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簿之阳朔

几年桂馆去人稀,白发怜君独远违。
过海定寻回估舶,出京才脱旧儒衣。
祠羞荔子传巫语,县闭榕阴放吏归。
亦欲居夷嗟未得,漫看鸿鹄向南飞。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你喜欢
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
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
凫舄傍京辇,甿心悬灌坛。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
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
但恐酬明义,蹉跎芳岁阑。

算风光,依稀才过传柑。又取次、韶光媚眼,今朝三月逢三。

映一行、水边粉屧,立几簇、桥上红衫。皂荚园中,丁香树下,春人影落百花潭。

又何处、东风作阵,吹绽碧桃缄。从古是、清明上巳,两好难兼。

恰经过、幽坊小市,衣痕鬓缕廉纤。翠蛾招、流觞巷北,黄莺唤、泼火城南。

艳粉墙头,红香帽底,花枝婉娩碍晴檐。争留住、饧箫戏鼓,准拟待新蟾。

归来晚、梨花院宇,情绪恹恹。

嫩绿毵毵袅。蓦楼头、天涯望眼,被伊遮了。客梦去年驮马过,一曲一湾芳草。

已难遣、客凉天晓。不信东君还多事,把江南、愁样潜分到。

便听有,鹧鸪叫。

黛深螺浅知多少。有盈盈、腰塘儿女,相怜娇小。

隔水疏影三两店,一桁青山平靠。且莫怪、红帘挂早。

要待春深风絮落,看蘋花、影里横斜照。烟断处,出纡棹。

离宴逍遥不出城,梵堂灯火坐冬晴。风围玉兔寒生晕,水咽铜龙夜有声。

两月锁闱惭晚步,十年词苑托高情。相思莫便寻瑶草,汉曲春回杜若生。

绿蚁浮觞香泛泛,黄花共荐芳辰。清霜天宇净无尘。登高宜有赋,拈笔戏成文。
可奈宇林摇落尽,悲秋意与谁论。眼中相识几番新。龙山高会处,落帽定何人。
要知金液还丹法,须向家园下种栽。
不假吹嘘并著力,自然丹熟脱真胎。

日光摇白雪,黄云片片裂。狐裘谁家郎,骏马如电掣。

驰骋复徘徊,掉臂角弓开。一发中双狸,笑上梁王台。

雨意斑鸠唤,春光杜宇催。刚得相逢怎便回。陪。旋刍新酿醅。

同欢会。饮乾休厮催。

暝色摇人。惺惺小犬吠花阴。香气冷侵帘不捲。红云暖。

宛转春风归路缓。

穗城有三凤,五色具文章。上止三珠树,百鸟惊回翔。

仲氏鸣壁水,将母还离方。离方朱鸟地,昼锦同辉光。

何时复来仪?圣人坐明堂。

恨杀毛锥久不灵,特分二辈到禅扃。难书八万四千偈,只写波罗一卷经。

平居在城市,无梦傍江湖。世事有今日,生年犹故吾。

检书逢越绝,引曲感吴趋。邻叟邀皆醉,归来不用扶。

穷通一日恩,好弱十年运。身闲道义尊,心远山林近。尘世不同群,惟与道
相亲。一钵千家饭,双凫万里云。经纶,斗许黄金印;逡巡,回头不见人。乾坤
一转丸,日月双飞箭。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万里玉门关,七里钓鱼滩。晓
日长安近,秋风蜀道难。休干,误杀英雄汉;看看,星星两鬓斑。晴风雨气收,
满眼山光秀。寻苗枸杞香,曳杖桄榔瘦。识破抱官囚,谁更事王侯?甲子无拘击,
乾坤只自由。无忧,醉了还依旧;归休,湖天风月秋。
质裂横疑水,光生薄似苔。
凭将彩笔画,认作剪刀栽。
鸟向空中度,花从镜里开。
细看若无力,不畏晓风催。
飞虫能鬭体轻盈,拔翅成疮鬭负疼。
可用剪刀裁内翅,自然百战百番赢。
强将不识鼓唇牙,胡语如何乱得华。
若使老萧皮有血,定应赶逐过流沙。

宗室兰轩,庄亲王女孙,嵩山室,都统能泰母。有《兰轩遗集》。

三亩荒园净扫锄,萧然官舍似幽居。峰头耸翠延朝旭,浦口鸣榔响夜渔。

检历细寻移竹日,呼童闲写种葱书。临风把酒舒长啸,如此溪山不负余。

瓦流双涧合,帘压乱山青。佛刹蟠深崦,渔蓑散晚汀。

  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狩,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计之所以为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虽《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集《诗传》,固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