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人物宣城妙九州,乘龙果是属清流。相逢解赋澄江练,上胜都归叠嶂楼。
画戟林中银漏迥,香梅影底玉杯浮。洞房咫尺笙歌沸,谁道华胥祇梦游。
竹帛相期古道深,结婚端不为多金。自惭非是奇男子,恐负侯高择婿心。
临风衣自整,对月影偏长。独立经寒暑,真成石作肠。
含梅酸金黄。送春阴岛畔,晓月桥旁。忍话惊尘燕市,撇波鲈乡。
新病起,征途长。莹云容、单襟酥凉。祗烟驿传音,风轮碾梦,浑似唤娇娘。
嗟刖玉,同吟湘。惹吴儿肠断,楚客歌狂。莫漫杯倾影乱,斗深愁量。
思远柳,罗敷桑。天各涯、绡零珠亡。有一样缠绵,临分客装莲瓣香。
昨偕郭叟飞霞观,纵看华盖之嵚崎。高岩迹摩谢客字,古柏韵读黄侯诗。
小文妄托三语掾,博识奚援五总龟。珠玉在前诚自赧,报章试祈傥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