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鉴赏

  王屋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自古为道教圣地,号称“清虚小有洞天”,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开元年间,唐玄宗在王屋山为道教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敕建阳台观,司马承祯是李白的诗友,可能是应他的邀请,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过黄河,去王屋山,他们本想寻访道士华盖君,但没有遇到。可能是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叫孟大融的人,志趣相投,所以李白挥笔给他写了这首诗。

  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在劳山(“崂山”在古代的另一个写法)时并没有当场吟诗,而是在离开崂山之后不久,以回忆的笔调写的。滑稽的是,唐朝的大部分皇帝都仅仅因为自认为是道教创始人李聃的后裔而把道教奉为国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更加滑稽的是,李白仅仅因为也姓李而去凑这个“道教至上”的热闹。他之所以去崂山,是因为唐朝另一位老道吴筠的怂恿。吴因为进士不第而学道,在744年遇到李白之前,已经去嵩山和茅山修炼过多年。李白到了崂山,印象更深的是海,而不是山,所以,他先说“东海”(东边的海,泛指,而不是现如今作为专有名词的“东海”),然后说“劳山”。

  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核心部分。所以很多事物,或者说很多对事物的体验,都是用饮食来比喻。“餐紫霞”典自颜延年的诗句“本自餐霞人”。这是把紫霞比成了食物。这个比喻在西方人看来,肯定是颇为不雅。但在中国,因为饮食是文化,而且是高雅文化,什么都可以吃,意味着什么都可以文化;所以,李白在崂山上大张着嘴,做咀嚼紫霞状,不是什么刹风景的举动,反而增添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接下来,还是写吃。李白惯用夸张法,曾经有“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狂譬,把枣子比成瓜虽然不是那么张狂,但也够夸大的。有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辩护说,崂山土肥水富,枣子真有鸡蛋般大的。这样的辩护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是对李白创作风格的误解。在我看来,如果是出自李白之口,那么,说“劳山枣子大如鸡”,都是可以的。

  况且,这个比喻典自有关安期公的传说。据《史记》说,安期公吃的枣子大得像瓜。“安期公”本来是琅琊郡的一位隐士,在海边以卖药为生,老而不死,后来得道成仙,被称为“千岁翁”。他是传说中的人物,吃的是传说中的枣子;一个一千岁的人吃的枣子即使没有100年的生长期,恐怕也有几十年吧;几十年的枣子长得像个鸡蛋,就不足为奇了。

  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其中之一为琅琊郡,那时,别说是崂山,连青岛都属于琅琊。秦始皇东巡的最后一站就是琅琊,曾经召见过这位比彭祖还寿长200年的安期公,密谈了三天三宿。安期公离开时,给秦始皇留言,“千年之后,求我于蓬莱山下。”因此,有一种传说认为,秦始皇派遣徐福等人入海去求的就是这位“千岁翁”。李白到了崂山,当然会听说或想起这位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但说他“亲见安期公”,是绝对不可能。于是,又有人圆场说,李白所见的是另一个叫“安期公”的人。这样的解释累不累啊?李白自己说“亲见”就一定是亲眼所见了吗?未必也。《梦游天姥吟留别》曰:“空中闻天鸡。”难道天空中真地出现了一只鸡,李白真地听见了它的啼鸣?有人非得穷首皓经地去统计“李白斗酒诗三百”是哪三百首诗,或去考证“白发三千丈”中的“丈”是唐朝的计量单位从而证明“三千丈”是实指,这些都是陋儒的思维?这样的思维与诗人的思维有天壤之别。

  白居易《长恨歌》起篇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瞧,“俺嘲讽的不是你李隆基,而是汉朝的某个昏君。你可别找我的麻烦,让我吃文字官司啊。”这等于给文字狱打了预防针。李白所拜谒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拜见的时间

  742年,当时他已经41岁了,所以说是“中年谒汉主”。李白坚信自己是天才,而且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他是抱着很大的抱负奉召入京的;但到了长安,他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唐玄宗自己此时已沉湎于声色犬马,只想让李白当词臣,给他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所以只给了一个翰林院的虚职。李白是何等人,哪受得了这等窝囊气,因此,他感觉颇为“不惬”。他在长安的酒肆、青楼赋闲、荒唐、等待了三年之后,绝望了,也厌倦了。他跟唐玄宗说,自己想还乡。唐玄宗知道他去意已决,同时知道他未必真想回老家,而是想纵情山水,所以给他写的手谕是“恩准赐金还山”。纵情山水的人是把山水当成家的,所以“还山”就是“归家”。

