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头两句,先用东山表明故人隐居的事实和山居对他的意义,再写山壑之美和故人的喜好。这样交代一句,下面就不再写景了。
中间四句刻画故人的形象,还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故人就高卧山林,太阳老高了,还不起床,这是一个疏懒的人的形象。古人所谓的高士就是这样的,他们鄙弃功名利禄,追求闲云野鹤般的人生境界。“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两句运用古典故事来刻画这个形象的精神风貌,将故人比作古代隐士高人,意境深远;松涛阵阵,伫立在风中的听者心有会意;石潭清清,住在它旁边的观者心耳早已清净。其人格之高洁,尽在不言之中。前两句是画肉,这两句是画骨,这样,诗人笔下的形象不但有形态,而且有精神,于是就具有了人格魅力,具有了诗人仰慕的人格魅力。其实,这也是诗人是在刻画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追求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生活。
结伴先结懒,买山先买寺。东西不可料,五六年间事。
朝旭开远光,松筠一步地。与君隔一河,谁是王居士。
庵以何为名,宛有伊人意。枕边衣带水,澹澹涵一篑。
比我床前绿,清幽乃不啻。磬声浮水上,此境安能觊。
古屋飕飕四壁尘,不堪幽独足吟呻。瓶储看客常年惯,家具为农近日新。
世味饱尝惟可睡,诗情漫苦不医贫。相从分我西山半,欲乞臞元伴老身。
翰墨传名教,公深有世风。斯文今乃丧,吾道亦何穷。
埋玉嗟何及,挥金乐未终。子孙知心盛,断狱有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