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
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传来了加急的军书,匈奴的军队已经围困西域重镇酒泉。
边关的山岳原野,却只见漫天飞雪,不见烽火烟。
注释
陇西行:乐府古题,又名“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匈奴:这里泛指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酒泉:郡名,在今酒泉市东北。
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断:中断联系。

赏析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像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仅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

  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

  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通过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状况与紧张气氛,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前后。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你喜欢
厄运一百日,危机九十遭。
孤踪落虎口,薄命付鸿毛。
漠漠长淮路,茫茫巨海涛。
惊魂犹未定,消息问金鳌。
早别金山恰晓钟,离帆分破一江风。
瓜洲渡口波声远,后夜相思明月中。

  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灵乌灵乌,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告吉凶而逢怒?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

  彼哑哑兮如诉,请臆对而心谕:“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斤不我伐,弹不我仆。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主恩或忘,我怀靡臧。虽死而告,为凶之防。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天听甚逊,人言曷病。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不学太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仓苟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何必义为,深穴而威。城苟圮兮,吾将畴依?宁骥子之困于驰骛兮,驽骀泰于刍养。宁鹓鹐之饥于云霄兮,鸱鸢饫乎草莽。君不见仲尼之云兮,予欲无言。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焉。又不见孟轲之志兮,养其浩然。皇皇三月,曾何敢以休焉。此小者优优,而大者乾乾。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爱于主兮自天;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

东南词赋。屈指尊前数。雨打风吹潮卷去。依旧能狂只汝。

叩君画里禅关。忆侬梦里烟鬟。何日两枝玉笛,双双吹入春山。

江南草长蝴蝶飞,白马新自燕山归。
燕山归,不堪说,易水寒风蓟门雪。
朝邸空随使者裾,禁阍不受书生谒。
一杯劝君歌莫哀,归时应过黄金台。
不见荒基秋来土花紫,伯图已歇昭王死,千载无人延国士

樵光七二峰,樵湖廿八曲。斜阳棹歌起,湖光荡光绿。

群峰万紫翠,毕入湖人目。湖转光益深,悬蹬出林麓。

云际闻鸡鸣,知有光人屋。

红云可觅无蜂去,渺渺寒波映晚芳。
未必孤根能耐雪,且看秋艳已经霜。

雪底燕歌不可听,千峰不见一峰青。几年心著寒灰死,敲碎他家老瓦瓶。

乍见却悲欢,相询语夜阑。数年罢道路,诸弟泣饥寒。

井灶还多故,亲朋有永叹。自怜飘泊甚,闻此屹忧端。

乾坤屈指阅行藏,不是狂夫老亦狂。宠辱百年身似梦,浮湛五亩醉为乡。

鹪鹏各自便高下,凫鹤谁能制短长。回首昔游愁忆汝,缁尘偏染鬓成霜。

几年朔客渡桑乾,野水潺潺滴沥寒。回首燕南烟雨外,西风沙雁报平安。

绣衣柱史铁作冠,平生爱种青琅玕。山中岁晚读书处,积雪满庭生翠寒。

常时见竹不见雪,竹雪双清更奇绝。冰壶照彻此君心,璞玉镌成此君节。

平明四望岩壑间,矫如群龙下瑶坛。黄陵女儿骑白凤,风裳月佩鸣珊珊。

恍然张乐洞庭野,倒卷银河向天写。九重阊阖参差开,八极空明不知夜。

是时绣衣朝紫皇,下视九点烟茫茫。会当裁作十二琯,坐使寒谷回春阳。

理瞩有待,事过无期。自昔愿言,寝兴伊思。爰遘怀人,载钦在兹。

赏得意从,无阙惟时。

王路威夷,戎役孔勤。昔从经略,方难之殷。悠悠岱阴,滔滔江濆。

绸缪成说,与子夷屯。

江之泳矣,载澜载清。俯胄时暇,解颜舒诚。理既睦本,事亦敦情。

永言契阔,实深平生。

自兹乖互,属有逝止。余实无良,沈阿弥祀。敦是怀之,则惟吾子。

岂微王事,骤驾无已。

疲殆既谢,惠泽是逢。显列斯偕,厥司攸同。畴昔之欢,于焉克从。

托曜春藻,慰此秋蓬。

虽则克从,遁来有乖。衡泌之娱,休沐末偕。冬日烈烈,飘风凄凄。

对影华署,如何勿怀。

怀亦勤止,戢此馀兰。惠以好言,深诫在翰。敢忘三折,敬思五难。

君子攸赠,复之岁寒。

伊余尽少女,一种饰螓首。徒能事机杼,与之作首舞。
首舞片时间,黄金翻袖取。只看舞者乐,岂念织者苦。
感此尝忆古人言,一妇不织天下寒。

祇是江乡木槿花,千重照殿炫红霞。生来不遇繁霜雪,秾艳经年向客誇。

南阁拜台时已绝,渊明醉卧情犹偏。我欲与君宾作主,明月清风共莞然。

残雪既消尽,春风日渐多。
若将时节会,佛法又如何。

日落风䬘䬘,驱车行远郊。中心有所悲,古墓穿黄茅。

茅中狐兔窠,四面乌鸢巢。鬼火时独出,人烟不相交。

行行近破村,一径欹还坳。迎霜听蟋蟀,向月看蟏蛸。

翁喜客来至,客来羞厨庖。浊醪誇泼蚁,时果仍新苞。

相劝对寒灯,呼儿爇枯梢。性朴颇近古,其言无斗筲。

忧欢世上并,岁月途中抛。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小市桥弯更向东。便门长记旧相逢。踏青会散秋千下,鬓影衣香怯晚风。
悲往事,向孤鸿。断肠肠断旧情浓。梨花院落黄茅店,绣被春寒此夜同。

江干石堰竹鳞差,石隙春流浅溢丝。每到中泓争咫尺,长年喧语点篙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