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咏月诗。
经过前面一番艰苦的探索之后,香菱终于摸到了做诗的门径,因此此诗一出,就顿放异彩,成为一首具有真正艺术美的作品。诗的首联起句就显得气势不凡:“精华欲掩料应难”,表面上言浓密的云雾终究难以遮盖纯净皎洁的月光,实则暗示象香菱这样才情横溢的女子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从而传达了学诗必能成功的坚定信念。次句把月亮形象与诗人的身世紧紧的联系起来,咏月而又咏人,两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犹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颗凄凉又寥落的苦心。这位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却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泪水永远是流不远的。因而这种顾影自怜的幽怨之情调,便在诗的颈联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声千里白”,以“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而且这种愁思,乃是由砧声(即妇人们在月夜中的捣衣声)所引发的。这里隐曲地传出达了香菱对远在江南的丈夫薛蟠的思念之情,因为薛蟠虽然与她并无谐和恩爱之情份,但从名份上来说,他毕竟还是她的丈夫,何况香菱除了他以外,并无一个亲人。接下的“半轮鸡唱”一句,仍然以景托情,则此时因见时光流逝而尝尽了不眠滋味的这位女诗人,便把满怀的愁绪,一腔的心事,尽托付这默默无言的半轮残月中,使客观的“月”与主观的“情”得到有机的融合,达到了诗美学上所谓“不隔”的艺术境界。
诗的颈联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层的开掘,让这种深沉的哀愁扩散开来,使之具有更有为普遍的意义:同一个凄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绿蓑的游子漂泊江上,因闻笛声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红袖佳人徘徊楼头,倦倚栏杆而出神。因而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还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与香菱有着同样的遭遇的伤心人的!这乃是一种亘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绵绵愁恨!
诗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喟:“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因偷食长生不老药而不得不飞升登上月亮,与她的意中人后羿永远分离,想来她孤独凄凉的心是和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故此处借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意趣,并且诗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紧扣诗题,笔法老练而又寓意遥深。在小说中,众人评这首诗曰:“新奇而有意趣”,就不是毫无根据的溢美之辞。
云梦风清麟凤出,祝融天启八千期。幼龄德器传三楚,壮岁才名完四陲。
制锦受徵贤令起,含香入奏省郎推。关门策骏趋秦士,燕地攻驹走塞儿。
已向奉车严仆正,更从授钺统戎麾。占乌蜀幕迎开府,饮马巴川待誓师。
充国诸屯留戍久,孔明五月渡泸迟。将军即垒平都掌,元老铭勋勒九丝。
梦召灌坛祈父后,星寒贯索大江湄。畴咨遂正冬官位,宅揆应逢圣主知。
眷以股肱承简命,真看五十拜台司。朱提宣赐缄文绮,紫诰疏封照赤墀。
遥想衣冠为寿日,正当霄汉被恩时。陪京尚隔瞻槐棘,延首河山寄颂诗。
青山如佳人,白云如游龙。佳人节不移,游龙去无踪。
剥剥啄啄,有客停车。童子惊告,我迎而趋。长揖就坐,问无恙乎?
自我不见,日月其徂。客漫应我,足降及除。亟挽其衣,谓客徐徐。
仆有所怀,愿得少摅。时方溽暑,天地为炉。黄埃翳空,君马何驱?
公卿贵人,夏屋渠渠。冰簟石床,梦寐华胥。君往而谒,门者趑趄。
亦有豪客,群聚上都。无事日长,博弈呼卢。君往而入,悄焉向隅。
幽幽陋室,帘影萧疏。又无他宾,沓至交呼。曷不少留,待日既哺。
言有尊酒,与君欢娱。近述邹鲁,远谈唐虞。醉即倚几,而歌鸣鸣。
昔与君好,朱颜玉肤。年不我稽,素发盈颅。今者不乐,逝者其逾。
何为栖栖,困于道途。客嚬蹙语,子宁知余。鸟则有林,鱼则有蒲。
弗止弗依,心靡宁居。孰能与子,偕集于枯。去去勿顾,轮音窅如。
呼童掩关,仰天长吁。起视吾盎,余三日储。风清月明,聊读我书。
文章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昔贤抱孤愤,今古同忧煎。
男儿堕地坎壈缠,三十不鸣如暗蝉。莫言富贵与神仙,但求一饱私自怜。
仲孺未免惭儿女,袁安窃恐妨高眠。侏儒笑汝饥欲死,仰屋著书谁与传。
殿上唤来先应诺,不知业识太茫茫。虽然功德已成就,争奈当初不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