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妣事略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亡母周孺人,生于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十六岁嫁到夫家。过了一年多,生下一女淑静,就是我的大姐。一年后,生下我,又过一年,生了一男一女双胞胎。夭折一人,另一个满周岁时也死了。又过一年多,生下有尚,怀孕足有十二个月。第二年生下生淑顺,过一年,又生下有功。生有功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于是经常皱着眉头向婢女们讲:“我生这么多孩子,真吃够苦头了!”有位老婆婆端来一杯水,泡着两只田螺,说:“喝下这水就不会老怀孕了。”母亲举起杯来一饮而尽,却从此就不能讲话了。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亲溘然长逝。儿女还小,见家里人哭,也跟着哭起来,可心里还以为母亲睡着了。真是伤心呀!那时家里请来画师,为先母画遗像,喊出大姐和有光来,嘱咐人家:“鼻子以上,照着有光画,鼻子下面,照淑静姐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长得最像母亲。先母名桂,外曾祖叫周明,外祖父叫周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代代住在吴家桥,离县城东南三十里地。从千墩浦往南,对着桥头直到港湾以东一带,住户聚集,全是周姓人家。外祖父和他的三位兄长,家境都很殷实,为人敦厚、崇尚简约、朴实,与村人拉起家常来,言辞和蔼,待晚辈也无不亲善。先母去吴家桥时,抽空就纺棉花,回到城里,总忙着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忙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头打发人来问暖问寒,送些土特产。母亲从不愁吃愁穿,却仍然辛苦劳作,好像朝不保夕似的。冬天,让婢女们把烧过的炉灰,再和成炭团,层层叠叠地放整齐,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所有的东西都物尽其用,全家也看不见一个闲人。大孩子在身后牵着衣襟,怀里还抱着吃奶的孩子,即便如此,母亲手中还是不停地做针线活。家中打扫得窗明几净。对奴婢也宽厚有恩,他们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说怪话。过年时,吴家桥送来的鱼蟹果品,全家不分主仆,人人有份。所以只要听说吴家桥人来了,大家个个兴高采烈。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一起进了学堂。每逢刮风下雨,堂兄总留下不走,我尽管心里恋恋不舍,却不能在学堂留宿。母亲半夜醒来,就督促我默读《孝经》,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母亲便十分高兴。母亲死后,外祖母也去世了。周家不幸得了急性传染病,舅母死了,四姨嫁给顾家,也死了。全家相继死去三十口人,只有外祖父和二舅幸免于难。母亲故去十一年后,大姐嫁给王三接,是母亲生前亲自许配的人家。十二年后,我进入官学。在十六年上,有光娶妻,也是母亲在世时订的亲。婚后一年,有了一个小女儿。每当抱起幼女,思母之情,愈加强烈。夜深人静时与爱妻谈及先母,两人忍不住相对而泣。追记母亲生平一点琐事,恍如昨日,其他的都已茫然若失了。世上竟有失去母亲的人,天哪,这有多么令人痛心啊!
注释
先妣(bǐ):先母。
孺(rú)人:明清时代七品官的母亲妻子封孺人,后成为古人对母亲妻子的尊称。
弘治: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来归:嫁来。
逾(yú)年:过了一年。
生女、子:生一男一女双胞胎。
殇(shāng)一人:生时死了一个。
期(jī):满一年。
不育者:无法抚养。
妊(rèn):怀孕。
乳:养育。
加健:加倍费力。
颦(pín)蹙(cù):皱眉头。
老妪(yù):老妇人。
妊不数(shuò)矣:不会经常怀孕。
举之尽:端起来喝完了。
喑(yīn):哑。
正德: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
卒:死。
寝(qǐn):睡着。
延画工画:请来画工(为死去的母亲)画象。
肖(xiào):像。
讳:封建时代称死去的尊长名字为讳。
太学生:太学的学生。太学为全国最高学府,在明代就是国子监。
直桥:对着桥头。
并:依傍。
资雄:有钱。
姁(xǔ)姁:言语温和亲切。
之:到。
木棉:棉花。
缉纑(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
荧(yíng)荧:闪动的样子。
夜分:半夜。
问遗(wèi):馈赠。
不谋夕:本意指贫家吃了早饭没晚饭。这里是形容作者母亲的勤劳俭约。
累(lěi)累:繁多的样子。
暴(pù):同“曝”,晒。
靡(mǐ):无。
攀衣:拉着衣角行走。
乳抱:抱在怀中喂奶。
纫(rèn)缀不辍:缝缝补补。
洒然:整洁的样子。
遇僮(tóng)奴有恩:对待奴仆很讲情义。
棰(chuí)楚:杖打,一种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罚。
不忍有后言:不肯在背后说埋怨的话。
致:送给。
率人人得食:都能人人吃到。
从(zòng)兄:堂兄。
辄(zhé)留:请假不去上学。
恋恋:依依不舍。
中夜觉寝:半夜睡醒。
龃(jǔ)龉(yǔ):牙齿上下不整齐,指不顺畅。
羊狗之疴(kē):疾病,羊癜风。
许聘:定下的亲事。
学官弟子:即秀才,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学官是各级地疗教官的统称,府学称教授,州学称学正,县学称教谕,负责管教在学的生员。
有妇:结婚。
追惟:追念。

