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生诚楚人,但识庐山高,庐山之高犹可计寻丈。
若夫泰山,仰视恍惚,吾不知其尚计青天之下乎,其已直出青天上?
我欲仿拟试作《泰山高》,但恐培塿之见未能测识高大,笔底难具状。
扶舆磅礴元气钟,突兀半遮天地东。南衡北恒西泰华,俯视伛偻谁争雄?
人寰茫昧乍隐见,雷雨初解开鸿蒙。绣壁丹梯,烟霏霭䨴。
海日初涌,照耀苍翠。平麓远抱沧海湾,日观正与扶桑对。
听涛声之下泻,知百川之东会。天门石扇,豁然中开。
幽崖邃谷,襞积隐埋。中有逐世之流,龟潜雌伏,餐霞吸秀于其间,往往怪谲多仙才。
上有百丈之飞湍,悬空络石穿云而直下,其源疑自青天来。
岩头肤寸出烟雾,须臾滂沱遍九垓。古来登封,七十二主。
后来相效,纷纷如雨。玉检金函无不为,只今埋没知何许?
但见白云犹复起封中,断碑无字天外日月磨刚风。
飞尘过眼倏超忽,飘荡岂复有遗踪。天空翠华远,落日辞千峰。
鲁郊获麟,岐阳会凤。明堂既毁,闷宫兴颂。宣尼曳杖,逍遥一去不复来,幽泉呜咽而含悲,群峦拱揖如相送。
俯仰宇宙,千载相望。堕山乔岳,尚被其光。峻极配天,无敢颉颃。
嗟予瞻眺门墙外,何能彷佛窥室堂?也来攀附摄遗迹,三千之下,不知亦许再拜占末行。
吁嗟乎,泰山之高,其高不可极,半壁回首,此身不觉已计东斗傍。
天风吹落九塞寒,使者高标切云冠。夜半骑马如跨龙,白玉之鞭黄金鞍,马首明珠声珊珊。
赤髯绿眼光走电,提戈百万俱材官。忽然紫气逼长安,闻君已到使君滩。
望而不见空长叹,朝趍碣石暮邯郸。何当白日生羽翰,寻尔直上青云端。
云中吹箫弄紫鸾,仙人授我金液丹。洗之天河吹波澜,波澜一洗天河干。
支机之石日夜残,纵有女娲不得完。手持明月如弄丸,下照人间千琅玕。
人间天上长交欢,永无离别摧心肝。君不见双剑精露千万丈,至今人向斗牛看。
解缆未十里,峥嵘乱云黑。北风吹波立,进咫退已尺。
努力度前湾,依林聊暂息。船窗雨穿溜,狼藉沾衣席。
局蹐拥毡毳,愁坐终日夕。仆夫劳敝馀,饥寒皆失魄。
对此伤人心,奈何远行客。中宵豁阴翳,青天流月色。
同舟各解颜,安卧免欹侧。人事有仓卒,天道叵测识。
向来行路难,未有新安驿。
欲折梅花寄一枝,送君犹觉挂帆迟。巫山巫峡三千里,春雪春风是到时。
云木气氤氲,风光日日新。丰谣随五马,来此听班春。
盈盈仙蘤忽双开,似把轻罗一样裁。绿蒂相扶真艳出,芳心齐送异香来。
浪吟莫惜诗千首,烂赏何妨酒百杯。剪寄黄堂有馀爱,也应蝶梦不空回。
且喜朝廷先正名,林泉隐逸总公卿。群雄一遇风云会,万国咸观日月明。
丹凤固应潜乱世,白麟自今出升平。伫看北阙垂温诏,夜半前席进贾生。
尖风荡漾帘波冷,游丝百尺飘香径。湿翠愁红入卧屏,梁间双燕参差影。
金钗堕发春眠重,可怜春去愁难送。花开花落费商量,凭谁唤醒流莺梦。
柳棉榆荚正悠扬,悄倚桃笙空断肠。芳菲莫怪春光老,人世年年损靓妆。
刺股悬梁枉自勤,岂知心在检其身。只因未遇程夫子,苦杀当年多少人。
楚天西去夏云飞,山径芳菲落未稀。何处南薰还一奏,野花香满使臣衣。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余 一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