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三更月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深夜的月光照着庭中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相思情怀有说不尽的凄然就像是杜鹊啼血。远去的游子为什么没有了音信,当时在柔桑夹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声和你道别。只有那陇头的流水仿佛知道我的心意,发出潺潺的声响像是在替我哭泣。
注释
子夜歌:即《忆秦娥》。《子夜歌》本南朝民歌,《乐府诗集》列入清商曲吴声歌曲类。其声哀苦。该词情绪与之相类,兼有“三更月”之句,故袭用其题。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当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梁代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日夜悲号于深林中,口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见《尔雅·翼·释鸟》)。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王孙别后,音信断绝,令人想起春日桑叶初生时分的陌上离别。何许,何处。《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咸阳古道音尘绝。”柔桑,嫩桑。《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爰求柔桑。”
陇头流水,替人呜咽:陇头,即陇山,在今陕、甘交界处。《辛氏三秦记》载,时有俗歌曰:“陇头流水,其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此处借之抒发离别之痛。

赏析

  这首《子夜歌》是思妇的子夜的悲歌。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词虽是写的传统题材,但写景与写人的结合,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却独具特色。

  开头即直写三更之月,对应词题。然三更,午夜也,正是人们熟睡之时,三更之月,古时只有为某种痛苦熬煎而深夜未眠的人才能见到。这两句形象地刻画留下了一幅静逸美景:皎洁的月光,恰恰映照在那庭院中盛开着的如银似雪的梨花上,辉映出了一片银白的世界,这种银白的世界,对于一个深夜未眠的人看来,给予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故下三句,不啻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因为午夜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而如白似雪的梨花,又总会唤起人们一种悲哀痛苦的情绪,更不用说是在长久不寐的思妇眼中看到的。所以月光辉映下如雪似银的梨花,所给予人的悲凄之感,简直会使主人公哀哀欲绝,痛断愁肠。此词由所见月下梨花产生的悲哀之情,联想到死后魂化杜鹃尚凄声不断的杜鹃鸟,由其啼血悲鸣,染血杜鹃之花,联想到其声“不如归去”,点出了月下人深夜不寐之因:原来是一个闺中少妇,切盼情郎归来。她是那样真挚深情,以至夜不能寐,眼望皎洁月光、如雪梨花而悲伤欲绝。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如果说上片中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哀痛苦之情,作者是借助于十分委婉隐曲的手法,以写景的方式暗示的话,下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心理已采用直接剖析的手法。按王孙,深闺少妇所思念之人也。他音讯断绝,无处寻觅,时间已经很长了。可怜的少妇,只能一夜一夜地在月下徘徊,往日别时情景,幕幕跃入眼帘:分别之时,也是一个春天,柔嫩的桑叶刚刚吐出,枝叶稀疏掩映着的田间小路上,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强忍着悲痛,吞声而别。“何许”状写闺中少妇情人那种深刻而长久的忆念之情。“吞声”两字,更将一对情人分离之时欲哭不愿,以免引起对方更大悲痛的那种互相体贴顾惜神情的描摹得颇为真切动人。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田陇边的流水,似乎也为他们别时痛苦所感动,不断地发出哀鸣之声,好像也在为他们抽泣。作者巧妙地运用融情入景之法,使无情之物带上了一种有情的心理活动,对离别之情进一步渲染,结构上与上片结句相呼应,情调上则进一步加深全词的感伤哀怨气氛。

  这首词前片重在写景,情由景出,后片重在写情,化情入景。结构上景、情、景依次为用,显得颇浑融完整。又句短韵密,韵脚以短促有力的入声字为主,声迫气促,易于表现一种深浓强烈之情,与全词所抒发的极度悲怆之情十分相合,不失为一篇声情摇曳的上乘之作。

  李笠翁谓:“作词之料,不过情号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窥词管见》)此阕字句虽少,音节虽短,却能情景相生,风神宛然,是一首韵味深长的好词。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猜你喜欢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