赏析

  这是作者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篇首到“以二子肖母也”,叙母亲生卒年月、致病原因及去世当时的情境。作者母亲生于明弘治元年,死于正德八年,算来仅得年二十六岁,那是非常年轻,还未能充分享受人生的年龄。一可伤也。她十六岁出嫁,七年间生七胎,其中夭折两人。文中用近乎流水账的记叙诉说出母亲生活的沉重和酸辛。虽然这里表情的话仅数句:“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日:‘吾为多子苦!”’然只此数句也够了,因为事实比语言本身更有力。二可伤也。为了免除没完没了的多育之苦,母亲接受了老妪所献的民间避孕偏方,饮尽盛二螺的杯水,不意落下暗哑的后遗症,不过三年便去世了。应当指出,这里作者未直接叙写母亲死前悲苦心情。因为当时他的长姊还不到十岁,他更小一岁,无从记忆,不宜虚构:却记载了失母的孩了们不大省事的情状:“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死在儿女待哺的盛年之际,三可伤也。“伤哉”二字,分量极其沉重。

  于此,作者又记下当时事,即家人延请画工描绘遗容,却以作者与火姊共作模特儿 “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这最平常的叙事中包含的深厚微妙的感情,对具有重视亲缘关系的文化传统的读者,至今仍是心有灵犀,不难体会的。“二子肖母”此文无字处有着极复杂的情味,妙在笔墨省净。

  第二部分从“孺人讳桂”到“无一字龃龆,乃喜”,也是全文的主要部分。叙述母亲娘家境况门风、母亲的德性及生平事略。叙述外祖家风等于交代母亲德行的根源,乃题中应有之义。周氏是昆山县的一个大家族,聚居在县城东南三十里的吴家桥,从千墩浦往南至桥,沿小港以东一带,便是其居住范围。外祖是国子监监生,又是地方上有钱的人。但崇尚俭朴,与本家关系和睦 “与人妁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后文还补叙了他对子女的慈爱(母亲嫁后“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从这样一个温暖实际的小康之家长成的母亲具有勤劳、俭朴、宽厚、聪慧、识理种种品性,也就不足为怪了。以下便通过具体事略表彰母亲的上述德行。

  文中描述母亲回吴家桥娘家,则纺木棉:到县城婆家,则搓麻线。虽然并无盐米短缺之忧,却忙碌得像吃了早饭没晚饭的样子。可见她是勤劳成性的。又说冬天生炉火剩下的炭屑,她也吩咐婢女团起来,一排排晾在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可见其俭朴。尽管拖累很多,“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却“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可见其善于持家。再说她待僮仆的好处,虽不免有责罚,却不忍在背后出恶语怨言。娘家每年送来尝鲜的“鱼蟹饼饵”,大都与家人共享,故“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由此可见母亲的厚道。

