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注释
马嵬: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之诗,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
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诗,写在安史之乱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对老年夫妻惨别的情形。
长生殿:长生殿:旧址在陕西骊山华清宫内。

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是因为《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之无奈,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情专一,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题材,如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清洪异的《长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响。与其大书特书皇帝的悲欢离合,不如深入细致地描写人民群众的生离死别,故“莫唱”二字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间亦自有银河”。“人间”就将银河这个民间传说引入现实生活中来。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战争频繁,有开边之战,也有内战,其中规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讨伐南诏,尤其是安史之乱,伤亡惨重,丁壮或死于战场,或死于摇役,或久戍不归,在人间划出了无数条银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数石壕村的一对老夫妻了。“老翁逾墙走”,老妇河阳役的惨状。杜甫还在同一时期作品《新婚别》中拟写一个“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别刚刚结婚的新郎官应征入伍,造成一对新婚夫妇“暮婚晨告别”的痛苦。在《垂老别》中,又描写了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翁,在风烛残年之时还要应征入伍,与其老伴依依借别、“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见,“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感叹地说:“泪比长生殿上多。”长生殿上泪,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没有多少,而要大书特书,深表同情,而不书及比长生殿上泪更多的石壕村。这里,作者严肃地批评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这样悦,袁枚的这首《马嵬》诗,高出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事者。

  这首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比照。全诗两组比照:一组是《长恨歌》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比照。这一比照,不仅批判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间牛郎织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运用“银河”,对唐玄宗与杨贵妃讥笑牛郎织女攀进行了再讥笑,很有情趣。第二组是石壕村与长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众的材落,长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泪是殿上人造成的,马嵬事变,恶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劳动人民。这两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浅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对比。两相配合,共同表达了作者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陕西任职途中。唐代天宝十四载(765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自京都长安逃往四川经过马嵬坡时,禁军哗变,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自缢。历代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多有题味。其中最著名者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诗人缅怀历史自然想到《长恨歌》,创作此诗,抒发感慨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猜你喜欢

维夫君兮桂舟,酌余酒兮揽君留。君何为兮此野,菊菲菲兮蝶下。

韡韡兮煌煌,烂金兮兮袭余堂。茱萸兮芙蓉,众芳越兮乱五风。

饥咀兮灵芝,君歌乐兮余和之。日下兮野阴,澹忘归兮中林。

橘栋兮梅宇,纷琼茅兮被南荣。白羽兮黑翮,邀仙人兮语此文。

余高驰兮世之外,君猋举兮先余至。襟带兮东方旦,争门兮汶之阳。

大野兮始波,翔鸧鹳兮嘷鴐鹅。群宿兮迷阯,旅食兮殚穗。

霜肃肃兮叶方下,君欲济兮淹回。水通道兮躞蹀,冠如箕兮带长铗。

里千室兮士一喙,余不善兮纷余谇。世谓折扬好兮,余白雪而莫知弃。

火布而以为垢兮,胡不浣炎而振之。彼镆邪而能言兮,工谓余以不祥。

聊逍遥而挫锐兮,蒙黯黮而益光。

文王有遗操,朱弦韵青春。无言独下拜,颀然见长人。

道丧向千载,诗书绝逼真。逼真犹不尽,试语老斲轮。

天形如车轮,昼夜常不息。
三辰随出没,曾不差分刻。
北辰居其所,帝座严尊极。
众星拱而环,大小各有职。
不动以临之,任德不任力。
天辰主下土,万物由生殖。
一动与一静,同功而异域。
惟王知法此,所以治万国。
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
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
勉尽三四章,收泪辄忻懽。
切切善恶戒,丁宁仁义言。
如弭子谈论,疑子立我前。
乃知长在世,谁谓已沉泉。
昔也人事乖,相从常苦艰。
今而每思子,开卷子在颜。
我欲贵子文,刻以金玉联。
金可烁而销,玉可碎非坚。
不若书以纸,六经皆纸传。
但当书百本,传百以为千。
或落於四夷,或藏在深山。
待彼谤焰熄,放此光芒悬。
人生一世中,长短无百年。
无穷在其後,万世在其先。
得长多几何,得短未足怜。
惟彼不可朽,名声文行然。
谗诬不须辨,亦止百年间。
百年後来者,憎爱不相缘。
公议然後出,自然见媸妍。
孔孟困一生,毁逐遭百端。
後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
所以忠义士,恃此死不难。
当子病方革,谤辞正腾喧。
众人皆欲杀,圣主独保全。
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
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於苍翠石,立彼崔嵬巅。
询求子世家,恨子儿女顽。
经岁不见报,有辞未能铨。
忽开子遗文,使我心已宽。
子道自能久,吾言岂须镌。

