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固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藉,但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陈子昂登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感,便是显例。而今古长存的明月,更常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因此,“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跃,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暗逗下文。
如果所谓“怀古”,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诗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这种神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此篇行云流水,纯任天然。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后在当涂之作,那时诗人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但自负才华而怨艾无人赏识的情绪仍溢满诗中。
彼美人兮,不肯为、时人妆束。空自爱、北窗睡美,东邻醅熟。
不道有人成离索,直教无计分膏馥。望鹤飞、不到暮云高,阑干曲。
驹在谷,人金玉。盘在陆,人宽轴。笑吾今何苦,耐司空辱。
应为嗷嗷乌反哺,真成落落蛇安足。到梓州、旧事上心来,呼杯醁。
鹰鹜呼长云,鱼龙逼颓岸。江流阅万里,波势来天半。
山根鬼工凿,千古石淩乱。何代锄为田,扶犁满南涧。
杉皮小屋子,四壁垂萝蔓。朝耕课妻子,夜饮逢亲串。
骨肉聚乡井,亦可忘贫贱。生死南山坡,安知离别幻。
使君漕挽山东回,天子全齐外府开。海王至今馀伯气,大风千古见雄才。
鱼梁忽落双江水,白石遥分万里台。更广绝交成妙论,可无人识孝标来。
镜中肠断绝,愁万种、不分明。正柳忆乌啼,云迷马角,惆怅前生。
东风恰吹恨到,又酸酸楚楚两眉横。怪底檐花如雨,杜鹃长是吞声。
昭阳粉黛记将迎。翠袖五铢轻。忽凄管催霜,繁笳沸月,好梦难成。
休言画工妆点,便浅啼微笑也心惊。惭愧红尘断梗,负他碧涧香羹。
叶落归故根,孤云有时还。凶年闾里尽,谁门今幸全。
全者自何归,皮肤半不完。百租门其身,欲诉谁见怜。
吾家十八军,独我犹从战。昨当战交河,左髀贯双箭。
本不识犁锄,况复千亩租。三诉吏不语,锁颈投囹圄。
愿食三斗艾,不欲逢屈突盖。愿食五斗葱,不欲逢屈突通。
我自新亭来古历,海烟沙雨殊寥寂。不闻豪侠健如龙,徒见老伧多似鲫。
瑶台七十二神仙,只有王乔最少年。倦驭红鸾朝紫府,偷骑彩凤下青天。
紫府青天来我友,玉真一笑夷光丑。目空赵胜客三千,辞压庄生言十九。
九尾妖狐双眼碧,珠光剑气知君得,夜戴骷髅哭山月。
乾坤万古入枯枰,今日怜君一着赢。棐几晴窗温典故,讲堂朝鼓阅经生。
章江月色催诗早,庾岭梅花入梦清。更喜槟榔椰子近,每逢南客便多情。
雨暮云朝不洗妆,微调朱粉试寒芳。舞回纨袖香魂醒,赢得西施白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