  最后忆及母亲对作为长子的作者所施的教育:有光七岁时与从兄有嘉入学,遇到雨天,有嘉便不上学了;有光自己也不想上,但母亲却不允许。可见她对子女决不一味溺爱,俨有孟母之风。每每半夜母子睡醒,母亲便“促有光暗诵《孝经》”,倘能熟读到十分流利,“无一字龃龉”,便很高兴。可见母亲教子很严。这部分通过一系列家庭琐事的追忆,凸现了一个能干、慈爱而有见识的母亲的形象。正由于作者是通过亲闻亲见的琐事描写加以反映,所以决无空洞浮夸的感觉,而使人觉得非常真实可信。

  第三部分从“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叙述母亲死后两家人事变迁,引出沉痛的思念。其中一段叙母亲及外祖母相继亡故后,外家遭遇的不幸。由于一场瘟疫,夺去了舅母、四姨等三十人性命,唯外祖父与二舅幸存下来。这种自然灾祸,与母亲的死似乎无关,又似乎隐约有一种“祸不单行”的神秘关系。作者只记事实,言下却有无穷感慨

  以下一段则叙母亲死后十一年,有光人学,且与大姊各完婚嫁。作者这里特别说明,大姊的归宿为“孺人所许聘者”,有光所娶也是“孺人所聘者”。盖旧时儿女婚事概由父母之命,这在母亲死前一一已有安排。这种念念不忘的口吻,涵味仍是深厚复杂的。文中写道,“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一些印象较深的往事记忆犹新,但更多的往事却已记不分明,令作者黯然神伤,故末句伤痛之语便觉水到渠成。

  文中所表达的既有对母亲特有的短暂、辛苦而不无光华的一生的诚挚的纪念,又有人伦中最普遍最深切的一种感情。即对母爱的歌颂与依恋。作者力求客观叙事,绝去粉饰。尤其突出的一点,便是尽量地减去了直接的、主观的抒情。该文用第三人称叙事,除“伤哉”、“天乎痛哉”两短语,几乎全篇是不动声色地叙事。然而由于所叙皆作者印象最深、涵味极厚的生活细节,款款叙来,自足动人。如文中记儿女或牵衣或乳抱,母亲却劳作不息,那形象是极平凡而又可歌可泣的。

  特别是首尾两部分,最质木无文,却最见功力。最有特色,情性横溢,潜台词极多。文章不仅文字简练,而且富于含蕴。例如写母亲之死,诸儿不知悲痛,仅随人而泣,令人感到双重的可悲。又记画工以遗孤为模特儿画遗容,仅说“二子肖母”,令人反思母亲当时如何撇得下如此小儿女,越觉其以浅语表深哀.催人泪下。作者用了即事寓情的手法,满足于款款叙事,赋予了全文以不动声色而感人至深的特殊风采。

  纵观全篇,并没有过多作者强烈而直接的感情抒发,而是通过白描的手法对生活细节进行描述,却将自己厚重的感情融于字里行间,融于这些看似简单平凡的事件。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平凡淡然的背后却是隐藏着作者对亡母的深深的怀念与对亡母逝世的沉痛之感以及亡母高尚美好的品德。

创作背景

  归有光母亲十六岁嫁到归家,十八岁生下他,二十六岁去世,当时归有光只八岁。十六年后,归有光二十四岁,已娶妻生子,可能出于养儿更知父母恩的原因,这篇怀念母亲之作就是在这时写的。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猜你喜欢

万里秋风下,还惊扫地高。不因茅屋怒,全向树梢号。

寥廓归云尽,荒寒晚吹豪。黑摧淝水阵,白卷浙江涛。

过耳鸣鹘羽,连山掣戴鳌。空林无落叶,拾得海凫毛。

明府之官官舍春,春风辞我两三人。
可怜江县闲无事,手板支颐独咏贫。
来见寒沙鸟,长随上下波。
乃知游宦迹,不似施松萝。
子语马踰马,吾吟柯伐柯。
清江挂帆去,奈忆故山何。
黄鹤楼前,吹笛之时,先生朗吟。想剑光飞过,朝游南岳,墨篮放下,夜醉东邻。铛煮山川,粟藏世界,有明月清风知此音。呵呵笑,笑酿成白酒,散尽黄金。
知音。自有相寻。休踏破葫芦折断琴。唱白苹红蓼,庐山日暮,西风黄叶,渭水秋深。三入岳阳,再游湓浦,自一去优游直至今。桃源路,尽不妨来往,时共登临。
老柳无嘉色,红蕖羞脉脉,
宛在水中洲,双鹅羽苍白,
何须玩引颈,颠到写经墨,
惟应一临流,当暑袗絺绤,

