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曾侍虚皇玉案前,夜书茧纸笔如椽。莫嫌此石规模小,一寸玄云万斛泉。
神仙邈何许,仿佛在中天。弱水不可渡,况乃风引船。
六鳌戴三山,来此知何年。上有百尺楼,缥缈翔飞烟。
平生持巨钓,一举遂可连。以手控六鳌,于此相周旋。
可恨世俗眼,未识方壶仙。绝境不可到,望望空惘然。
簉羽深怜白鹭行,迂疏如我亦升堂。清临华盖真叨窃,近接瀛洲岂杳茫。
拟向图书探月窟,却惊奎壁焕天章。储才更荷君恩重,早见纶音下庙廊。
公子爱交结,閒园广招延。置酒临清池,泛池开红莲。
落日云雷生,银塘洒秋烟。飞雨海上来,倏忽成流川。
张登纵饮博,谑浪惊座前。夜半四天开,星河灿相鲜。
长歌倾金罍,且复乐当年。勿为苦行役,扰扰空拘缠。
今日不痛饮,古人应独贤。
国士诚非县令才,天怜民瘼遣公来。廉能清似霞溪月,号令严如百里雷。
凛凛冰霜居政府,堂堂人物坐琴台。明年二月春风暖,剩买桃花满县栽。
山东自古多才雄,辍耕陇上羞为农。乡兵名在万选中,一日声价闻天聪。
十石弩力三石弓,殿前野战如飘风。白锦战袍腰勒红,诏容走马出阊阖,都人仰看如飞鸿。
归来意气人谁及,道逢刺史犹长揖。邯郸白日袖剑行,振武青楼乘醉入。
传闻留后收兰州,姓名御笔亲点抽。府金百镒轻一掷,且向塞外随遨游。
自此锄犁变任侠,夜事椎埋昼驰猎。有田无人耕,有子不养家,田间父老长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