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咏西施的诗,或将她视为以色媚主,使吴王招致亡国杀身之祸的“尤物”,或将她视为灭吴的第一功臣。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揭露了统治者擅权负义的丑恶行径,称颂了西施的远见卓识。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被俘后,范蠡用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吴王放越王回国,并使吴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以灭吴,重建霸业。
首句“计已行”三字,肯定了这一策略已获成功。毫无疑问,西施在实现“霸越亡吴”的谋略方面功不可没,越国对她本该论功行赏。
第二句诗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又故意设问启人深思:她究竟该得到何种奖赏呢?这一问,使诗显出了曲折,也在读者脑海中掀起了波澜。
第三、四两句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点了题。“西施为越苎萝村西鬻薪之女”,传说勾践携西施归越后,越王夫人暗中派人将她沉尸江底,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诗人更相信后说。为什么呢?“西施亦有弓藏惧”一句,可谓独具慧眼,一语破的。“亦有”与下句的“不独”互文对照,更说明在诗人看来,西施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当她牺牲自身拯救了沦亡的祖国后,必然会像范蠡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洞察越王的奸恶,也必然会怀着与范蠡 一样的“弓藏惧”作出变名易姓、浪迹江湖的抉择,以免功高震主,成为统治者权力私欲的受害者。这首诗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女人误国的“祸水”观,史识深刻,感慨深婉,行文曲折,体现出“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赵翼)的艺术特色。
天地有大德,好生洽民心。炎云涨毒暑,此风散重阴。
欲驱深旬热,忽作三日霖。人物荷造化,喜归田亩深。
万蚕食叶蚕声酣,三条红烛光炎炎。忽然大声出邻屋,偷窥有客掀襽衫。
狂吟高歌彻屋瓦,两日虎视方眈眈。此人岂容交臂失,闯然握手惊雄谈。
问名识是将家子,《金版》、《玉匮》素所谙。是时发策问兵事,胸中武库胥包含。
我方掀帘促膝坐,昂头有月来屋檐。此人此月此楼岂可负此夕,辄邀吾友同追探。
巍巍明远楼,高插南斗南。钲声鼓声宵戒严,我来不避官吏嫌。
蹑衣径上梯百尺,凭栏要到塔七尖。天风吹衣怕飞去,汝我左右相扶搀。
织云四卷天不夜,空中商悬圆明蟾。沈沈矮屋万行瓦,昨者煮海今堆盐。
回头却望望东海,濛濛烟气团蔚蓝。其馀人家亿万户,水波不动澄空潭。
三更夜深风露重,下士万蚁齐黑酣。大千世界共此月,今夕只照人两三。
虽然无肴无酒不得谋一醉,犹有惊人好句同掀髯。
别来此月几圆缺,三人两地同观瞻。匆匆三年忽已过,秋风重磨旧剑镡。
羊城相见执手笑,追述往事言呢喃。男儿竟作可怜虫,等此蓄缩缠窠蚕。
少珊少珊我且与汝共登越王之高台,白云往来驾两骖。
试寻黄屋左纛旧霸业,阴符发箧温韬钤。不然泛舟南海南,乘风破浪张长帆。
要借五十犗铒钓此臣鳌去,刳腹脔肉供口馋。使君于此自不凡,何苦徒作风月谈。
要搏扶摇羊角直上九万里,埋头破屋心非甘!噫嘻乎,埋头破屋心非甘!
窗间昼晦欲抛书,闭置长憎出有车。仅得小廊堪曳足,时来放眼即逃虚。
神僧涅槃处,那有去来今。尚记三生石,难磨万古心。
地埋禅刹在,山掩岳祠深。长日闻钟梵,萧萧枫桂林。
郎今送客下平川,更卖肥鲜了课钱。老去独便多自在,惯依丛蓧枕罾眠。
云门普,风穴瞎。三门外金刚,冷地里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