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戍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古老的戍楼连接着遍野的山火,新攻占的城池传来阵阵的胡笳声。
九州大地,犹虎豹横行;五湖四海,尚未桑麻繁茂。
远处的天边,衰草与孤云相接,望去如云中垂下;俯视江面,空阔的江面上看不到渔船商旅,只有白雪覆盖的沙滩。
野地的寒梅并未被山火烧尽,偶尔还可以看到两三朵盛开的梅花。
注释
古戍(shù):古老的戍楼。
连山火:连着山头的烽火台。火,烽燧。
笳:一种管乐器,号角,古代流行于塞北及西域一带。
迥(jiǒng):远。

赏析

  诗首联点明作者立身于百战之地,沿山布列的古老营垒相继点燃了烽火,它们连成一片,烧红了半边天,描写了激战后的战场情景;新筑的城仿佛摇摇欲坠,因为阵阵雷鸣般的号角声在震撼着大地,表明元军虽遭失败,但元气未伤,仍在激烈反扑。“新城”暗示此地最近就有过拉锯式的争夺,城池随坏随筑。此联开首即点出“古戍”题目,并用对仗写出了雄浑悲壮的气势。

  颔联则用想象抒写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在九州大地上至今仍然虎豹横行,相互吞噬;四海之内,还没有一块土地恢复农事。“虎豹”指割据的群雄。“未桑麻”指人民不能从事生产。

  颈联则实写眼前寥落的景物:原野的空旷使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天边淡云与衰草相接;江面空荡荡的,只看见岸边白雪覆盖不匀露出来的沙滩。向读者展现一个疑问,人烟、舟楫、村市都哪里去了呢?二、三两联一虚一实,写出了作者及广大百姓对战乱的深恶痛绝。战火纷飞,万物被摧毁,但天地间生命之力毕竟是顽强的,严冬过后一定还是春天。

  所以尾联说:在这一片肃杀惨淡的空旷中,仍不时可见野火烧不尽的腊梅花,从草中,雪下,石畔冒出,那一派生机不正是未来的希望么?结尾表示作者对战乱过后新的太平世界的出现充满信心。

  诗中诗人看到战争社会带来的破坏,心中感到说不出的悲凉,但作者并没有失去信心。诗人应朱元璋征召以后,感其厚遇,竭忠尽智,很有作为,曾使朱明政权几度转危为安并最终统一天下。朱明王朝的初期实现了作者“四海合一,万民乐业”的理想

创作背景

  该诗大约作于至正二十年到至正二十七年间(1360-1367),因为至正二十年(1360)以前,刘基为元臣未人朱元璋幕,不可能有诗中向上的情绪。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举家相逐还乡去,不向秋风怨别时。
湖水两重山万里,定知行尽到京师。

潘郎尉居巢,月止万钱俸。遥怜寒孟郊,午食勤夜诵。

空庖无鸡豚,敢设亚父供。如何得伊尼,割鲜勤远送。

老夫极惊喜,儿曹亦嘲讽。悯我太常斋,此意君良重。

饥肠罄一饱,状若蹲鸱冻。茅檐坐局促,山禽听晓哢。

安得随少年,短衣飞挽鞚。烧野得惊麋,即之那忍纵。

呦呦寒声微,麌麌一矢中。聊复从左盂,猎我江南梦。

闻说江南庾子山,卜居泉石爱孱颜。
古来得丧何须问,世上荣枯只等闲。
高阙浮云得有恋,夕阳飞鸟亦知还。
予贫不及三君子,老愧朝绅进退间。
时难盆甑久无羶,梦寐何郎食万钱。
一脔乍惊肥羜美,五紽应喜敝裘全。
好从牛炙论莼菜,堪笑河魨咏柳绵。
弹铗得鱼良不恶,先生何用鄙烹鲜。
疏阴花不动,片景松梢度。夏日旧来长,佳游何易暮。

