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杂咏 走狗塘(在城西)

春堤长,春草浅,此地吴王曾走犬。
猎场四面围画旗,红炬照辇还宫迟。
割鲜夕宴谁共食,台上西子非樊姬。
春苑年来草仍绿,韩卢已去多麋鹿。
君不见汉皇纵狗殊有功,逐兔直到乌江东。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你喜欢
仁圣初承绪,敷在籲俊贤。
得人兹最盛,射策独居先。
禁省英声远,岩廊至华宣。
辞荣还故第,三事究高年。
半生类猿狙,裹以周公服。
炙手安敢近,唾面未为辱。
天公亦解事,纵这走林谷。
长年饱烟霞,形影自相逐。
晚从我公游,在侧愧珠玉。
公居廊庙间,排难不枚卜。
挺然国蓍龟,盛事纪湘竹。
爱闲能几时,天道七日复。
吾侪三折肱,顾步敢求速。
愿公膏泽流,长保薪十束。
负暄抚稚子,一饭傥能续。
胡椒纵可营,安用八百斛。
忠信于人最有情,平居非是鬼神轻。
何须只在江湖上,患难切身然后行。
郊远途程,算万山千水,路入神京。暖日春郊,绿柳红杏,香迳舞燕流莺。客馆悄悄闲郊,堪惹旧恨深。有多少駈駈,蓦岭涉水,枉费身心。
思想厚利高名。谩惹得忧烦,枉度浮生。幸有青松,白云深洞,清闲且乐升平。长是宦游羁思,别离泪满襟。望江乡踪迹,旧游题书,尚自分明。

八月尚徂暑,白露未为霜。云物结蒸郁,雨势恣淋浪。

江水竞飞溢,螭龙争回翔。金枢浴大明,此夜不可望。

极目观冥涨,天际何微茫!直恨非西风,吹我到扶桑。

中年赋远游,群仙谓匹敌。朅来吏海隅,笑死鹤背客。

昔人混屠酤,不取俗眼识。惟应赤城老,默许分半席。

白鸽巢高万木苍,沙梨兜拥水云凉。炎天倾尽麻姑酒,选石来谈海种桑。

且迟倚笛,早夕阳天影,渐凝遥碧。十二画栏,一片濛濛暗香幂。

无尽低徊徙倚,甚禁受、冰苔烟湿。却忆到、昨夜那时,鹤背已寒逼。

云隔。望脉脉。忍玉佩广寒,沉了消息。横枝忽白。看是疏灯漏帘隙。

但使婵娟无恙,拚伫过、三更时节。但莫到、啼翠羽,五更露积。

曹瞒元不到东关,立马扪碑本稗官。只好漫供图画手,若修正史即须删。

一鼓乾坤入洞。便把虚无拈弄。离坎自交宫,澄湛寂然无梦。

无梦。无梦。别我魔军大恸。

士龙入雒君还雒,元直从亲君丧亲。挥泪渡河寻旧土,去家探岳寄閒身。

风悲木杪天无色,夜到山中梦有人。若到夷门封植后,定将东海谢西秦。

佛借龙宫五百年,平分城树与村烟。
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
石色带云笼客袖,磬声和月落渔船。
袈袍不限侵门水,十载何人坐象筵。

清霜入林山叶赤,烱烱寒蟾照空碧。千尺孤峰倚绛霄,俯仰乾坤一秋色。

高怀本与山水同,闲踪得伴渔樵翁。纵谈不及尘世事,笑指天外南飞鸿。

披图景象看如此,双目顿令清似水。欲凭粉墨写蓬瀛,更拂溪藤寻画史。

鹊噪得欢喜,乌鸣得憎嗔。乌鹊自有口,噪鸣何预人。

乌飞声哑哑,鹊飞声啧啧。凡鸟从纷纷,未用置肝鬲。

六十二年,放归田野,多谢圣恩容我。兄弟相依,岁时伏腊,供奉祠堂香火。远近松楸,清明寒食,祭献鸡豚酒果。几多函、凤勅龙章,三代穹碑墓左。

天生的、好山好水,云泉竹树,到处堪游堪坐。雪霁梅开,春融花发,风外小舆轻舸。
城市山林,柴门竹户,早晚无关无锁。客来时、丰约随宜,块炙杯羹皆可。

舍死随夫不作难,纲常人世此身担。三从苦节坚如石,百世芳名臭若兰。

列女传应须有待,清风亭信是无惭。殷勤纪实开彝化,千古令人泪眼看。

天不能盖,地不能载。遍界遍空,成团成块。

瘦质玲珑碎玉攒,珊瑚网底笔琅玕。羊肠屈曲抽身涩,蜗壳连卷断尾难。

纤指香痕纹细叠,美人妆样髻高蟠。由来海错腥膻甚,似此清芬性所欢。

山深先冬寒,败叶与林齐。门巷非世路,何人念穷栖。
哀风破山起,夕雪误鸣鸡。巢鸟侵旦出,饥猿无声啼。
晨兴动烟火,开云伐冰溪。老木寒更瘦,阴云晴亦低。
我贫自求力,颜色常低迷。时思灵台下,游子正凄凄。
雪壮冰亦坚,冻涧如平地。幽人毛褐暖,笑就糟床醉。
唤人空谷应,开火寒猿至。拾薪煮秋栗,看鼎书古字。
忽忆南涧游,衣巾多云气。露脚寻逸僧,谘量意中事。

  洵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洵曰:“唯。”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尝见夫水之与风乎?油然而行,渊然而留,渟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蓬蓬然而发乎太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徐逶迤,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缅,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縠,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磅礴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濆旋倾侧,宛转胶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跃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 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 刻缕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 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著,则天下以为口实。呜呼! 此不可与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