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首联写景,诗人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颔联写对屈原的劝慰之辞,蕴涵了悲愤及同情;颈联正面抒写对诗人的沉痛惋惜之情;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想像作结。全诗沉郁而清幽,笔力曲折,言议透辟。
此诗首联以写景兴起。“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由远及近,渐渐地收回目光,却看到古老的三闾祠,萧条冷落,背城而立。作者面对荒芜寂寥的眼前风物不禁感慨万端,一种故宫黍离之感,油然而生。
触景兴怀,作者自然地联想起诗人的平生遭际,屈原以光明正直存心国家民族的忠贞之士,竟至落入谗言的深海而尽忠无路报国无门,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可谓千古奇冤“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这是诗人泣血的深慨和绝望的浩叹。然而在颔联,作者并未直接抒写对诗人悲剧人生的同情嗟叹,却转而生发出这样的议论:“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意谓用不着嫌怨举国难觅知音。诗句表面上是对屈原的劝慰之辞,实则蕴涵了更为深广的悲愤及对诗人无限的同情。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颈联是一个转换,正面抒写对诗人的沉痛惋惜之情。这二句说,即使被放逐,都不能消除亡国之恨。至今逢年过节,楚地的人们仍要崇祀屈原,表达无尽的哀思。史载,屈原在怀王朝和顷襄王朝曾两度被放逐。此联首句用反问语气,十分强烈地表现了屈原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然而,其志向理想可“与日月争光”的屈原是不死的。千载而下,诗人屈原的悲剧命运犹自动人哀伤,足见其高洁的志行感人至深。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一个浪漫的美丽想像作结:“湘兰元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湘、沅、兰、芷,都是屈原诗篇中经常味叹的楚地风物。这二句说,兰蕙和白芷年年绿遍沅湘两岸,沁芳吐艳,屈原的灵魂定会眷怀故地常来常往。
这首七律写得沉郁而清幽,既表现了屈原的悲愤也抒发了作者的哀深情。通观全篇,开头以写景生发,触起遐思由作者眼中屈原祠的冷落,自然地引入对屈原平生遭际命运的慨叹。中间两联论事,笔力曲折,言议透辟,而不乏情韵。末二句则与首联相呼应,对眼前景物忽发奇思,设想吟魂犹在,徜徉沅湘。由此见出作者情意之真切运思之灵妙。
身世悲凉不可论,寥寥天壤晚相温。岂惟空谷足音喜,聊欲人间孤谊存。
故国春光欺倦眼,五陵残照黯惊魂。高斋小语风吹断,愁绝归来记梦痕。
芳姿蕙态,笑人閒脂粉,寻常红白。大抵风流天也惜,赋与梅魂兰魄。
袁相名姝,谢家尤物,缥缈真仙格。朝来酒恶,可人一笑冰释。
韩郎老矣情怀,鬓丝禅榻,花落茶烟湿。心字慇勤通一线,千劫消磨不得。
被底春温,樽前风味,回首伤春客。却愁云散,等閒好梦难觅。
听雨沽春,题花卜夜,胜游曾几。书传雁羽,有约玉箫同倚。
踏松阴、依然断肠,素弦一昔牙琴碎。过招提倦旅,当时灯晕,尚飘红穗。
谁寄。相思意。但絮影埋香,酒痕吹水。秋坟怨语,悽入女媭砧里。
话伤心、孤雏未将,纸钱那觅空燕垒。判今生、尘面西风,为君持泪洗。
都无京国意,满眼旧生涯。壁隐崆峒木,毡蒙婀娜花。
善邻垣故辟,爱客酒能赊。皦皦荒途子,音期只尔遐。
每逢佳节愁阴凝,八月十五尤喜晴。百里精兵临塞驻,一时飓风疑海行。
天中白日临空净,山外黑云飞雨声。轰雷掣电在咫尺,倏忽还收宇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