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四咏为宪副卞苏溪赋

五风十雨乐岁,东皋西崦人家。水心鱼浮菖叶,屋角鸠鸣杏花。

饷陇青梅煮酒,访邻绿笋烹茶。问津宁知沮溺,祠田但祝污邪。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猜你喜欢
曏吒屏星驾,册随丞相车。
终朝容懒拙,经岁庇迂疏。
共此趋云阙,旋闻建隼旟。
江淮一都会,游刃必多余。
君不见郑虔学书晚弥笃,岁收柿叶贮三屋。
兴来寝食两俱忘,但觉毛公老而秃。
又不见梓人造车度群木,木中无火柿所独。
旧言盖轸象乾坤,须信斡旋归一轴。
美哉此果有常德,结实何曾问荒熟。
霜余万颗缀寒林,下视黄柑类奴仆。
牛心取象庶彷佛,熨斗得名何浼渎。
火乾既许暖关膈,冰冷当知解烦燠。
今年夏秋足时雨,尽道和气钟百谷。
西成仅得十之五,亦见阴阳有盈缩。
就中朱实繁且大,照野煌煌骇人目。
较之常岁远不侔,正似{左豆右斗}胜难趁斛。
国家运厄困强敌,一纪於兹事弓{左韦右蜀}。
空庭喋血在今年,我已不疑何更卜。
禾和鞋谐古云谶,大柿之祥天下福。
请赓继伐献吾君,王者功成四方服。

大康山,杨浮山。撞头搕额,共打乡谈。其中切脚无人会,一大藏教,华梵重翻。

得寿尊慈扆,怡神久北宫。
彩衣频侍燕,宝册屡垂鸿。
剑落桥山外,陵开禹穴东。
从今寿文母,无复玉卮同。
玉雪色可爱,金石声更清。
孰知催轮早,跬步不可行。

老火阻馀威,赖此一雨洗。一雨岂遽凉,凉亦自此始。

陂湖菱芡熟,小市新酒美。行歌多醉人,欢意溢闾里。

悬知娄丰年,丝谷贱如水。呼儿具笔牍,作诗识吾喜。

永平昔全盛,旧学尊五更。惜哉趋舍缪,眩眼车服荣。

恭惟自孔氏,时止亦时行。心泰无不足,外内谁重轻。

蕲年宫外八川流,辇道环通遍雍州。万里鼋鼍横碧海,六王钟鼓在朱楼。

地中阙表终南胏,天上城开太华旒。独令上林辞赋客,曲江萧瑟不胜愁。

枯槎怪石出天然,笔力挽回三百年。
但见毫端侔造化,不知胸次蕴天渊。

閒门尽日递凉薰,八尺蕲藤展浪纹。睡久不知团扇落,更无来客为书裙。

今人读书不识字,下笔淆讹十三四。许徐训诂自分明,争奈人都不省视。

昔者吾友戴敬夫,磨砻字学天下无。予少窃闻其绪论,虽知梗概心犹粗。

中年奉教萧尺木,尺木篆隶精且熟。每与予言辄终夜,字学稍知其节目。

平生结交多俊民,此道茫昧恒失真。何期晚遇汤元翼,奄有二子成三人。

犹记鲁江同作客,颇领微言恨匆迫。别来十载梦魂劳,老去重逢须鬓白。

闲时缓步过吾庐,相对惟应话六书。秦汉晋唐体多变,那能贯穿为发摅。

当时戴萧所未悉,今日询君得其实。我亦著书曰蒙求,乞君釐正方成帙。

栗子味堪收。更出馨香是芋头。今后吃时思想定,追求。

为甚般般各六筹。

细认细寻搜。芋有青苗栗有□。空外地中归一处,休休。

说破玄玄你越愁。

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人远禽鱼静,山空水木寒。
啸起青蘋末,吟瞩白云端。即事遂幽赏,何必挂儒冠。

杖锡新辞阙下归,从今出世有传衣。经台到日春应暮,多少天花作雨飞。

梦逐梦溪流水回,靖州几日赋归来。
风流却喜诸郎胜,邂逅相从把一杯。

展玩牙签,惜粉翅如新,犹缀荃翠。别却芳丛,那管落红铺地。

且喜风雅常亲,更不逐、花风飘坠。待欲随、脉望餐仙,可怕高吟惊睡。

幽斋满架云笺腻。一任它、蚋趋萤避。笑侬未技凋虫手,偕和郢都清吹。

惟学谢逸生怜,难效元婴才思。想是魂何处,应忆碧苞丹穗。

一自行旌整。浑愁向,津亭讯访,旅人行径。纵使平安朝夕报,怎么离愁千顷。

况踪迹、萍蓬难定。千里营魂随明月,伴君行,公照清霜影。

如曩日,共薇省。

昨宵远耗风钱听。有元龙,殷勤说与,一缄遥赠。沪上春潮天样阔,三度来看海镜。

待料理、章江归艇。乡梦圆时家庆满,振西鞭,直过衡阳岭。

堪拭目,看新政。

古剑粼粼一泓水,高堂脱鞘神光起。何年失势竟飞来,风雨灵雌泣渊底。

自从掌握归山人,句连铁锁羁烟尘。山石裂开鸣碧玉,土华蚀尽浮苍鳞。

天官下敕百灵守,呼吸云雷任驱走。或云其来由汉始,留侯佩从赤松子。

千载相传有定名,造物忘令书太史。君不见干将莫邪离复合,气冲牛斗森灭没,长鲸掉尾沧海阔。

郎趁仙槎趁晚风,妾乘油壁入云中。
寻常一样天边月,临水登山望不同。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