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金陵新亭》中,怀想东晋王导的爱国壮语,无限感慨,不禁对王导的英雄气概,表示由衷的赞美。作品首二句“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说明金陵的豪士们在新亭游览胜地聚会。中四句“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颧情。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历史上的具体事实。周颛眼看新亭风景没有变化而社会动乱,山河易色,悲从中来,大为哀叹。参加饮宴的人都像被拘禁的楚囚那样,忧伤流泪,只有王导激愤地说:“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建功立业,光复神州,怎么能如楚囚一般相对哭泣!”这些爱国壮语,李白并未写入诗中,却在末二句融合成真诚颂扬的话:“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大诗人不轻易给人以高度赞语,这两句人物总评,是很有分量的。
诗的主线和核心是歌颂爱国志士王导,构成历史事件矛盾的焦点,是爱国思想和消极悲观情绪的斗争。诗歌如果按照历史事件原型,全盘托出,那就成为平板叙述,缺乏艺术光彩。李白选取了周额绝望哀鸣,众人相对哭泣这一典型场景,微妙地熔铸成为四行具有形象性的诗句:“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颉情。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篇末把王导的爱国壮语“当共勤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耶”,曲折地化用成高度赞美爱国志士的诗句“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可以看出李白在诗歌取材典型化上的功力。
这首怀古诗在感情的抒发方面,不是平铺直叙的,如果直白自述,则易陷入板滞。作品感情显现的不同节奏是:首联淡淡引出,次联接触矛盾,三联矛盾有深化,末联解决矛盾。达到审美高潮。可以看出李白在诗歌内在思维布局上的功力。
金筛薜萝月,玉戛琅玕风。石根一睡美,幽尚谁与同。
丝棼俗士怀,颠倒崔烈铜。竹筇肯俱来,独予两诗穷。
匏瓠亦缠藤,永日闭梵宫。土花侵道碧,晚翠初空濛。
革华共徘徊,爱此山丛丛。木犀约重游,小待香玲珑。
吾易不师房与雄,吾筴不占方与功。曰生一字有馀矣,万有二千无隐尔。
家人养火青枫前,过鼎一散成灰烟。泉亭长在麓之始,一止于山斯蹇矣。
君不见坎离汲汲长相亲,天渊混混无停云。陈根已腐先复神,硕果未落心先人。
心源翼翼城与瓶,目光步步蘧而醒。得路至死行勿还,一篑自到天门山。
不愁缉缉仍翻翻,偏我诈诈与奸奸。只愁衰惰忘跻攀,生意自断它人难。
公家此事最了了,万仞峰头看飞鸟。忽然怜我鸒鸠鴳雀之凡毛,傅以鹏翼何其高。
黄楼西畔徐州治,西楚当时作都处。尚馀一半长荆蓁,今作州仓积官米。
伯图巳自足奢豪,正好将金贮阿娇。如何拓土为宫室,不及咸阳一夕烧。
岂是鉴秦等殷夏,或因争战无閒暇。一朝泪尽帐中人,千古波沉台上瓦。
独破秦师无一人,亲将隆准放鸿门,英雄绝世无等伦。
牧羊之子一竖耳,谁遣黄袍拥在身,一为放弑蒙恶名。
总有奇勋不可赎,黄须判吏持大狱。噫嗟嗟,每当读史为三覆。
花融月定。正彩云一朵,扶下香影。袅袅明霞,吹皱罗衣,花天恰称妆靓。
大罗旧侣同心梦,早谱得、霓裳仙咏。看一枝、入手名花,合与东风管领。
咫尺蓬瀛未远,好相携玉佩,共住清境。黛管脂箱,都入浓春,艳绝芙蓉明镜。
芳心已向幽兰识,算画里、香盟堪證。待相逢、得傍琼台,应有瑶华持赠。
坐听檐虚泻沸涛,也知真宰养民膏。北窗梦觉增絺绤,南亩人归罢桔槔。
乡赛入村喧社鼓,野塘生水受渔舠。雨师先及公田足,为报官家抚字劳。
百岁光阴已半过,更无英气可消磨。心粗自不容机事,耳热宁须托浩歌。
世味近知闲处好,宦情终觉少年多。东桥有路通三径,奈我才非二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