路坚辞矍铄鞍。

自卜寿藏松已拱,亲裁幽刻墨方乾。映溪清远楼前月,后夜登门忍独看。

莱佣酒保笑言欢,偶数江湖几谪官。反蔓环门兰在室,呼儿重检《汉书》看。

紫极龙飞冀北春,石潭犹自守鲛人。风云气薄山河迥,闾阖睛开日月新。

三辅看天常五色,万年卜世自中宸。同游不少扳鳞志,独有波臣愧此身。

八月边烽起,燕关入引弓。檄飞三辅道,气激五都雄。

戍角寒云外,城乌夜色中。不知枕戈者,愁绝竟谁功。

紫宫华宴敞春风,密树初花日映红。
向暮酒阑香不断,始知春在绮罗中。

郑当时,辕下驹,韩安国,两首鼠。秃老翁,竟斩汝,廷臣不语淮阳语。

君不见金家妇、王家女,一言杀儿还杀母,何况区区老秃且。

枕边风雨过今春,起步园林已绿阴。
更向坡头望湘浦,水云无际绕遥岑。
草色春沙里,风光晓正幽。
轻明摇不散,郁昱丽仍浮。
吹缓苗难转,晖闲叶本柔。
碧凝烟彩入,红是日华流。
耐可披襟对,谁应满掬收。
恭闻掇芳客,为此尚淹留。

碧荷香透纱窗北。北窗纱透香荷碧。清露比珠明。明珠比露清。

竹穿萤灿绿。绿灿萤穿竹。纤月映疏帘。帘疏映月纤。

便殿时时燕二王,吾君亲睦似陶唐。寂寥棠棣留芳后,盛事应传入雅章。

胥江一棹暮云疏,心似蛩蛩失駏驉。正苦春愁难自遣,海风吹到故人书。

松间开一径,秋草自相依。
终日不冠带,空山无是非。
投纶溪鸟伴,曝药谷云飞。
时向邻家去,狂歌夜醉归。
太极之年混沌坼,此山亦是神仙宅。
后世何人来飞升,紫阳真人李八百。

杀气临沙碛,黄尘白昼飞。请君双羽箭,破虏百重围。

转战随骠骑,捐生事武威。从来游侠骨,不是顾轻肥。

轻袂杨花落,遥装燕子髓。
恭己时存养,敬以充四端。
唯狂能克念,作圣抑何难。
云压檐花得,溪禽湿不飞。
烟林生暝色,雨砌上苔衣。
暮鼓深村急,疏钟远寺微。
吟窗得新句,写向锦囊归。

崔巍碧云寺,寿安山南陬。前貌众龙象,后植千松楸。

于经首作俑,魏竖复效尤。规制骇心目,宏丽无匹俦。

近屏罗翠嶂,远势交回洲。石室窈中空,缭垣屹外周。

镂阶凤缡褷,琢壁龙蚴蟉。僣侈陋陵阙,岂止逾王侯。

当其缮构际,乾坤困征搜。攻石千仞冈,挽材万里舟。

苍生莽奔窜,四海输琛赇。卿相称义儿,秽名丰碑留。

刑馀胡敢然,童昏寄垂旒。紾臂夺之柄,蛊腹心舌喉。

钳锧杀乔固,轩墀延共兜。上擅天赏罚,下快私恩仇。

敌张寇盗炽,木蠹禾生蟊。罪虽沦一族,祸乃延九州。

高庙血祀斩,泗凤戕松楸。思陵葬无所,麦饭矧可求。

昌平寒食日,春惨风飕飂。民家败纸钱,吹挂陵树头。

穷奇旧衣冠,乃得归岩幽。百年有馀恨,烈士涕横流。

伟哉张侍御,一洗异代羞!仆碑刬名字,伐冢为平畴。

兹事良义举,我更借箸筹。圣贤律既往,褒罚语不浮。

善固揭百世,恶亦昭千秋。诛奸赖直笔,不系冢去留。

上世戮鲸鲵,封骨高崷崷。请肆彼遗骼,存此招魂丘。

用之作京观,事异理亦侔。覆辙留眼前,后车庶回辀。

殷墟歌《离黍》,鉴之者有周。作诗述胸臆,以俟采风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