浮游南北与西束,不出区区斗水中。何似巨鳞居大海,波涵天地浪摇风。

堂因水得名,方沼当其后。漪澜荡榱桷,窗户挹花柳。

虫鱼不避人,鸥鹭若相友。午枕夏簟凉,此乐亦奚有。

两月才能几日晴,六花时作打窗声。冻云不遣东风解,冷絮将填大海平。

积素庭轩常没胫,凝寒草木尚含萌。围炉呵砚吟扪鼻,兽炭频添酒独倾。

蟾蜍蚀尽瑶台月,对舞时闻凤鸾泣。可惜青青一片铜,不见当时好颜色。

三十二字伊谁铭,背蟠细纽鱼螺纹。祇可涵来绮窗影,莫教飞入天雄军。

芳林园里歌声改,花柳于今竟安要。只有明珠出匣中,黄昏仍下山精拜。

我欲摩挲一问之,伤心杜宇夜深啼。千年金镜照家国,可照当眉写翠时。

休怪狂夫出处轻,孟郊还解以诗鸣。
瓦瓶盛酒渔樵话,野草江花亦慰情。
白玉明肌裹绛囊,中含仙露压琼浆。
城南多少青丝笼,竞取王家十八娘。

聚首不知乐,离怀寄短歌。当君情意切,使我泪痕多。

客久增秋感,愁深奈病何。风尘辛苦甚,无日稳烟波。

溪上古藤如许大,不但一株且两个。苍皮万尺一蛟缠,白骨千寻老龙蜕。

正值新春未作花,斜盘乱结蔓如瓜。牵黄袅绿蚓不解,走隙穿虚蛇入窠。

圈环纽玦无不有,徽索缠绵纷左右。低从九地饮黄泉,高入五云吸天酒。

根强五石瓮盘泥,枝联千手佛攀梯。雾蓊碧油幢盖密,风开翠幌洞门低。

仙人宛矣乘风御,公子遥张青锦驻。花繁叶簇鳞鬣狞,风雨初来欲飞去。

奇柯忽引上青天,彩绳牢绾堪秋千。夕阳静照百戏舞,紫丝步障流春烟。

丹霜夜染枫林下,赤虬巧向秋空挂。我欲据此弹箜篌,人不敢窥山鬼怕。

最爱水边连理树,夜深曾有仙姬遇。桃花不见武陵津,昔日相逢竟何处。

吾闻三山在海底,贝阙珠宫照天地。谁其尸之玉鍊颜,耕耘五德长不死。

我欲遐登不惮遥,隔以弱水三万里。向来名字落人间,传道蓬莱第一仙。

吐凤雕龙乃馀事,惊蛇走兔不作难。浪凭徐福通消息,宝唾傥与春风还。

中条阳亢宗,高义照千古。婵嫣不无人,闻风吾已许。

平生知味处,潇洒送寒暑。敏树印此心,柯叶傲风雨。

岑夜入天籁,韵作太上语。一切得入律,真成众香树。

贤者早求仁,行李遍八宇。归来林丘下,岁寒色如故。

帝子当年恨几多,楚山千叠郁嵯峨。
泪痕点滴留斑竹,宝瑟悲凉隔素波。
妫汭旧存虞史载,苍梧谁证汲书讹。
凄凉吊古堪伤处,那更潇湘接汨罗。

我朝定鼎越周汉,救民水火平暴乱。顽民义敢昧壶浆,自取灭亡死糜烂。

深仁厚泽宥殷遗,各为其主纶音垂。承平百载观旧史,疾风劲草咨涕洟。

应元姓阎官典史,丽亨其字为明死。前后剿寇多有功,抚按交推卧不起。

乙酉大兵定江阴,方亨失抚乖民心。民心本未忘故主,胁以屠城惧益深。

陈冯何人逞螳臂,不明顺逆频失利。应元时隐砂山崖,迎入孤城为尔帅。

