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熊熊硝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在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长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时争斗的遗迹。
请您一定要将实地的观感写信告诉我,使我看过信后大壮心胆与气魄。
注释
⑴二龙:指争战之双方。此指曹操和孙权。雌雄:指输赢。
⑵“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与曹操在赤壁作战。周瑜用黄盖诈降计,“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⑶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望:一作“弄”。
⑷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杜预注:“鲸鲵,人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鉴赏

  此诗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突出周瑜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有感而发,希望友人经常来信报告佳音。全诗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作品风格慷慨雄壮,蕴含了作者济时救民的思想感情。

  从此诗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

  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使人惊异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

  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诗人不说楼船在水上安营,而说在“地”上扎寨,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也是对他吞并东吴土地梦想落空的含蓄讽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前面诗人用“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这两句才把造成这结局的缘由具体说出。但“烈火”句绝不仅仅是对“楼船扫地空”的原因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对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实写照。

  上句“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诗人把因果关系颠倒处理,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也显示了诗人对稳操胜券者的辉煌战果的深情赞许。赤壁之战的胜败,成因固然是吴方采用火攻法,但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军统帅在战略战术上的水平。下句诗人以凝重之笔指出: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的。这句虽然加入了议论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风度,却朴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鲸鲵唐突留馀迹。”“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唐突”义同触犯。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

  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

  此诗韵脚“平仄相半”,在形式上与王勃《滕王阁诗》一类“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体,变婉丽和平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这又是与王勃异趣的。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李白旅游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李白客游云梦,故相许圉师“妻以孙女”,他此后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在湖北一带“蹉跎十年”,曾因结识荆州长史韩朝宗而作散文《与韩荆州书》。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畦丁亸懒欲谁欺,趁我山行始一犁。只有山花山鸟笑,主人元自不曾知。

听断帘方捲,遗留事已传。继承知有后,建立许谁先。

救弊趋中道,论功列上仙。九重空怨慕,霜露凤台前。

故人子曾子,居处近金精。
福地佳山水,诗家老弟兄。
十年重会面,一笑最关情。
万象亭前月,今宵为我明。
天梯云栈转龙旗,细雨凄风暗路岐。
七夕难忘祈巧夜,三乡不以望仙时。
曲江若悟贤臣语,汾水宁伤才子词。
此日铃声肠断处,后庭遗唱未为悲。

雾月晓花啼,柳冷莺梦怯。石枕刻相思,秾香散幽帖。

清思如静水,红从笑颊起。背灯换溽衣,倩郎收珰珥。

别泪浸兰被,恩爱等蝉翅。银箸拨香灰,写作天长字。

塔灯绕层橑,红阑对大道。昔时合欢场,今见高冢草。

枫根闻鬼语,乡音带淮楚。淰淰女鬼神,吹作何山雨。

汴学经久亡,残石定有几。山夫记五碑,为数疑不止。

汴中新出土,《中庸》亦可喜。薄家见四册,犹未及丁氏。

九经得其三,三百数十纸。竞为聚卿得,默相有神鬼。

聚卿负侠气,好古力尤伟。罗君劝摹刻,辄以翁孙比。

此议诚大佳,我意欲稍俟。祥符陈留间,猿叟所亲履。

已云多湮匿,顾朱语非是。安知开封学,石板果尽毁。

士夫常漏略,碑贾或可恃。及今力搜索,奇秘傥再启。

石斋断碑砚,珍重已如彼。得石加护持,摹刻安可拟?

天惊石破事,亦在人为耳。却嗟章杨辈,素号精篆体。

蜀经皆题名,此刻胡不尔?古人重经学,视书特小技。

用意极尊严,谁欤会微旨?老夫丁世乱,睹此空掩涕。

儿时真隔生,背经泻瓶水。

治生无镃錤,谐世失要领。宦学费五年,凡百啖画饼。

苦劳阿?慈,凋发念溪岭。绩镫浪自光,面壁无儿影。

焉能摘船去,不日叩厅屏。

城北三土丘,揭?对堤口。黄芦莽瑟瑟,疾风鸣衰柳。

云是宋家岳,豪盛今颓朽。我闻帝王富,东京实罕有。

凿池通嵌窦,移山媚户牖。岌嶪楼观合,欻吸风雷走。

岩阴翡翠吟,海窟蛟鼍吼。燕赵矜丽人,搜剔充妃后。

君臣互沉湎,斯道讵能久。鸣呼花石费,铢锱尽官取。

北风卷黄屋,此地竟谁守。迢迢五国城,二龙回其首。

向使任忠良,邦国得灭否。余来值寒暮,悲歌坐林数。

狐狸窜古垒,破瓦没藜莠。孤城峙我前,苍苍日将西。

好山宛转围明镜,天生画船烟浦。小凤娇憨,修蛾妩媚,已解微波通语。

江流万古。尽打叠情漪,送人朝暮。醉倚歌纨,艳怀幽思两无主。

蹉跎年少过却,座中司马泪,应共酸楚。鬓黛笼蝉,鬟花亸蝶,偏向尊前飞舞。

痴魂一缕。愿化作秋兰,伴伊钗股。破格闲愁,夕阳来画取。

肃肃丰裁亚相寒,匡扶九鼎和盐酸。欲存赵氏孤何处,枉泣公孙泪满盘。

燕市赓歌留正气,鹿岩风景绍新安。可怜一木难支处,遗句犹惭沟渎般。

参苓不贮药笼中,老作人间自在翁。日昃芹宫辞簉鹭,天高榆塞羡归鸿。

芒鞋翠湿巢松露,布袖香沾采藻风。村饮野吟农圃乐,与君从此四般同。

春事三分之二,落花庭院轻寒。翠屏围梦宝熏院。窗外流莺声乱。
睡起犹支雪腕,觉来慵整云鬟。闲拈乐府凭阑干。宿酒才醒一半。

汉家士马知多少,晚得蒲萄绕院栽。何物支郎能伎俩,龙须马乳应时来。

桐叶凉生夜,藕花香满时。几多离思有谁知。遥望盈盈一水、抵天涯。
雨洒征衣泪,月颦分镜眉。相逢又是隔年期。不似画桥归燕、解于飞。

渭城一唱一魂消,昨夜秋风吹鹊桥。最是江枫惜离别,不堪片片舞行镳。

月正当头,人逢知己,那似今朝俱有。岂不谈情,却拖人搔首。

记当日、是柳和花月夜,此际阿侬分手。重问清虚,去广寒宫走。

且挥杯、且酹姮娥酒。这时节、说也难为口。半世落索飘萧,苦掣书生肘。

事无成、徒令言之丑。凄凉杀、天也凄凉瘦。君不见、月到明朝,要团圆非旧。

鹊起惊红雨,潮生涨碧澜。水晶城馆月方圆。谁唤骑鲸仙伯、下三山。
笔势翔鸾媚,词锋射斗寒。向来文价重贤关。便合批风支月、紫薇间。

念子年来多病侵,鱼潜鸿杳信沉沉。奔腾昔日天涯泪,彫落余生岁晚心。

万里风尘双须短,他乡客梦一镫深。何时携手沧溟去,瓢笠潇潇上翠岑。

东南是沧海,此水乃西行。高下数百里,时为不平声。

所遇有如此,流恨何时已。可怜无父人,犹作浪游子。

久蛰群虬,犹未肆、新雷初启。鼓东风、雨膏为洗。望横塘、越溪路,石湖烟水。西接洞庭,下连甫里。忆当年、归计早,扁舟从此。祖清风、相门有几。圃堂高、应解笑,纷纷蜗蚁。锦囊雪月,更看醉里。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