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首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
“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著一“隘”字而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西施咏》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暮年药裹关身切,此外翛然百不贪。薏苡载来缘下气,槟榔收得为祛痰。
八舍严周卫,千门肃汉闺。金胥催递宿,玉羽伴归栖。
禁树惊寒敛,仙云拂夜低。星河紫墙外,霜月碧城西。
汲字纷难整,钧音恍易迷。有人歌白雪,此曲妙清溪。
文献初登亮,君王益徇齐。因知函鼎器,那复久烹鸡。
郎爱捕鱼侬织蓑,劝郎不必要登科。一家卖鱼得食少,一官悬鱼忧患多。
旧居重过添凄婉,斜阳半天将莫。直干捎云,寒柯压屋,为指幽人居处,秋光院宇。
记朱实离离,饱餐朝露。几载睽离,扶疏还幸更如故。
当年食贫奉母,忆安巢稳托,贤主欢聚。翠釜蒸来,璚靡和入。
曾喜慈颜下箸。星霜易序。正风木衔衰,又伤琼树,故地重经,不堪零泪语。
月如霜,天如洗,鸡鸣天晓行人起。长安古道何莽苍,道旁大书苏武里。
苏武秃节单于营,垂老甫得归神京。麟阁诸俊何峥嵘,幸附骥尾犹称荣。
千古咄嗟李少卿,送君河梁泪满缨。家室灰灭声名并,陇西故居横棘荆。
纵复标识宁为旌,慎哉男子毋偷生。
汾湖水接禊湖滨,复此烟波作隐沦。席帽仍为孤往客,莺花莫笑不归人。
管宁久坐常穿榻,郭泰微行自垫巾。便拟天随桥畔住,药阑长傍鸭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