火药铅丸发旧封,输银输粟感义公。束缚草人收万矢,四城列守严乘墉。

军法不缘豪右贷,重者割耳轻笞背。病医死殓哭甚哀,恩义缠绵士心戴。

搜罗义勇集众材,钩弩毬箭听所裁。或潜纳款斩以徇,五更声转楚歌来。

劝降者谁刘镇府,指画兴亡徒自苦。微官不敢冀封侯,愿死赵家清净土。

女墙修葺完复倾,空棺实土以障城。大雨兼旬炮不发,满城士卒称神明。

阎公负伤守益急,登城惨见中秋月。祥符寺中红光飞,芙蓉蒂破臣力竭。

城头白鹅飞上天,忠魂未死先成烟。可怜六万七千众,八十一日如狂颠。

前湖水浅死不得,众拥阎行僵立直。回头笑杀降将军,自愧当初身负国。

八月廿一鬼夜号,栖霞禅院血洗袍。陈尉前期引佩刀,广文自缢腰间绦。

介子黄生舍人戚,侨寓邵君与程壁。

更有裙钗死魄香,万骨茔前京观积。思陵失在误用人,熊杨之辈何纷纷。

良材若得早建白,谋国何愧卢与孙。惜乎弃置投下吏,犹为朝廷激忠义。

圣朝宽大诏褒忠,父老传闻尚流涕。

忆别叮咛泪欲潸,酒杯乍可莫留连。
只愁醉里腾腾睡,魂梦都无到妾边。

草色王孙路,柳条天下春。鸿宾高念侣,鹰絷曲随人。

问俗衣冠拙,杜门谈笑真。相驱饥有力,靡骋乱无因。

伐鼓中原贼,炊珠吾土贫。稻粱啼寡妇,烽燧亘征尘。

月旦评黄宪,沧洲挈惠询。断金数轻薄,抱玉与沈沦。

海出珊瑚气,霜知栝柏乡。素交原有属,别恨为重陈。

忆昔书堂聚,逢君早岁亲。盟心俱落落,逐队各振振。

文史三冬益,恩情千载新。音余山水意,迹自駏蛩伦。

风日开轩好,家庭置酒频。莱衣朝烂缦,缟带坐逡巡。

榴叶青于染,荆华艳似紃。铜镮留紫燕,碧井狎文鳞。

物态婵娟足,交期脱略信。嫌都忘弟妹,欢不间宵晨。

世事翻云雨,浮生感溷茵。药笼遗小草,车毂是劳薪。

绝塞飞狐险,高台骏马珍。关河惨幽蓟,战伐阅燕秦。

白日辞乡树,黄流暗去津。江南载书剑,天北指星辰。

恻恻倚闾望,飘飘去国身。之官依夏馥,惊座到陈遵。

浩荡游无色,萧条笔尚神。故人多落魄,远道独含辛。

作客山陬晚,违时跬步迍。田问叹鸿鹄,地上走骐驎。

谋食惩书卷,登场易笑颦。儿曹且纨绮,昼气亦金银。

乡县浮云隔,荒斋暝雾屯。壁昏蜗寄窄,檠浅鼠窥嗔。

归梦迷难觉,离居意未申。出门春黯澹,伏枕母嚬呻。

深涧松根郁,孤芳兰佩纫。洪炉金莫跃,洴澼手还龟。

羁旅空骧首,天涯送去䑳。江云飞缥缈,岳树望嶙峋。

壮志看青镜,君行近紫宸。圣贤闻赠处,韦布待经纶。

遥夜空山独自求,无端身世有微忧。十年未尽多生习,五斗能消一月愁。

黄叶尚繁霜渐促,苍鹰才纵势全收。笳吹此际平乘上,指点燕云说九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