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表现了当时诗人逆境难熬,情绪郁闷状况。前四句,诗人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了巫山高入云天、巴水急流滚滚的壮丽景色。“巫山夹青天”,“夹”字用得极其到位,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巴水流若兹”,含有无奈之意。三、四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巴水忽可尽”,著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这两句诗由对客观景物的描写逐渐过渡到诗人的主观抒情,即由景入情,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
诗的后半部分对三、四两句诗意作了进一步阐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诗中连续重复“三朝三暮”,极有船工号子的感觉。古时有歌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最后四句是从这首民间歌谣脱胎而来的。但古歌谣指提到舟行的缓慢,而李白的诗除了说“三暮行太迟”外,还有“不觉鬓成丝”,旅途艰辛和心情忧郁使诗人在不知不觉中鬓发都愁白了。这就把客观叙事和主观抒情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含蓄委婉地映衬出诗人当时愁苦的心情。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诗里《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发白帝城》),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下江陵》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灿,气象开朗,舟行轻快。“一日千里”是诗人心态轻松的主观感受,喜悦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同一位诗人,同一处景致,却气象迥异,正是“融情入景”的鲜明写照。
圣时恩厚赐馀生,日与乡闾乐太平。已弃胡床无长物,尚携拄杖有同行。
新裁乌帽人争看,小摘青蔬手自烹。买得水车无用处,绝知造物相归耕。
乘黑辞店门,落月犹在屋。冒寒度冰河,夹岸起群鹜。
微霜洒冻面,侧望半枯渎。菱藕萧条空,渚洲窈窕复。
双输曳麦垄,历块何碌碌。下有豚耳蔬,时误拂马腹。
是皆瘒瘃妇,拮据备冬蓄。民生职在勤,物理报亦速。
高城忽在迩,灰壒眯两目。解鞍息前林,草率具汤沐。
凝云沈断堞,孤塔耸平陆。古道一徘徊,残碑半堪读。
绿云遥遥对苍梧,湘妃夜啼烟一隅。山鬼环瞰群灵趋,此土无情送沩虞。
此土有情生箖笯,飞珠洒屑斑模糊。点倍万点株万株,哀怨未绝年年苏。
天荒地老泪不枯,夜月照以姮娥孤。楚山楚水空踟蹰,西望春风亦长吁,杜鹃之血来夔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