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极写废园的荒芜凄凉景色,并以独明的孤花自况。
上片先写废园春光关不住,春之景象中又有牵衣藤刺,扑面飞絮,这藤刺、飞絮,或许就是他对于时政的感慨。下片还是扣住春光来写,不过这春光却是暮春的景象,一朵孤花开放在墙角,没有人来采摘。结尾两句含有勉励的意思,勉励年轻一代珍惜少年时光,有所作为,莫使良机空逝而徒然叹息。抒发其兴亡、盛衰和怀才不遇之感。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深刻。郁勃激荡而凄绝灵动,在晚清词坛别树一帜。
起句“漠漠春芜春不住”,广漠的园地上一片荒芜萧索,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而那些“藤蔓”——昏庸的王公大臣及其帮凶的文人们,却处处牵制,阻碍着维新改革者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舞”在此处有双关作用。一是代表那些昏庸的王公大臣们纸醉金迷,酣歌漫舞;二是指行人之舞,即改革维新者前进的步伐。二“舞”是对立存在的。“蒙蒙扑面皆飞絮”,说明维新改革者的道路坎坷,词人怒斥群丑,悲愤之势已出。
下半片的“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培护,无人欣赏。突出了它独立荒园,孤芳高洁的品格。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结尾“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是安慰孤花,亦强作自解,以孤花自喻。词人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凄凉,同时又以身不逢时而自我宽慰。
这首词写得十分蕴藉含蓄,深意在所描写的景象之外。词刻意描绘废园春景,是要让读者看到一幅时代的政治画图,就是清王朝在那些“藤荆”之类的奸佞之臣当权下,正走向末路和败亡。词人也强烈感受到时下政治的腐时,深深地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而忧虑。“绣院深沉谁是主”,“绣院”暗喻的是当时的清王朝,这一句还包含了词人盼望“圣主明君”招揽人才,改革时政,振兴国运的怀抱。词的最后几句,则是词人以花自比,抒发的是空怀救国救民之才而无法施展的人生感慨。
昔在西省直,常有中园思。今来非吾室,犹称宣城诗。
芳郊后摇落,秋初尚华滋。丹宝何纂纂,黄花复离离。
俯见渊鱼翔,仰观云鸟嬉。物性附所适,吾生亦尔期。
置酒得同好,追胜不知疲。和歌凉风起,看舞白日移。
兴言想丘壑,弱丧惭旌麾。负郭如办此,怀金宁足为。
顾盼安足雄,恃险昔所慎。凄然生古思,秋飙动苍鬓。
城堑森万榆,河流划三郡。隐隐黄云开,沙雕去如阵。
抚视腰间刀,白日过眉迅。远想拓无限,倦怀激之振。
孤策挥群山,千年了一瞬。惜无凌风翮,于兹共翔奋。
钟声谁打定中魂,那有三才别立根。我正问公公已死,岂胜哀泪洒乾坤。
前辈风流逐断澌,济南旧录故人诗。遥知灵运初游日,正是元方后载时。
青社寥寥成异物,丹丘皛皛属遐思。壮年易动离居感,缱绻花前金屈卮。
愿言如可信,行迈亦云反。睇晃不告劳,瞻途宁遽远。
何以淹归辙,蚕妾事春晚。送目乱前华,驰心迷旧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