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一出的诗歌语言。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所以,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开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董庭兰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雠书虽不愿,治粟亦何为。夜月同游处,春潮独往时。

无心资造化,任运有成亏。护冷加餐食,幽居且自怡。

涿鹿闻中冀,秦原辟帝畿。柰花开旧苑,萍叶蔼前诗。
道士乘仙日,先生折角时。方怀丈夫志,抗首别心期。

早婚礼义已全乖,偷薄成风更可哀。几欲持毫濡沧海,不胜今日续新台。

于菟啸空山,万窍寒风出。堤防飞将军,汉箭有神物。

出仕归来贫似旧,借园偶近画桥居。
纵观不用春携酒,清坐何妨夜读书。
港小只通闲客棹,树低多碍故人车。
向时城里缘尘土,久欲湖边住岁馀。
福地阴阳合,仙都日月开。山川临四险,城树隐三台。
伏槛排云出,飞轩绕涧回。参差凌倒影,潇洒轶浮埃。
百果珠为实,群峰锦作苔。悬萝暗疑雾,瀑布响成雷。
方士烧丹液,真人泛玉杯。还如问桃水,更似得蓬莱。
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才。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

簪履竞晴昼,画戟插层霄。红莲幕底风定,香雾不成飘。

螺髻梅妆环列,凤管檀糟交泰,回雪无纤腰。觞酒荡寒玉,冰颊醉江潮。

颂丰功,祝难老,沸民谣。晓庭梅蕊初绽,定报鼎羹调。

龙衮方思勋旧,已覆金瓯名姓,行看紫泥褒。重试补天手,高插侍中貂。

高轩玲珑不受暑,半幅轻绡宿烟雨。白屋素壁生空明,似闻水声绕庭宇。

松髯拂天藤蔓垂,枯根瘦石相因依。寒涛不惊虎兕卧,岚翠欲与蛟虬飞。

空江悠悠一渔艇,渚白沙明万鱼挣。武陵桃花何处寻,落日微风片帆影。

平生好修辞,著集逾十卷。本无郑卫音,不入时人选。

年老更迂疏,制行复刚褊。东京耆旧尽,羸瘵留馀喘。

放迹江湖间,犹思理坟典。朝来阅徵书,处士多章显。

何来南郡生,心期在轩冕。幸得比申屠,超然竟独免。

春雨对空山,流泉傍清畎。枕石且看云,悠然得所遣。

未敢慕巢由,徒誇一身善。穷经待后王,到死终黾勉。

太极生真主,中原有圣人。圜丘尊上帝,大旅合群神。

行马帷宫肃,乘龙法驾驯。礼容旅日月,文德动星辰。

剑履陪祠古,咸英作乐新。东方虚小次,午陛彻华茵。

吉土繇诚享,高穹以道亲。烛坛旅景集,升燎福祥臻。

寒霁三冬色,恩融四海春。万灵今受记,长此奉尧仁。

得意即为适,种花非贵多。一区才丈席,满目自云萝。

静听禽声乐,闲招月色过。期公在康济,终奈此情何。

天涯分袂。更觉愁千倍。凭寂寞,添憔悴。风移蝉唱短,雨滴梧桐碎。

方信道,离怀未饮心先醉。

湿花疑有意。点点如红泪。新荷碧,残葭翠。秋清人渐远,水静鸳浓睡。

知音少,斯时别去何时会。

郁郁晴光拥水隈,上方宫对碧波开。岧峣孤塔天中起,宛转疏钟树杪来。

厌逐红尘聊解塔,暂逢清胜一传杯。共怜幽赏归鞭暮,十里杨阴首重回。

秋郊纵步却骖驔,胜事能多许客参。如雪万家收早稻,未霜千树著黄柑。

鼍鸣海上潮先涌,猿叫山前雾欲含。放浪渔樵元有处,使人犹爱住江南。

皎如川上鹄,赫似握中丹。宿心谁不欺,明白古所难。

凭楹观皓露,洒酒荡忧颜。永念平生意,穷光不忍还。

淹留徒攀桂,延伫空结兰。

徘徊出桂苑,徙倚就花林。下桥先劝酒,跂石始调琴。

蒲低犹抱节,竹短未空心。绝爱猿声近,唯怜花径深。

清风枕簟水云乡,梦觉槐根百虑忘。起课山僮笑多事,饲鱼跟藕摘莲房。

公泛浯溪春水船,击帆啼鸟青崖边。
次山作颂啼几年,当时治乱春风前。
明皇聪明真晚谬,乾坤付与哥奴手。
骨肉何伤九庙焚,蜀山骑驴不回首。
天下宁知再有唐,皇帝紫袍迎上皇。
神器苍忙吾敢惜,儿不终孝听五郎。
父子几何不豺虎,君臣宁能责胡虏。
南内凄凉谁得知,人间称家作端午。
平生不识颜真卿,去年不答高将军。
老来读碑泪横臆,公诗与碑当共行。
不赏边功宁有许,当杀奉皇犹敢语。
雨淋日炙字未论,千秋万岁所鉴多。
种竹为垣护草堂,面山临水纳幽芳。
从容泉石无牵绊,不似从前志庙廊。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