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海将士皆老于疆场。
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海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注释
战城南:乐府古题。《乐府诗集》中列入《鼓吹曲辞》中,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桑干源:即桑干河,为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
葱河道:葱河即葱岭河。今有南北两河。南名叶尔羌河,北名喀什噶尔河。俱在新疆西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为塔里木河支流。
洗兵:指战斗结束后,洗兵器。条支:汉西域古国名。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此泛指西域。
天山:一名白山。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在今新疆境内北部。
”匈奴“句:此句谓匈奴以杀掠为其职业。
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长城以防匈奴。避:一作“备”。
汉家烽火:《后汉书·光武帝纪》:“骠骑大将海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李贤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槔,桔槔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空尔为:即一无所获。

鉴赏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万里”二句是此段的结语。“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海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匈奴”以下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如果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句诗。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盈畴,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语浅意深,含蓄隽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二句背后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诗人深邃的观察与认识,成为诗中警策之句。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可能停息。“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这深沉的叹息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背景的。

  “野战”以下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战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战争的罪恶。“野战”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发,交织成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战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强物在人亡的悲凄;乌啄人肠犹以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见出情景的残酷,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浓重的笔墨。“士卒”二句以感叹结束此段。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将海也只能一无所获。

  《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诗以此语意作结,点明主题。这一断语属于理语的范围,而非形象的描写。运用不当,易生抽象之弊。这里不同。有了前三段的具体描写,这个断语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经验中提炼出来,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有人怀疑这一句是批注语误入正文,可备一说,实际未必然。

  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汉《战城南》古辞主要是写战争的残酷,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和“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此诗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句,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根据新旧唐书记载,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愤,内心的呼喊倾泻而出,铸成这一名篇。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杮,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江上春来早可观,巧将春物妒馀寒。水苔共绕留乌石,
花鸟争开斗鸭栏。佩胜芳辰日渐暖,然灯美夜月初圆。
意随北雁云飞去,直待南州蕙草残。
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
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轩腾。
积水殆将沸,清风岂能兴。
草木恐焚燎,窗扉似炊蒸。
冰雪气已夺,蚊蝇势相矜。
发狂忧不免,暑饮讵复胜。
吹梅声噎。帘卷初弦月。一寸春霏消蕙雪。愁染垂杨带结。
画桥平接金沙。软红浅隔愁家。燕子未归门掩,晚妆空对菱花。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一点阳和浑在里,时来尔许芳妍。春风吹上醉痕边。隽欢欺浅酌,清晤失佳眠。
聊把繁华开笑口,须臾雨送风般。因花识得自家天。炯然长不夜,活处欲生烟。
才是青山便卜邻,世情那得较纷纭。
露含远岫分为雨,烟起人家去作云。
柳色晴光远槛人,莺声人语隔窗闻。
高斋独卷重帘坐,花落棋床日未曛。

郑君高节士,潇洒绝人群。独把青鸾尾,山窗扫白云。

颍川家世少游车,大府从容赞画馀。泛水依莲饶胜赏,饮冰啖蘖富清誉。

高谈宾幕风生席,退食公庭月照闾。最爱小胥勤吏牍,更逢太守重诗书。

登楼望海吟怀远,柱笏看山雅度舒。药笼参苓随选择,花溪桃李藉吹嘘。

殊方有客飘零久,先垄无人拜扫疏。化笔久推公道在,况曾同食武昌鱼。

冥栖九陇傍云松,茗盌熏炉取次供。月满长空秋放鹤,雨昏大海昼降龙。

病中普施诸方空,定里长闻上界钟。明哲古来多玩世,不妨随处舞三筇。

明河澹澹纵复横,行云悠悠度疏星。凤媒不来乌夜惊,琼枝玉佩迟所托,画中隐隐闻机声。

秋来秋去今犹古,此恨不随天宇青。昆崙西头风浪平,办我一舟莲叶轻。

浩歌中流击明月,九原唤起严君平,人间此水何时清?

素业年来付子孙,乾坤著此一闲身。遥知独酌西窗下,曾倚东风念远人。

吊湘谁解荐江蓠,忠愤泠泠写七丝。
愁绝九疑山下听,重华应许就陈词。

不趁盛时随众卉,幽姿高韵独萧然。

别开小径连松路,常爱陶潜远世缘。

晓发牛头塞,轻车择路行。风声号大壑,云势压长城。

荒驿三年梦,征人万里情。飘零余一剑,珍重寄平生。

十二峰头月乍收,野棠枝上乱莺流。舞衣香在閒金镂,宝帐尘生卸玉钩。

桃叶渡湮江楫冷,松花书断蜀笺愁。西陵若问同心结,油壁车声怨紫骝。

鸳鹭行中已著名,颂条暂慰远民情。道途行去乘轺贵,乡里过时画锦荣。

铃阁晓开江月满,戟枝寒照雪峰明。知君游刃多馀暇,莫忘新诗寄凤城。

一更人已静,月出上营门。休嗟铁衣冷,赢得锦袍温。

二更风色冷,警柝声不歇。荷戈夜未暝,坐看帐前月。

三更更漏永,起舞发长叹。试拭鸊鹈膏,剩教剑光烂。

四更霜已下,长啸一声秋。冷光惨马色,寒气肃貂裘。

五更星半稀,营中鼓角悲。仰天试长吁,吐作横空霓。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