  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秋色里,月明中。红旌翠节下蓬宫。蟠桃已结瑶池露,桂子初开玉殿风。
眉似箒粗,面如漆墨。
人道慈悲,谁知恶毒。
蒿篱关猛虎,宽处有威。
笔管养苍龙,直中藏曲。
喜臧仓沮,不遇鲁侯。
忍伯夷饥,不食周粟。
三月青春弹指过,九旬朱夏又从头。
茶抽雀舌郎忙摘,麦弄蝦须逐旋收。
炽然说法,声撼林丘。
杀一不辜神所恫,吕母何预于樊崇。
蜂蚁无王求所止,一朝积甲齐熊耳。
两峰相向犹眈眈,千载定林余一龛。
我来扪石望荆杞,此山阅人亦多矣。

千点寒梅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剪剪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往往闻歌鼓市中,朝朝入直对哦松。不须更说同光事,风味行园可再逢。

瓠犀轻啮兔毫开,砚墨金彄照指皑。要看卫娘遒媚字,琉璃匣畔等卿来。

金螺出晴川,日照波光动。物微秀所钟,名与川增重。

五马日边来,川灵应效贡。纷如浦珠还,骊龙争戏弄。

咫尺涌波涛,长风一吹送。永怀朝宗心,来献河清颂。

海风吹云通万里,浙江势合潮声起。酒杯无分月含羞,独步徘徊桂香里。

秋深萧条昼掩关,良夜偶此须臾间。老逢佳节偶怀旧,昨者梦自横溪还。

溪边故友重泉隔,却忆当年会骚客。十千清酒买城中,舒雁初肥鲈鲙白。

庭前古桂高婆娑,酒酣能赋得月多。野人侧听惊绝倒,宁许扣角声相和。

重来无处寻高桂,夜听马嘶林叶坠。凄凉旧曲付吹篪,吟断清商复谁继。

我愁问月倾肺肝,月亦怜我霜鬓残。平生取友恒落落,会面非少知心难。

古今何限西州路,送迎只有山如故。作诗寄语座中朋,难觅人间许玄度。

我行得良友,夜宿建德门。晨征带残雨,华星缀云阴。

局辔乘羸马,沿途共笑言。两京隔千里,气候殊寒暄。

声利汩清思,山川发雄文。平生所未到,扈跸敢辞烦?

愧予雁鹜姿,亦复陪鸾鹓。历历纪瑰伟,一见胜百闻。

兹游偿夙愿,庶用归田园。

惜春无计挽春还。寂寞倚栏杆。翠眉懒画,红鸳停绣,绿绮慵弹。

满院落红闲未扫,莺燕蹴枝翻。海棠飘艳,梨花飞雪,梅子含酸。

带水难同李郭舟,鹪鹩枝上总勾留。新诗似锦惟缄恨,春梦如云半结愁。

马剪焦毛嘶紫陌,鹤盘瘦影叫沧洲。天空地阔容疏放,只有吾曹气味投。

代异人亡久,滮池即旧居。
未移当日地,无复故时鱼。
蒲藻依稀在,风波浩荡馀。
水滨如可问,一为访庭除。
避雨君平肆,相亲一笑边。
我歌大司命,君说小行年。
倾盖多豪贵,掀帘半醉眠。
自言谋竹隐,聊觅印山钱。
花落花开人世梦,衰荣闲事且持杯。
春风底事轻摇落,何似从来不要开。
晚策登临日欲斜,小溪流水是生涯。
道人睡起鹤飞去,闲尽青松一树花。
草堂春过一分余。幽事酒醒初。琴调细鸣焦木,矢声不断铜壶。
关心药里,忘年蓑笠,自著潜夫。雨后长镵东麓,月明短艇西湖。

负郭无旧业,依布才数椽。衣食苦不给,藜藿充朝餐。

敝裘行复被,野外气早寒。萧条守环堵,蓬扉昼常关。

人生分有定,随在皆可安。此心既无累,俯仰俱宽然。

闲居玩物化,生意盎目前。适然意有会,兴至遂忘言。

万物性各得,吾心别有天。逍遥人间世,聊用穷岁年。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