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

白发无端种种生,每逢佳节只心惊。老妻稚子知人意,但把菖蒲酒细倾。

先生英气盖区中,命与仇谋得老穷。
又见长身有家法,可辞短簿怒吾公。
石头路滑行能速,宣室归来语未终。
宛洛风尘莫回顾,直须留眼送归鸿。
高桐凌紫霞,修篁拂碧云。
吾常居其间,自号桐竹君。
不解倣俗利,所希脱世纷。
会交但文学,启谈皆典坟。

画眉唤客停船暮,空祠尚临寒渚。络径藤荒,支亭石断,茆屋两间谁住?

羊裘在否?算如此青山,尽容渔父。剩我闲来,绿尊聊为酹芳醑。

登临试寻旧迹,是参军去国,晞发歌处。七里滩声,一江帆影,阅尽斜阳今古。

天涯倦侣,问何日归休,再盟鸥鹭。只恐先生,厌人行役苦。

早识公孙廿载前,今披遗像一潸然。微知忧瘁侵高致,犹有林泉度厄年。

钩党玉瑛偏并世,生祠委鬼欲弥天。祲氛不陨秋霜烈,皓皓风期若可传。

双玉亭亭出粉墙,便添风月入吟觞。会看直上三千尺,截简先书异姓王。

亨监逃海淹齑瓮,隆老成龙过禹门。独有倪公尚痴坐,几时承继万松轩。

贝丘豕立俄人啼,淮水失却巫支祁。万牛腥闻红帕首,天狼反被青云衣。

坞金递遣髑髅守,日注鬼箓停生机。风尘展转逾十载,意者天怒民浇漓。

故令六合日颠倒,人类灭尽将无遗。云胡玉毁石自若,荧惑扬彩三阶微。

沣兰无实荃蕙化,蹠蹻往往嗤随夷。奸凶残忍源源出,福善祸淫殊反易。

杀人白昼临通衢,长剑大刀争割食。东家处子西家搂,父母吞声泪偷滴。

书生平日苦自信,坐谈性命成迂僻。有人抱膝吟草庐,夜梦史迁紬秘书。

共工举头天柱折,五丁凿石岷峨枯。有穷飞箭落九日,防风戮骨雄专车。

跨秦历汉凡几劫,宇宙戏掷犹摴蒱。君不见邯郸空国长平陷,又不见焦土咸阳总冤滥。

区区反覆焉足云,老天为质由来闇。

吾闻天台山,一万八千丈。赤霞壁立百雉城,阊阖天开势摩荡。

琼台双阙云几重,群山俯伏华顶雄。灵仙玄圣所窟宅,紫气彷佛飞游龙。

沧溟直下但如沼,青烟东望蓬莱小。火珠光动金银宫,日月跳丸几昏晓。

丹厓气散如飞霜,草木冬夏涵天香。羽人霄盖拥旌节,雨衣云带双翱翔。

石桥缥缈那可度,凭雷蹑云天所怒。不知方广今有无,如何绝却人间路。

有客有客多好奇,方舟明日过灵溪。青山之谷事幽讨,手援芝草歌我诗。

叶如羽盖岂堪论,百步清阴锁绿云。善政已闻思召伯,
英风偏称号将军。静铺讲席麟经润,高拂□枝兔影分。
更有岁寒霜雪操,莫将樗栎拟相群。

国中太史浙河游,碧树风生紫绮裘。蜀郡奉祠杨子老,汉廷召对贾生优。

金盘芍药还相咏,翠笼樱桃亦易求。幸得草堂同晚饭,少陪高论借迟留。

门外绿杨啼乳鸦,弄黄梅子压枝斜。残书读罢无功课,绕径来寻未落花。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庭槐岁月深,半死尚抽心。叶少宁障日,枝疏不碍禽。
帷幄谅无取,栋梁非所任。愧在龙楼侧,羞处凤池阴。
未能辞雨露,犹得款衣簪。惜悲生意尽,空馀古木吟。

芳烈谁凭汗简寻,淋漓遗韵倍长吟。烟况不假名山色,呵护应深往匠心。

廿载银钩联水乳,千秋铁胆见人琴。清霜漫诧词坛兴,生气由来字比金。

宝石峰头语塔铃,夜深鬼火映沙汀。春山遍作祁连冢,芳草年年不肯青。

金玉无求愿子孙,夜香台上种前根。若能子子孙孙孝,何减三槐八桂门。

抛菱镜,罢晨妆。倚南窗。风洒桐花点笔床。彩毫香。

梦里曾拈佳句,醒来更费思量。一半模糊思不起,系人肠。

柳絮飞时绿暗,荼蘼开后春酣。花外青帘迷酒思,陌上晴光收翠岚。佳辰三月三。解佩人逢游女,踏青草斗宜男。醉倚画阑阑槛北,梦绕清江江水南。飞鸾与共骖。

贫约性所安,索居独难耐。舍业起踟蹰,何处觅良会。

庭桂冬森森,高可出檐外。黄梅正发花,疏拙别有熊。

欣然与盘桓,游兴忽中怠。乃知林栖者,种树有深赖。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