若士有奇操,久厌山林卑。奋衣千里道,已与亲友辞。

子行何悠悠,世路方如兹。归来亦何日,车马光陆离。

幽兰生前林,擢置白玉墀。不以芳意远,结根终不移。

愿子崇明德,潜跃贵因时。悲风静夜听,乔木岁寒姿。

何以回轩驾,千载相与期。

梁宋追游早岁同,偶然违别事皆空。年如流水催何急,
道似危途动即穷。醉舞且欣连夜月,狂吟还聚上楼风。
烦君更枉骚人句,白凤灵蛇满袖中。
揽辔出东城,登临目暂明。
烟云藏古意,猿鹤弄秋声。
客坐苔纹滑,僧眠樾荫清。
赏心殊未已,山日下西荣。
雪压宫墙锁禁城,沉沉楼殿景尤清。
玉堂影乱灯交晃,银阙光寒夜自明。
尘暗图书愁独直,人闲铃索久无声。
銮坡地峻谁能到,莫惜宫壶酒屡倾。

日久行无色,马隤气不骄。秋风清渭水,衰草霸陵桥。

客路惊寒近,乡山入梦遥。不堪回首计,发白已萧萧。

故人久不来,意趣未能惬。但见空庭中,纷纷走风叶。

北海残碑数字传。前日烽烟,今日苍烟。湘灵雁柱鼓湘川,欲扣清弦,还恐惊弦。

閒心遥寄水云边。莫问湖天,自有壶天。忘忧春暖锦堂萱,好种芝田,且看桑田。

靖难相传是佛缘,浮屠九级答诸天。琉璃力尽金银帑,黎庶身涂十八年。

了知五十九年非,景薄崦嵫合见几。
夜半虽当泉脉动,腊前未见雪花飞。
客程鸿雁駸駸老,家养鸡豚处处肥。
千日及瓜今过半,未知何日定言归。

清隐之堂何所奇,赤岸气接银潢湄。德公岂无刘表叹,孺子亦有陈蕃知。

不独丘园事高尚,况复河水清涟漪。小篆有文人解读,月下凤管应曾吹。

梦觉霜林随月,眼肯野水浮枝。
横玉不吹春去,断缣间写相思。

余昔学诗时,未通其关楗。达旦求厥义,譬如蚕缚茧。

胸鬲渐迷闷,精神弊蹇浅。头疾作无时,至今不能遣。

尝闻后山翁,书画益不鲜。自叹老垂垂,讵言岁月缅?

余谓后山贤,此见碍而褊。捉笔但挥之,工拙谁复辨?

不为其能卖,不为名能显。能将自作诗,云烟书之蒇。

又觉学书时,中心得安宴。专注于线条,神随线条转。

如峻濑秋鸣,如枯条春展。遗世而独立,蝉蜕于淟涊。

当昼如暮夜,处市如陉岘。昔时头疾痊,曾不待和扁。

此时观外物,如以明镜搴。后山若知此,学之命将衍。

后来岁月多,衰颜变婉娈。吾人凡庸物,俗虑挂件件。

念佛虽云好,净域苦难践。坐禅虽云好,磨砖何其舛?

书即吾辈禅,从此须黾勉。若能持之恒,谁云非善善?

良宵秋半,好早邀,皓魄湘帘捲起。清供小陈金粟下,香爇博山炉里。

谙性妇新,慰情女弱。拜罢眉生喜。冷辉贪玩,不知莲漏馀几。

遥想对景思家,露庭立处,有客雕栏倚。那及臂寒鬟湿者,犹有娇雏解意。

蟾彩流笺,兔华绕管,且共幽怀寄。酹他月姊,兴来倾盏重洗。

山僧有一诀,寻常不漏泄。
今日不囊藏,分明为君说。
寒时寒,热时热。

短棹孤帆水急流,数声风笛碧溪头。无多行李萧条甚,两岸青山一叶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