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缡縰出短蒲,毰毸浴清水。物忌太鲜明,何妨染泥滓。
昔我游武陵,坐石窥花源。岸坼丹洞閟,风回绿萝翻。
崩崖奔古月,沓嶂响哀猿。行车一以过,始知人境諠。
真阳仙令欲南往,手持新画来相访。武陵山水久不睹,今晨置我高堂上。
岩穴如闻鸡犬声,村墟但见桑麻长。髣髴潭水滨,点缀桃花春。
山川似晋代,衣服犹秦人。回首茫然一烟雾,寻源谁复知真处。
投簪福地终有期,画中先认桃花树。
堂开烟外。绿野轻寒退。清昼永,祥云霭。春风荡箫鼓,淑气邀蓬海。
更有那,青禽黄鹤怜相对。
北阙恩颁赉。白首青袍带。屈指处,谁能再。俊声归大老,眉寿齐华泰。
准备著,安车稳上磻溪载。
帽影缁尘扑。记年时、天街试马,玉鞭香簇。几度销凝旗亭字,醉听春风旧曲。
又灞安、垂杨吹绿。昔日长条都攀尽,展吟笺、怕认莺花熟。
谁更写,梦华录。
君居洛下东头屋。寄闲情、裁云剪月,脆丝毫竹。不惜黄金空抛去,换酒鹴裘未足。
算剩得、珍珠一掬。千里烽烟家何在,唱新词、还替刘蕡哭。
窗雨暗,话银烛。
三槐堂后荔枝丛,六月累累青间红。摘浸盆池松涧水,乘馀石榻竹间风。
别来几载天涯想,归去将秋树底空。胜画君家多后熟,东君留待意无穷。
律转黄钟,尧蓂尚、零星一叶。人尽道、当年此日,诞生豪杰。
我是君家门下士,三年屡献阳春雪。更此行、骑鹤上扬州,恩稠叠。
君有子,文章伯。君有女,夸才色。更风流酝藉,东床佳客。
婿祝长生儿祝寿,玉杯举罢金杯接。愿年年、长醉腊前梅,梅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