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在繁星点点的时候早已整驾上路,细细想来如此奔忙到底有什么意义?
孤月的清晖下马的身影疲惫不堪,一声报晓的鸡鸣划破黑夜,渐渐显露深青色的群山。
每次都说回去却不能回,又到了年终岁暮不知何时才能踏上归程;思念着弟弟,却只能天各一方。
深深的沟壑,高高的山崖,晨风劲的吹,如此猛烈的风或许可以吹送我早些回到弟弟的身旁吧!
朝朝:天天,每天。
岁云暮:是说一年时光将尽。
壑:山沟。
曾国藩一生从政从军,事务庞多,但他从来不曾忘怀故园之思,手足之情。本诗即是他的念弟之作中写得较好的一首。诗的首联即直接将奔波中的感受写出,每天凌晨,在繁星点点的时候,这原本是酣眠的良辰,作者却早已整驾上路了,又疲惫又寒冷,确是苦不堪言,于是他对这种生活发生了怀疑,不禁扪心自问,如此奔忙劳碌意义究竟何在?(底,何,什么)这二旬写得感情充沛、真挚。然后诗转入写景。在孤月的清晖之下,作者看到了马的疲惫身影,内心里生出对它的怜意。马的形,实际上是作者情感的对象化;对马的怜悯,其实就是作者的对影自怜;这种心境之下的月亮,自然也显得那么孤单寂寞。接着,孤月西落了,一声报晓的鸡鸣划破黑夜,渐渐可以辨认出那深青色的群山了。万山环绕,更令作者感到道路之艰、身心之疲惫;远处鸡鸣,亦暗示了作者身处不见人烟的荒山,孤零无人语:这句写得虽具开阔气象,但一个“苍”字,仍给诗情增添了一份悲苦苍凉之意,由此,诗人对手足同胞的思念之情,也自然向高峰处涌去。这两句景语也是情语,是诗人心态的写照。
于是,颈联便唱出了。日归日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的戚苦之调。无数次的念归,可是从未真的归去,而今又到了年终岁暮,更难知何时能踏上归程;离家愈久,愈是恋家,时时思念自己的弟弟,现在,只能是天各一方,无从团圆,只能在旅途的孤独寂寞中体验兄弟的至情。二句中,上句虽化自《诗·采薇》的“日归日归,岁亦莫(暮)止”,但与下句配合,运用反复之法,亦适切地描摹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灵波涛,给人一唱三叹之感。最后二句,诗又回到清晨赶路的现实,他这时面对的是深深的大壑,高高的山崖,还有强劲的晨风。不用说,这样的环境再次强化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的波涛再次涌起,但是诗人似乎不愿再顺着这样的思路想下去,写下去,于是故意逃脱,自寻宽解:如此猛烈的风或许可以吹送我早些回到弟弟的身旁吧!这一笔似是荡开,似是感情的排遣,心理的安慰,但因为这番幻想事实上是不可能之事,所以诗中一直蕴含着的人在官场、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之情,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
本诗情感真挚,格调苍凉,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全诗,思归念弟之情与诗人奔走宦路之苦的反复咏叹,更收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因此,尽管在中国诗歌中怀人之作不可胜数,但这首念弟诗仍然显示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荒村回远火,古驿驻征轺。蓬鬓人间老,萍踪蓟北遥。
繁星耿秋汉,鸣柝乱寒宵。忽忆山中桂,清霜叶又凋。
良工写幽景,运思颇不凡。高崖挂悬瀑,迥野生轻岚。
林昏日欲坠,天暝云初覃。远岸少去舫,长途乏来骖。
摩挲老眼着意看,彷佛还似湖湘南。忆曾之官屡经此,孤舟晚泊浯溪潭。
叶凋老树曲偃蹇,泉触乱石森巉岩。众禽归飞宿且食,雄鸣雌应相喃喃。
平沙钜迹虎新过,浅濑纤鳞鸥竞衔。荒村无人但猿鸟,古峤有树皆枫楠。
空青冥濛翳岛屿,湿翠杳霭沾衣衫。谁藏一匣在绝壁,云是诸葛兵书函。
雨催风撼只如故,欲堕未堕何由探。山川奇胜怪仍险,况我爱玩性所耽。
低回但恨弗学画,辜负佳境心徒惭。每逢好事辄为说,恍若亲睹非虚谈。
于今衰老返耕钓,鬅鬙两鬓霜毵毵。观图忽起旧游想,浩然清兴莫可缄。
题诗卷轴坐叹息,中宵梦逐沧江帆。
铜雀台高倚邺城,欲从歌舞乐馀生。侵吴兵老终先破,禅汉谋深卒未行。
物古人怜陈迹在,基危天遣霸图倾。千年瓦砾漳河底,太息空劳用力成。
负衅得老穷,扫轨事幽屏。跫然罗雀门,有客颀而整。
悲欢十年别,樽酒清夜永。妙句时惊人,盈轴肯倾廪。
三日语未休,霜寒梦归省。临流分别袂,波光照孤影。
重念吾故人,雪屋清灯冷。刘子抱遗经,深井汲修绠。
曹子中庸学,天理穷性命。老骥鼓不作,搴旗望公等。
天晴风日佳,何时过鼪径。石鼎燃豆萁,冰菹煮汤饼。
游山慕谢公,此愿矢自昔。荏苒阅三载,始著登临屐。
秋爽最宜人,寥廓豁心迹。枯僧不谈禅,历历指古迹。
山形变态多,丹厓间白石。仰视飞鸟翔,去天不盈尺。
俯瞰大江流,洪涛迅潮汐。月明一线白,树黯双峰碧。
胜游续登高,信宿穷幽僻。相约待重来,攀萝蹑仙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