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早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光阴逝去,花草渐渐凋零;随着大火星渐渐西移,夏天慢慢离去。
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
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城上空的月亮,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家乡的楼上。
思乡之情就像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
注释
太原:即并州,唐时隶河东道。
岁落:光阴逝去。众芳歇:花草已凋零。
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张衡《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虫鸣。”《图书编》:“大火,心星也。以六月之昏,加于地之南,至七月之昏,则下而西流矣。”
塞:关塞,指长城。李白北游曾到雁门一带的关塞上。秋天了,他想到塞外,当早感霜威。
云色渡河秋:云彩飘过黄河,也呈现秋色。
故国:家乡
汾水: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山西中部、南部入黄河。《唐六典注》:汾水出忻州,历太原、汾、晋、绛、蒲五州,入河。《太平寰宇记》:汾水,出静乐县北管涔山,东流入太原郡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这首诗设喻新奇巧妙,结构严整,感情真挚,格调高远。

  首联“岁落众芳歇,时当大伙流”。“众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在自然界中,花草之类,逢春而荣,遇秋而衰,这是自然规律。“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从律诗的结构来说,这一联是起。

  接着进入颔联,承接首联的“早秋”。“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指秋霜很浓。“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塞”指边塞。“河”指黄河。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太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除了用词语描写外,诗人还运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在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巧妙点题。

  所谓镶嵌的修辞手法,谭永祥教授在《汉语修辞美学》中说过:“将特定的字、词镶嵌在特定的文句中,以便收到多种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叫‘镶嵌’。”同时又说:“将特定的字、词置于句首或句尾者叫‘镶’,置于句中者叫‘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不但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而且在是文章增强趣味性和视觉的感染性。在这首诗歌中,标题中“早秋”在诗句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而且把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进入颈联,这一联转写作者自己。“梦”指作者的归乡之梦,“边城”指太原。对于一个远行在外作客他乡的游子来说,一到夜晚“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思归之情悠然而生,但是这个愿望不能马上实现,只能绕着边城的月亮来旋转。“故国”指故乡。虽然归家的愿望不能立即实现,但是却归心似箭,诗人的那颗心早已飞回了故乡的家园。

  尾联是合。“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悠悠”就是本是忧郁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同时,联系上一句“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以水喻情,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流水”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之一。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张说的“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李白的“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首诗里,诗人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也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注重了文题相映,特别是在颔联运用镶嵌的修辞手法,在两句的末尾分别用了“早”、“秋”两个字,匠心独运地点题并照应诗题。其次,后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以水喻情,连绵不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不断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诗作于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秋天。这年夏天他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半载,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故有怀归之意。所以写下此时抒发自己的心情。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言下随机见物情,看看狱路草还生。
旅人莫怪无鱼食,直为寒江水至清。

