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谢安泛舟于沧海,乘长风独啸而还。
清闲脱俗之韵致惊动海上,崇高的情怀远出人间。
倾心于探究神奇怪异之事,心境淡泊闲适来处世。
我来到五松之下,设置酒宴登山历览。
向年老历练的老者征求往古之事,因此命名此山为五松山。
五松山景致清幽,佳妙之处胜过沃洲山。
风声萧瑟鸣于洞壑,一年四季如沐秋风秋雨
山上百泉流出音声宏大,听来恰似三峡的巨流。
剪下细竹扫去天界仙花,我且与高傲的官吏一同游赏。
龙堂精舍如果可以休憩,我打算归入其中精城修行。
注释
南陵:即今安徽省南陵县。赞府:唐人呼县丞为赞府。五松山:《舆地纪胜》:“五松山,在铜陵县南,铜官山西南,山旧有松,一本五枝,苍鳞老干,翠色参天。”今属铜陵市。诗题下注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安石:晋人谢安字。谢安官至尚书仆射。卒赠太傅,谥文靖。溟渤:大海。
啸:摄口发出长而清悦的声音。
逸韵:高雅的风韵。
灵异:神异。
澹然:恬静,安定。
跻攀:登攀。
征古:征信往古。遗老:指年老历练的人。
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美沃洲:美过沃洲。即比沃洲还要美。沃洲:即浙江沃洲山。
天花。天上的花卉。《法华经》:“时诸梵天王,雨众天花,香风时来,吹去萎者。”
傲吏:高傲的官吏,
龙堂:精舍名,在五松山上。
精修:精诚修身。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写谢安泛海:“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谢安,字安石,是东晋政治家。四十才出仕,后来位至宰相。前秦符坚军南侵,江东大震,谢安派谢玄、谢石大破符坚军于淝水。他早年隐居东山(在浙江上虞县西南),曾经和友人一道泛海。李白常以谢安自许,希望能象他那样以过人的才智,做一番济世安民的事业。他写谢安泛海,取他从海上回来的那个场面:“独啸长风还。”抓住独啸和长风这两个典型细节,丝毫不加刻画,只用了五个字,而海上风正急,巨浪翻腾,谢安归来时具有慷慨的豪气的形象,就生动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李白对谢安是怀着崇敬的感情的。“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表现谢安的高超的风度和感情,并给予很高的赞扬。《世说新语》(卷三)对谢安的泛海有很生动的记载。“逸韵动海上”,使我们想起这本书中描写谢安在海上遇着风浪的光景:“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按:指谢安)神情方正,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悦,犹去不止。”当海上风起浪涌,谢安表现出来与人迥然不同的超逸豪放的凤度使海船上的人都为之感动。“高情出人间”,李白赞扬谢安的高尚的感情超出于人间之上。也使读者想起《世说新语》的记载:“既风转急,浪涌,诸人皆渲动不坐。公徐然曰:‘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还。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这两句对谢安早年隐居不仕,颇有所感触。“灵异可并迹”,隐喻以谢安之才,如能出仕,就可以取得很高的地位。可是朝廷屡次征召,他都不肯去。“澹然与世闲”,他是那样安静地过着闲散的生活,正如《中兴书》所说:“安先后居会稽,与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共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谈说属文,未尝有处世意也。”李白对谢安辞官不就,澹然隐居的态度,是很赞赏的,他自己就喜爱隐居生活,他说过:“云游三十年,好闲复爱仙。”(《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

  下面几句写游五松山:“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这是很平淡的叙述。五松山可能原来没有通用的山名,李白才向经历世变的高龄老人征询。从这两句诗看来,五松山不是山的本名,而是李白给他命的名。“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五松山上满山都是松树,显得很清幽。松树特别引人爱赏的是风中的松声。诗人用了四句描写五松山的松声,精工别致。

  “萧飒听洞壑,终年风雨秋。”这是写风较小时的松声。“响入百泉去”,描写风较大时的松声。“听如三峡流”,是写风势很大或很急耐的松声。李白观察松声很细致深入,绘影绘声地显示在各种不同的风中的松声及其形态的特点,并传出它们的神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纪述同游者。傲吏是傲岸,不驯的官吏,指常赞府。李白自己有反权贵、轻王侯的傲岸不屈的性格,常赞府在这方面大概也有相近之处。

