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

胜地江山壮,名林岁月遥。
刹藏京口树,钟送海门潮。
月黑龙光发,天清蜃气销。
何当寻狠石,闲坐话前朝。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你喜欢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芳节欲云晏,游遨乐相从。高阁照丹霞,飗飗含远风。
寂寥氛氲廓,超忽神虑空。旭日霁皇州,岧峣见两宫。
嵩少多秀色,群山莫与崇。三川浩东注,瀍涧亦来同。
阴阳降大和,宇宙得其中。舟车满川陆,四国靡不通。
旧堵今既葺,庶氓亦已丰。周览思自奋,行当遇时邕。

方朔乃岁星,游戏柏梁台。王侯若草芥,啸傲凌松崖。

招摇履为綦,沧海持为杯。既笑首阳拙,复卑柳下才。

专气而致柔,与世为婴孩。予亦韩终流,骖鹿相徘徊。

千年鍊金骨,双髻象蓬莱。安用天下为,逍遥以无怀。

飞龙擘河汉,驽马沦尘埃。

北回乱泾渭,东眺极澄瀛。落日两荡潏,遥天双带萦。

波流互明灭,岸折屡崩惊。隔树望回合,分涛扬浊清。

堰渠饶上壤,形势迥西京。漕挽通秦甸,津梁跨汉城。

湮沉九州会,雄壮入川名。空挹入河志,复含浮海情。

风沙满世路,云浪渺江程。鹊去星鸿远,鲸翻雾岛轻。

片帆傥可借,万里自兹行。

阳羡溪山好,吾将老、曾见昔贤心。念此语空留,买田未遂,桃源一别,旧路难寻。

叹人生,几回王子棹,徒付伯牙琴。争似山人,烟霞占断,洞天深隐,高卧长吟。

向仙台佛窟,看紫烟敛散,白日升沉。时听端流激玉,岩溜淙金。

更健步堪游,底须策杖,直钩可钓,不用敲针。何日扁舟滆水,独访云林。

燕子嗔帘不上钩,碧天有恨笑牵牛。今生只道圆如月,小别犹惊冷似秋。

天易老,水空流。閒情早向死前休。炉香隔断年时影,未必新愁是旧愁。

江夜月微明,梅花瘦影横。念君千里外,多少岁寒情。

几年铢累束脩钱,才向湖边置一廛。种竹庭深难得月,养鱼池小易为泉。

山呈好画当书案,柳撒轻丝罩钓船。酒力半酣诗思倦,矮床相对白鸥眠。

畏日炎风是处同,使君闵闵甚三农。新诗仰看奔牛堰,好雨忽迷回雁峰。

千里祇今被膏泽,一堂行见会云龙。由来肤寸沾天下,衡岳英灵等岱宗。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
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
尽节恢时佐,输诚御寇场。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

黄鹂啼老绿杨树,萋萋草满王孙路。落红无数点苍苔,九十春光倏将暮。

东君何事驾言回,典衣且尽花前杯。殷勤相送共一醉,后会又是明年来。

别离不用伤怀抱,四时代序天之道。君不见功成名遂便拂衣,汉家疏傅辞荣早。

陋巷遭蹂躏,奔走何处所。怅然残夜月,旷野独容与。

濛濛烟树间,晓露滴如雨。

我老无能矣。叹人生、得开笑口,一年闲几。去景悠悠如有待,白发已非春事。便一笑、何曾是喜。我本渔樵孟诸野,向举家、尽叹今如是,空自苦,有谁似。
堆堆独坐文书里。是无能、爱闲爱静,清时有味。出处古今无真是,往往君言有理。看攘臂、后来锋起。汉晋唐虞一杯水,只鲁连、犹未知之耳。况碌碌,共余子。

目击烟霞昼卷舒,披榛敲石得蓬壶。洞天日月千年久,人世尘埃一点无。

灵药难寻云缥缈,落花不见水萦纡。使君凤阁翱翔近,谩与东山作画图。

戈船健儿不习马,兵气无能震屋瓦。羽书调入白狼川,去伤此日归何年。

南人膏血溅北虏,饷金百万消如土。兵马空多深未策,封章徒乞内帑金。

绯袍昔走金山寺,拳石焉能著多骑。蛮女新兵簇塞云,成功或在娘子军。

戏蝶游蜂上下,深黄浅绿扶疏。此老胸怀磊落,如何也注虫鱼。

熙熙风景不相饶,免见丹霞把佛烧。
莫谓开炉丹一事,汾阳扇子手中摇。
祖师密旨,杳绝纤埃。
应用丹私,匪亏时节。
寒时寒,热时热,
木佛放光明,院主生忻悦。
绢扇足风凉,衲僧摇不彻。
分明漏泄天机,底事因何不瞥。
若也玄关拨转,自然心眼豁开。
方信普通年远事,岂从葱岭带将来。

紫玉钗斜,红棉粉冷,倩魂依约谁招。酹伊铅泪,檀晕沁鲛绡。

愿挽韶光留住,向东风、杯酒空浇。胭脂雨,帘纹轻漾,花落梦无聊。

烟痕微染处,蘼芜春影,绿上窗寮。想幽兰、憔悴最惜今朝。

一片梨云堕白,唱秋坟、谱入银萧。伤心事,杜鹃凝血,鸳瓦碎青瑶。

徐陵有高弟,抑塞等王郎。才调工三影,骚情蕴九章。

云开沧海阔,花落月湖凉。挥手明朝别,何年再举觞?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郡守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