圣人饮人和,师天天可迓。世人相助消,安能以德借。

风非冬可反,冰非春可假。除日能残岁,除夕能冬夜。

万物几乘除,适我皆新藉。见见与闻闻,不用频相讶。

使人日畅然,国都旧陵舍。使人忽怒争,蛮触新参差。

游心于能穷,一吷何须诧。我思陆沉者,声销名亦卸。

未闻莽裂徒,获睹滋繁稼。可怜欲恶孽,翻作性情杷。

巧利资盗窃,智力引欺诈。五十九年非,方求六十罢。

蘧玉玉如人,卫灵灵孰嚇。合观丘里言,山泽俱旅亚。

阴阳异杀生,一气行冬夏。祸福本相环,名实分上下。

有名物之居,能名物之驾。谁能驾物虚,于此冥天化。

诗要渊明赋,琴须宓子鸣。
幸哉吾百里,行矣见双清。
民瘼需绥抚,人才待作成。
猪肝非我嗜,无事累高明。

宗庙玙璠器,皇家柱石臣。策名存紫府,佐世值昌辰。

德懋膺宸眷,才雄处要津。文辞追贾马,宾望并荀陈。

共贵丰年玉,咸推席上珍。荐延言有味,发摘政如神。

既畏西门猛,兼怀郑产仁。化民几变鲁,群盗遂奔秦。

峻节推邦直,高风耸佞人。立身惟耿耿,谗口遂狺狺。

一出修门道,重尝未下莼。岂同游泽畔,讵类卧漳滨。

逸兴倾醇酎,清谈岸角巾。处屯常若泰,在屈每如伸。

忽下泥金诏,初回雨露春。巾车趋象阙,鸣玉觐枫宸。

江汉终归海,风花复坠茵。途长知騄骥,霜后识松筠。

道合明良旧,恩濡宠数新。调元归大鼐,燮理属洪钧。

贱子独何者,龙门亦有宾。承颜常数数,惠训每谆谆。

屡赏王濛语,宁遗赵壹贫。数言真可诵,一语足书绅。

他日承题品,今朝冀选抡。知归如有地,拜赐遂无垠。

菅蒯虽何用,驽骀尚可驯。傥能收散诞,幸免屡逡巡。

怅别瞻行旆,衔恩睇后尘。祝公闻政日,著意念穷鳞。

萧萧凉雨满江城,水国秋风感慨生。凫鹤短长宁有定,鸡虫得失未须争。

寒云远树归鸿影,细雨疏镫落叶声。不识浅斟低唱好,等闲抛却换浮名。

王氏名园枕子城,主人方壮便遗荣。栽花直欲春长在,爱客谁尤囊尽倾。

万景并归闲日欲,一身常寄小蓬瀛。吾居甚迩还空锁,不退堪为达士轻。

王母初来汉殿时,青鸾蹋折埽坛枝。天风吹老龙珠帐,挂坠瑶簪醉不知。

满川风雨长筼筜,吹作参差三凤凰。箨粉已翻鳞甲紫,墨花还染羽毛苍。

春寒弱干当轩润,日暮清阴入酒凉。便欲截筒鸣嶰谷,却愁弹瑟望潇湘。

藏身何必武陵溪,心远人间路自迷。容膝不妨茅屋小,爱云聊放竹垣低。

书成药谱还亲校,钓罢鱼筐祇自提。一醉杜门閒蜡屐,任教风雨溅春泥。

著书不复为穷愁,独乐园林散百忧。人乍抛残尘海梦,天教管领太湖秋。

槎形东第奇章石,钓具南江鲁望舟。从此终身巢许稳,风光真拟洛滨游。

一团粉雪酿清华,月作精神玉作花。谁识鼠姑能雅澹,不将富贵向人夸。

匡庐万丈,崒嵂倚青天。披积雪,踰深涧,跻崖巅。趾摩肩。

上有天池寺,自敕建,耀金碧,异法物,历浩劫,尚岿然。

一二老僧出揖,禅房启,容我安眠。但喧豗飞瀑,六月昼生寒。

石壁巑岏。仰难攀。下临绝壑,瞰云海,听天籁,异人间。

谁种榭,秦皇帝,海棠妍。二千年莫讶,无人识,迟我至,与流传。

虎不到,绝惊燕,罕乌鸢。只有夜来星斗,手堪摘,皓月同圆。

况峰名五老,天乐会群仙。欲往从焉。

乾坤缺憾属何年,喜见中秋月镜圆。曲奏高山人定后,盟推词坫我居前。

风生塔阁看云起,时照斜阳载酒还。偶向层楼穷睇盼,江河景象半移迁。

南乡老人危翁一,岁晏雨晴扶杖出。
惊闻二圣尘再蒙,归阖柴门哭三日。
眼空愁绝声遂止,里人唁翁翁死矣。
凛然生气申包胥,万古千秋葬忠义。

秋台袍笏际明时,幼学功夫肯自疑。白日妖狐正当道,朝阳彩凤独鸣岐。

忘身苦为苍生计,特诏还蒙圣主知。天北天南云树渺,相逢今日慰相思。

叶舠百转入幽溪,灌木苍藤夹岸迷。
一缕炊烟小犬吠,柴门忽出竹丛西。
陆机异时宅,故物无复迹。
悠悠谷水阳,野水凄余碧。
我观豪士赋,文字岂不白。
一为功名误,末路真可惜。
至今赐雨夜,哀鹤鸣不息。
千秋得吾人,净眼照阡陌。
结茅风烟际,一悟世网窄。
古今一丘貉,贵贱百年客。
闭门橙橘香,隐几冰冻释。
我惭升斗禄,矫首望八极。
人生劳佚间,此殆天所檄。
鹏翔赤霄动,鲸喷碧海坼。
为尔具扁舟,送此齿发迫。
世情冰尽。算耐久只是,陇头芳信。惆怅人间,几千年□,留得陆郎余韵。朔云解识花意,遮断疏狂蝶粉,岁寒了,狂风传香远,月移影近。
清润。无点C455,不曰坚乎,如玉真难尽。除宋广平,与林和靖,肉眼有谁能认。仙丰道骨如许,相对霜髯雪鬓。长健也,好年年管领,春光随分。
绣窗同刺绣,女伴喜天晴。
剪刀当日暖,妆镜隐霜明。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