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玄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

灵苗此孕毓,肩股或具体。移根到罗浮,越水灌清泚。

地殊风雨隔,臭味终祖祢。青桠缀紫萼,圆实堕红米。

穷年生意足,黄土手自启。上药无炮炙,龁齧尽根柢。

开心定魂魄,忧恚何足洗。糜身辅吾生,既食首重稽。

纪事只闻《筹海志》,征文空诵送僧诗。未曾遍读《吾妻镜》,惭付和歌唱《竹枝》。

几年烽火照江门,樽俎相看意气存。天上论功分五马,滇南问俗过双幡。

秋高铜柱蛮云净,月度金沙旅雁繁。圣代共推刘宠政,好从斗极望中原。

放怀诚有味,谁能为人计?吾尝奇梦旦,天资抱经世。

所学必适用,束发有宏誓。知子果东游,志业一何锐。

懒云久不起,坐阅沧波逝。无用亦自珍,真人喻天际。

先生先子之所畏,忆我为儿始七岁。大人抱我置左膝,隔坐与君论文字。

我时仅识之与无,侧耳静听无欢呼。上客骐驎笑相许,岂知长大成蹇驴。

蹇驴畏走三城道,踯躅秋风啮秋草。故人相见惊相识,我渐就衰君已老。

我衰不足惜,君老头还黑。交游半作乘车人,诸生尽是文章伯。

先生两眼大如箕,世上红尘污不得。一日读书能几回,山中甲子去复来。

诗书之外何有哉,眼前穷达皆尘埃。青兕爵,丹砂杯,为君寿,酌君醅。

饮此不得老,日月重皑皑。海水浅,河水清,美人更筑黄金台。

庭雪晓逾鲜,钩帘兴渺然。纷纷堕花絮,袅袅乱风烟。

怅望游梁赋,沈吟忆戴船。佳期每辽阔,留恨阅芳年。

白首寄人间,萍泛无休日。
撑肠五千卷,岂乏济时术。
富贵不可期,惆怅难再述。
日暮倚庭梧,寒风听萧瑟。

雪寒浑未解,风力更狂吹。强饭怜君瘦,重裘觉我衰。

酒香红面颊,灯影黑须眉。黄鹤山中地,求田已有期。

昏昏午汗浃桃笙,醒眼清诗仗友生。
俘馘遥传泮水捷,琴书初解杏坛盟。
开尊赖有论文酒,舍肉应无遗母羹。
好种桑麻归杜曲,行藏休更问君平。

入世毋强同,强同多厚颜。入世无强异,强异难独全。

平生默自抱,不即不离间。

十五日已前,天上有星皆拱北。
十五日已后,人间无水不朝东。
已前已后总拈却,到处乡谈各不同。

虎北严关斗可摩,难逢皴法小坡陀。滦平县侧滦河畔,一幅横屏似此多。

楼船横海纪殊勋,缓带轻裘又见君。一片绿波朝涤砚,满堂红烛夜论文。

传来去病真无敌,写入丹青更不群。燕颔虎头奇相在,凌烟褒鄂漫风云。

云度千峰日渐低,柴门深闭响山西。东风不识人愁思,水长花开鸟乱啼。

大胜商山老,同居一木奴。杌■危中垒,高耸垛中雏。

万物天地间,或有奇胜跡。
见赏能几人,不止今与昔。
吴门多好山,天平为峻极。
旦暮常白云,表里皆珍石。
烟岚十里光,松桂四时色。
我因一纵游,烦襟为开释。
感古怀君子,翻然长太息。
乐天赏云泉,诗章何历历。
垂今数百年,继者漠然寂。
间遇希文来,双旌守乡国。
行春三镶原,吟哦尽所得。
子美天与才,寻幽多采摭。
赋百五十言,平地黄金掷。
三贤固有名,山亦资辉赫。
此去还几年,不逢好事客。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