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本首诗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山色溪声无远近,林光潭影互交加。密云触石成疏雨,孤鹭迎风散落霞。
坐久三衣疑浣雪,凭高双眼易生花。青猿也羡临渊乐,隔水呼儿上断槎。
圣代崇儒意匪轻,徵车相望半诸生。九天雨露思贤相,十载经纶见老成。
更化有方先定制,救时无验是虚名。烟霄未遂攀鳞志,葵藿空怀向日诚。
年垂九十碍丛林,历尽风霜岁月深。妙蕴岂能超佛祖,寸衷端可格天心。
只疑云欲飞,不知山势峭。潇洒出清挺,孤立更娟妙。
银汉淬寒锋,锐利不可鞘。划破漏天漏,娲皇补不到。
绝壑凝元阴,万古雪如缟。自从天地开,日月光未照。
山鬼与木客,隐隐杂啼笑。安得壁上行,绝顶访祠庙。
出郭凉意动,凄然知已秋。晨光转平楚,湖色上高楼。
讲舍钟声近,轻桡镜里游。何当脱尘鞅,挟筴共淹留。
湖色媚空亭,春流溁以腻。濛雨抹烟鬟,初晴露山髻。
宛在镜中行,凭栏骋啸睇。良友惬清游,同官如同气。
寒毡促膝多,樽酒论文细。迁乔有好音,恋旧未忍弃。
新柳弱依依,似把游人系。潦倒尽君欢,夜阑犹牵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