  眼看自己年纪大了,仕途不再有望;于是,李白的济世之志转为出世之思。《抱朴子》说,人服了金液就可以成仙,就可以腾云驾雾。在上古,就有神仙以云为车的传说。诗写到这里,李白已经沉醉于自己的想象,连车子都为自己准备好了,连在天上的工作都为自己找好了——跟仙人们一起扫扫落花而已。多么轻松、惬意、逍遥。

  唐玄宗是李白诗歌的“粉丝”(fans),李白离开了长安,但他的诗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这首崂山诗激发了唐玄宗对崂山的浓厚兴趣,4年之后,他派遣几名道士前往崂山采药,并将崂山命名为“辅唐山”,简直把崂山视若左臂右膀了。上行下效,崂山因此而出了名。这不能不归功于李白的诗篇。

创作背景

  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过黄河,去王屋山,他们本想寻访道士华盖君,但没有遇到。这时他们见到了一个叫孟大融的人,志趣相投,所以李白挥笔给他写下了这首诗。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问法看诗忘,观身向酒慵。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洪炉炽炭燎一毛,大鼎炊汤沃残雪。疾影随形不觉至,
千钧引缕不知绝。未若同心言,一言和同解千结。
涧香霞影绕楼台,卷箔凭阑耳目开。况从旌旗近鸾凤,
可怜谈笑出尘埃。火云不入长松径,露茗何须白玉杯。
谁道迎仙仙不至,今朝还有谢公来。
相邀寒影晚,惜别故山空。邻里疏林在,池塘野水通。
十年难遇后,一醉几人同。复此悲行子,萧萧逐转蓬。
今世儒宗一泰山,暂乘紫气下函关。
主盟道学周程上,伯仲诗名李杜间。
少府暂分道使节,甘泉合在侍臣班。
春江一碧平於掌,好趣牙樯待赐环。
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
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

陶径曾蒙元亮抚,君家今辱武功题。护持长使松无恙,桑梓清阴百岁齐。

奉倩伤情爱所钟,佳人难再岂天穷。登台曾是吹箫侣,对影今为舞镜雄。

虚案故应愁午饭,小窗谁与伴春风。夜深它帐遥闻语,莫怨朝来无是公。

蜀江迸出岷山来,翻涛鼓流成风雷。
掀天斡地五千里,争赴东海相喧豗。
白盐赤甲当道路,呀然拒之欲使回。
大山大水相较力,究转稍肯开东隈。
山气盛豪水气怒,二气停滀成胚胎。
离骚兮作文章祖,始知孕秀锺英才。
哗哗令君出此地,得非千岁之根荄。
愿祝君如此山水,滔滔岌岌风云起。
人言富贵出长年,拭眼看君出奇伟。
功名落落麒麟阁,公当不负山与水。
如我顽钝何为者,剩买耕牛老东里。
茶来酒去人情事,匪道根由。惟献惟酬。酒去无茶回奉休。便为雠。怜贫设粥非求报,建德如偷。更好真修。定是将来看十洲。步云游。

昨夜灯花旦鹊声,不知有意与无情。丁宁稚子应门去,今日人来好出迎。

篮舆破晓入山家,独木桥低小径斜。
屋角尽悬牛蒡菜,篱根多发马兰花。
主人一笑先呼酒,劝客三杯便当茶。
我已经年无此乐,为怜身久在京华。

野人饮具谢玻璃,自有天然软玉卮。荡漾翠涛擎不定,有人谋笑任淋漓。

徽仪殿里不通风,火者添香殿阁中。榻上重重铺设好,君王今夜定移宫。

紫塞回来雪正晴,王师百万拥连营。
马嘶大地山河壮,旗卷长空日月明。
龙虎台高千嶂耸,凤皇城近五云生。
圣颜有喜天心顺,中外欢闻奏凯歌。

鞦韆旧俗讲堂东,稚子相呼我半聋。莫对春风思拍拍,应随释氏说空空。

染红濡绿诗魂远,去国怀乡客意同。先冢纸钱投未得,几声啼鸟落花中。

淘尽英雄气未平,西风触绪倍心惊。愁人发涌三千丈,国士胸吞十万兵。

杜老裁诗多慷慨,祖生击楫自纵横。芙蓉摇落哀鸿切,无那滔滔日夜声。

义帝南迁路入郴,国亡身死乱山深。
不知埋恨穷泉后,几度西陵片月沉。
今朝已是三月半,到处桃花开烂熳。
多少游人眼不开,灵云一见疑情断。

伤心南浦江郎赋。鹧鸪省识离情苦。春草碧于烟。蓉湖送别天。

长亭风景暮。帆指西泠路。今夜雨潇潇。枫江第一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