  “龙堂若可憩,吾当归精修”,龙堂精舍在五松山,精舍是学舍,集中生徒讲学之所。李白以当回龙堂精舍来精修学业结束全诗。这并非应酬之词,他非常勤奋好学,学识渊博,见到山中精舍很安静,舍外风景清幽,心里不觉兴起回来精修的念头。他年轻时候,曾在家乡的匡山读书,杜甫在怀念他的诗里也曾说:“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为五松山纪游,诗写游山,先写风景,诗中“灵异”二字使五松胜境在诗中兀然而出,秀色可餐;后写心情,“逸韵”、“高情”、两组词让诗人对五松山的喜爱之情从诗行中流溢而出。使此诗在构章建篇上独具特色。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颇爱杨琼妆淡注。犹理螺鬟,扰扰松云聚。两翦秋痕流不去。佯羞却把周郎顾。
欲诉闲愁无说处。几过莺帘,听得间关语。昨夜月明香暗度。相思忽到梅花树。
行吟洞庭句,不见洞庭人。尽日碧江梦,江南红树春。
耕雨虽微负郭田,卧云不用买山钱。
春蓑健犊宁无语,又写前衔见集贤。
一封奏入五云开,褒录儒先动九垓。
生意欲回洲上竹,好风已递陇头梅。
志铭标揭留幽隧,谥法昭彰在曲台。
去去片帆春水滑,捧持飞诰看归来。

白纻众山顶,江湖所萦带。浮云卷晴明,可见九州外。

肩舆上寒空,置酒故人会。峰峦张锦绣,草木吹竽籁。

登临信地险,俯仰知天大。留欢薄日晚,起视飞鸟背。

残年苦局束,往事嗟摧坏。歌舞不可求,桓公井空在。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凤飞九千仞。
五章备彩珍。
衔书且虚归。
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
所居未得邻。
吾营入河车。
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
采铅青溪滨。
时登大楼山。
举首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
飚车绝回轮。
尚恐丹液迟。
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
羞彼鹤上人。
桃李何处开。
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
长与韩众亲。
黄河走东溟。
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
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
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
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
吸景驻光彩。

石公先生,汝生以郑为宅,以水为度。眠龙痴蛟鞭其尾而不飞,唯有蛰龙闻雷而起。

仰天潝潝如有诉,所乐者瘦壤清泉,所吟者溪风月露。

有窍无心何所郁以鸣,不过感时触机如风行于空而万窍自怒。

隐流缁客,目为山中之韶頀。识者又以为偏枯冷,淡似于陵仲子之清,轩辕弥明之句。

石公抚几而笑曰:曹君汝岂敦煌之索,平原之辂。

长安冠带隘巷陌而相求,胡为乎逐西风而远去。

君既脂车,余亦戒路。望江上之青峰,指湘皋之红树。

汉沔相踞,一衣带水,俟君于油口之渡。左公城外绿刺天,便是巨擘高吟处。

只眼须凭自主张,
纷纷艺菀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

携将兰玉向南天,南岳夫人与驻年。贺版乍逢汤饼会,沉金兼犒洗儿钱。

承家治谱须留读,训士精心与细传。宦兴正浓婚嫁始,愁君阿日谢尘缘。

高高在上,实爱斯人。眷求圣德,大拯彝伦。率土方燎,如火在薪。

惵惵黔首,暮不及晨。朱光启耀,兆发穹旻。我皇郁起,龙跃汉津。

言届牧野,电激雷震。阙巩之甲,彭濮之人。或貔或武,漂杵浮轮。

我邦虽旧,其命维新。六伐乃止,七德必陈。君临万国,遂抚八寅。

遥岑谁画卦,置此荆山鼎。
乍可姹女飞,千秋觇溟涬。

一径寒烟锁,幽人曳杖寻。临流开白社,听雨坐香林。

共惜残花落,独怜芳草深。故山归未得,虚负白云心。

明河流影散云霞,南斗离离北斗斜。
月色露华凉似水,金萤飞堕玉簪花。

一夜孤篷雨,新潮涨旧痕。野航轻似叶,小县冷如村。

贴水编茅屋,沿堤抱柳根。又随萍梗伴,暂过酒家门。

天公意向人情满。灯月教同看。中秋虽是十分明,不比今宵处处、有华灯。
艳桃秾李歌阑后。更醉青楼酒。不妨饮尽玉东西。横笛声中春色、要君知。

天下山水原有志,吾侪拈笔谁敢拟。补残拾剩录漏馀,难免时人私筦尔。

脚跟奔走半九州,问水寻山春复秋。到处有境因人胜,岂独此境籍儒流。

梧峰桂岫东西表,夕照晴岚何时了。宝溪石径乐渔樵,几曲沧浪归路窈。

龙津之渡晚嘈嘈,两岸归人不绝号。东埔之农春起早,一年首事肯辞劳。

龟峰古塔禅留址,燕石长亭客设醪。能令胜境谁称首,因人何事吁嗟久。

我心尚壮尤少年,未识时伍如心否。

过了春三,子规声断啼痕茜。画罗谁剪,风送晴香暖。

游冶心情,生怕花开遍。归难算,绿颦红怨,定有人愁见。

散尽黄金与客休,田园不为子孙谋。
白头更自嫌多累,尚有潇湘万郑楼。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