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欲写迎春,却落墨于松竹、桃李,曲笔有致。松竹皆岁寒不凋、翠叶常青。迎春则能“带雪冲寒折嫩黄”(韩琦语),最先点缀春色。因而它友于松竹,与纷艳一时的桃李不能同日而语。自古来文士都视松竹为坚贞高洁的象征。陶潜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白居易则“植竹窗前,日日观照。”(《竹窗》)说迎春欣喜自得为松竹近邻,实是赞人的高风亮节、卓然独立。唐人爱牡丹,最不喜桃李。刘禹锡《杨柳枝词》道:“城东挑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更以桃花讽刺显赫一时的满朝新贵。白居易曰迎春花“不随桃李一时开”,是麻姑手搔到了刘禹锡心头的痒处。语似平易,实则痛快淋漓。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杏园,据说那里是“花卉环周,烟水明媚”。唐代每年科举放榜后,新登进士多游宴于此(见《松窗杂录》)。这是个众芳斗撼 热闹非凡之处。然而迎春花却自有佳处,它先于群芳,应春傲然怒放。迎春花热情地邀请刘禹锡在桃、李、杏等花未开时,不妨来看一看。其超群拔俗的品格,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两句紧扣诗题“招”,极为贴切。“岂敢”二字下得遒劲、有力,“且”字用得玩皮、冷峻。联系刘禹锡的生平事迹看,这两句显然是借花喻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政治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一一遭贬。十年后,刘、柳等应召人京,待起用。谁知刘禹锡不肯改悔,游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讥刺权贵,因之刘、柳等又再度被谗毁、出贬。十四年后,刘禹锡仍然不易初衷,从洛阳一回到长安就旧地重游,并以诙谐、嘲笑的笔调作了《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不像是渡尽劫波人的口气,倒是有一种坚持立场、九死不悔的战斗精神和胜利后的豪放风度。这正是诗人笔下迎春花的气派。
刘、白交往数十年,相知甚深。故此诗虽然只就普通的迎春花着笔,却点活了人物的神采,含蓄地写出了刘禹锡的政治倾向、铮铮铁骨和倜傥风流。此可谓是善于小中见大,超然物外。作为一首咏物赠人小诗,非莫逆至交者,写不得这么深致。
瑶轩绮槛春风度。柳垂烟,花带露。半闲鸳被怯馀寒,燕子时来窥绣户。
谢公文章馀,幽事课伐岭。清诗如玄酒,胡乃淡而永。
得无西堂梦,春草句弥胜。但使田野传,何须论铭鼎。
我今涉波涛,远适蛟龙窟。秋风动地来,独眺长安月。
长安众才薮,冠带阗金阙。自无千里技,恐终致竭蹶。
出门何所求,仰天空咄咄。亦知与俗违,谁能换傲骨。
虽非玉求沽,敢令车无軏。愿君迈前修,芳华易销歇。
思君若痼疾,魂梦时飞越。耿耿万里心,相思成白发。
我有桃实,来自昆崙。桃植昆崙,万亿千春。昆崙桃枝,北荫蓬瀛,南荫重溟。
我有桃实,昆崙之硕。三千年华,三千年实。一实饵南,一实饵北,昆崙之植之实。
饵北伊何,燕山何子。维是何子,燕山祉美。燕山何子,育六士女,偕配君子。
饵南伊何,致庵伦子。维是伦子,有兄硕贤,有侄趾美。
一门丽贤,岭海鲜儗。
昆崙之实,以饵何子。貤何子饵,以饵伦子。昆崙之实,以饵伦子。
貤伦子饵,以饵何子。是永尔饵矣,尔永尔祉矣。
清可亭中待月迟,风光疑是影蛾池。一尊兴与陶元亮,三绝人怜顾凯之。
华烛摇心分暝色,薰风吹爽入吟髭。归来不尽追陪意,梦里犹?席上诗。
五两风微五板轻,春江滟滟縠纹平。沙头宿鹭莫惊起,凭藉烟波载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