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咏西施的诗,或将她视为以色媚主,使吴王招致亡国杀身之祸的“尤物”,或将她视为灭吴的第一功臣。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揭露了统治者擅权负义的丑恶行径,称颂了西施的远见卓识。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被俘后,范蠡用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吴王放越王回国,并使吴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以灭吴,重建霸业。
首句“计已行”三字,肯定了这一策略已获成功。毫无疑问,西施在实现“霸越亡吴”的谋略方面功不可没,越国对她本该论功行赏。
第二句诗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又故意设问启人深思:她究竟该得到何种奖赏呢?这一问,使诗显出了曲折,也在读者脑海中掀起了波澜。
第三、四两句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点了题。“西施为越苎萝村西鬻薪之女”,传说勾践携西施归越后,越王夫人暗中派人将她沉尸江底,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诗人更相信后说。为什么呢?“西施亦有弓藏惧”一句,可谓独具慧眼,一语破的。“亦有”与下句的“不独”互文对照,更说明在诗人看来,西施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当她牺牲自身拯救了沦亡的祖国后,必然会像范蠡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洞察越王的奸恶,也必然会怀着与范蠡 一样的“弓藏惧”作出变名易姓、浪迹江湖的抉择,以免功高震主,成为统治者权力私欲的受害者。这首诗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女人误国的“祸水”观,史识深刻,感慨深婉,行文曲折,体现出“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赵翼)的艺术特色。
风埃如雾满川黄,马上朝来识太行。水泻浊河桥甚壮,沙连远塞路何长。
皇华复讲衣裳会,京阙今为毡罽乡。夹道桑麻过千亩,野花时有一枝香。
我志穷十岳,身佩真形图。汶阳道上纵远目,突图岱顶青模糊。
鲁酒若琥珀,丝绳提玉壶。解鞍即醉倒,偃卧胡姬垆。
天风飘飘浮绝磴,导我忽转松萝径。萝径逼高寒,苍苍十八盘。
汉策閟古字,秦松泻哀湍。振衣便觉凌紫极,倚剑真欲生飞翰。
穹崖溅瀑多殊状,决眦已在层霄上。碧霞四气拱星辰,青帝五云开崿嶂。
崿嶂叠叠烟青青,封中云气缕缕生。安期一笑相逢迎,如瓜之枣出啖我,骖驾白鹿空中行。
天门詄荡,日观巃嵷。河流挂树,海色摇空。苍烟九点望不极,合沓下见扶桑红。
银台倒影火轮出,惊回清梦仍相失。风马云车乍有无,丹梯翠壁看明灭。
应劭记,李斯碑,平生怀抱空好奇。餐霞炼药不早,就坐待蓬莱清浅始悔朱颜衰。
风尘回首驱征铎,惟听霜钟殷岩壑。万里终当汗漫游,十年肯负烟霞约。
霜月云收影,寒镫旅况幽。终朝三过郡,小别五经秋。
身世云何住,驰驱任所投。恩深各努力,且喜暂同舟。
竹帘仍捲海涛春,竟夕低徊独怆神。风殿泠泠金磬静,月楼漠漠翠烟新。
壁悬旧拂閒栖鸽,架积遗书暗锁尘。此地从来称法窟,到来谁不慕天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