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青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我现在停下酒杯想问一问。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明月皎洁,如明镜飞上天空,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
人们知道这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从这云间消失?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在月宫住着又有谁与她相伴?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耀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注释
题下作者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丹阙:朱红色的宫殿。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mò):隐没。
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
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
金樽:精美的酒具。

赏析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人停杯凝思,带着些许醉意,仰望万里苍穹,提出疑问:这亘古如斯的一轮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有的呢?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有史以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宫中,以求长生不老,但都没能实现;而明月却依旧用万里清辉普照人间,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是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此处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见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于西天云海隐没,如此循环往复,踪迹实难推测。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又该是多么寂寞?到底谁来陪伴她呢?

  诗人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我只希望在对酒当歌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常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人世间的美好岁月。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根据《把酒问月》题下自注,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有人认为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回首旧游劳梦,离亭几度飞花。绿窗新燕周遮语,如向我咨嗟。

宝镜泪痕微晕,起来红日初斜。归云未整春光去,只是在天涯。

山下云连山上,溪西水接溪东。
舟度白鸥飞处,人行绿树阴中。

一个长蓑挂木瓢,山人也许看天朝。希夷在古虽辞宋,巢父而今却拜尧。

此日圣君贤相出,京师十雨五风调。明朝得见朝廷治,归去山中睡益牢。

落景照离筵,华音促别弦。老亲长日念,游子几时还。

玉雪中郎贵,青春小阮贤。重来拾瑶草,迟尔五云边。

针无肉,补不足。傍晨曦,倚岩谷。怕见黄叶飞,未风先皱眉。

六载远相忆,一日似三秋。别后雪添蓬鬓,着述遣穷愁。几度欲寻安道,溪上片帆飞去,兴尽复回舟。明月出东海,隐约见琼楼。唤龙伯,击鼍鼓,舞阳侯。何时杯酒,重歌芦叶旧汀洲。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什袭付儿辈,好学制弓裘。
赠龟溪医隐唐茂之(二首)

参苓笼,山水闲,好处在西关。放取诗瓢去,携将酒榼还。把酒倩歌鬟,休举似江南小山。移家去,市隐闲,幽事颇相关。刘商观奕罢,韩康卖药还。点检绿云鬟,数不尽龟溪好山。

恤灾犹自恼渔樵,太息无时缓赋徭。日暮解鞍仍秉烛,强颜聚吏戒科条。

枯木扶疏夹道傍,野梅倒影浸寒塘。
朝阳不到溪湾处,留得横桥一板霜。

伏波铜柱草离离,控扼南交事已违。廉吏不劳珠自返,逐臣无计雁同归。

峰开一镜云间出,日落灵钟海上飞。遥忆画山烟雨后,千林苍翠点轻衣。

蜂黄蝶粉依然在,无奈春风改。小窗微切玉玲珑,千里行尘不惜牡丹红。

西陵松柏知何处,目断金椎路。无端花絮上帘钩,飞下一天春恨满皇州。

斫桂曾将大斧磨,云深何处觅枝柯。登楼有赋悲王粲,抱璞无人识卞和。

南国征鸿通信杳,异乡风景入愁多。高堂翘首闽天外,从此应添两鬓皤。

随意寄招提,名园自水西。托松临古涧,将鸟学卑栖。

辨字追龙篆,探微得马蹄。遍游华藏界,还与一尘齐。

时时行地罗裙掩,双手更擎春潋滟。
傍人都道不须辞,儘做十分能几点。
春柔浅蘸蒲萄暖,和笑劝人教引满。
洛尘忽浥不胜娇,剗蹈金莲行款款。

仗钺除君侧,披荆立本朝。规模收庙胜,威略动天骄。

贤业留黄阁,闲情在午桥。伤心桃李径,霜霰日萧条。

金鼎调元手,玉殿涣恩华。宣威蜀道,曾见千骑拥高牙。凭仗元枢筹略,宽我宸旒西顾,惠泽被幽遐。为忆江城好,南浦舣仙槎。
格天心,膺帝眷,极褒嘉。琳宫香火缘在,还近玉皇家。霖雨久思贤佐,看即声传丹禁,唤仗听宣麻。衮绣公归去,宰路筑堤沙。

未起心犹寂,初回梦已空。曙光镫影外,春意鸟声中。

菊枕频欹雨,芦帘不受风。自惭小室赋,无复蔡凝工。

游丝乍绕,芳树渐齐,偶踏画桥红雾。柳外高楼,一片嫩烟扶住。

缭墙边、浅递流莺语。为惋惜、桃英万点,随风细细吹去。

窈窕寻私路。记草色香痕,旧曾相遇。欲饮琼浆,定少丽人怜与。

枉多情、门掩无敲处。笑此日、吟魂醉影,化濛濛花雨。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