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全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文章结尾揭示了主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凭主观猜测而下判断欤!”像和尚和道学家那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的情况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文章寓理于事,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
此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是耐人寻味的。它说明天下的事物虽有其共同规律,但更有其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又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更是发展变化的。现实中的许多生活经验,其实都能证明这一点。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古今异义
1.干:古义:岸边。今义:做。
2.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4.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5.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6.是:代词 ,此,这。今义: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并不完全是)。
7.但:古义:但,只。 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
8.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9.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如:古义:像这样。今义:如果
11.盖:古义:大概。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往下覆。
一词多义
1.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介词“被”)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认为是”或“是”)
2.重:
僧募金重修 (重:读chóng,重新)
乃石性坚重 (重:读zhòng,分量较大,与“轻”相对)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棹: 名词作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
密雪舞冬昼,祁寒反夏炎。竹枝低未湿,梅萼莹先沾。
怯冷昂肩立,欣繁矫首瞻。随风方北渡,际海必东渐。
轩簸来如掺,缤纷势转严。枯荄新点缀,曲砌巧增添。
伺隙花穿户,承隅箸插檐。高飞迷皎鹤,夜影逼清蟾。
砧净绡横石,窗虚粉杂奁。昆丘千璧碎,武库五兵铦。
烟径杨吹絮,香蹊蝶奋髯。鲸鲵陆骨腐,鹄鹭野翎爓。
白发秦人遁,厖眉汉尉潜。渍蚕功孰及,平地瑞初占。
窖卧行人节,门扃志士恬。已甘穿履困,奚避割毡嫌。
醉慕双螯毕,寒怀五绔廉。飘飖疑宓女,刻画谢无盐。
河阔凝新浪,峰高失旧尖。山阴宾欲返,淮右寇将歼。
穆满三章著,宣温五板兼。君恩捐卫粟,天意绝齐痁。
江上蓑堪画,篱间氅可觇。客观眸已眩,儿咀手频拈。
足没寻萱屐,腰闲刈藿镰。马驰毛愈素,乌啄首难黔。
冻折骚人笔,光临织妇幨。螟牟宁待火,疫疠讵烦砭。
甲长寒蔬细,根肥宿麦纤。年丰虽欲颂,神助愧江淹。
流水高山只自听,白云终不碍峰青。贪他一口龙潭沬,枉却金刚般若经。
岐海浮孤屿,香台散瞑烟。祇寻居士隐,重到法王前。
白马驮经日,黄龙出狩年。从来怀古意,登览一茫然。
阴阳为炭天地垆,飞廉鼓鞁元气嘘。陶熔万物绝纤滓,神剑脱范成斯须。
想得当初运工处,号泣神天走魑魅。七佛传持直至今,铓锷荧荧转铦利。
文殊昔日用最亲,等闲持逼如来身。虎气腾光射牛斗,龙身跃水清埃尘。
柄杷何年落君手,当阳一击生铜吼。坐断乾坤建太平,突鬓蓬头敢追后。
金钗买得玉兰栽,香影倚斜印紫苔。曾与粉郎花下醉,不须春到也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