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原九曲九首 其七

清晖泛悠悠,东与班溪合。菱叶间荷花,风来秋飒飒。

久行愁寂寞,忽有人烟杂。我欲发棹讴,渔郎肯相答。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你喜欢
谿路曾来日,年多与旧同。地寒松影里,僧老磬声中。
远水清风落,闲云别院通。心源若无碍,何必更论空。
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
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镜屏开晓。寒入宫罗峭。脉脉不知春又老。帘外舞红多少。
旧时驻马香阶。如今细雨苍苔。残梦不堪重理,一双胡蝶飞来。
倚杖溪桥暮雨垂,春寒空翠著人衣。
凌空怪石如旗竖,喷壑清泉作练飞。
乘兴正须随地饮,醉狂聊共插花归。
从教拍手儿童笑,要是山深客到稀。
长江万里来,古寺中流起。
何如天上星,汩汩波涛里。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

郎到断侨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

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

午梦初残后,纱窗独坐时。卷帘归燕疾,堕地落花迟。

相公提笔福苍生,印得当年命术精。
钧翰珍藏塞翁马,六丁严护不容惊。

云根不堕地,牢落东山头。天风与海水,争激怒生疣。

断鳌足簸扬,支祈任沉浮。状若银河翻,回星漂斗牛。

又若乘杯渡,一粒乱中流。山水有常性,动静安足求。

呼龙与之语,掀髯嗔我尤。静极而动生,天地一浮沤。

大笑挥龙去,浮沙云未收。

昔有黎徵君,筑台钓江沚。坐台看流水,垂钓去香饵。

雨过树留云,江清水见底。斯人去寥寥,台下空蓠芷。

陴足情尤重,同怀予二人。流光六十载,别后卅余春。

瘴海怜今日,衰年异壮辰。相期归计早,无用苦家贫。

一剑三年万里心,天涯芳草又骎骎。壁图昼按车攻垒,朝鼓宵传奏凯音。

款市黄金腾战马,放衙白发拥书蟫。春来绝塞寒仍苦,堠火征衣半不禁。

月破松梢晓,诗吟马上秋。
凉风侵帽角。
曙色淡鞭头。
树影连村合,泉声咽石流。
山花红夹道,揽辔任勾留。
遥峰飞白鹤,野趣逼天真。
境僻风尘壑,山高月近人。
炊烟横鸟道,晓雾暗车尘。
莫动悲秋感,丹枫别有春。
江上望归棹,君归未有期。
试看圆缺月,是侬断肠时。

王母词终荐碧桃,答歌仙子奏云璈。调凌空洞音初起,曲丽钧天韵更高。

霞断已翔烟际鹤,风生欲抃海心鳌。瑶池侍女争回首,无限琅英坠节毛。

到门冻雨洗炎溽,延客回镫惭不速。借将尊酒叙平生,差胜只鸡招近局。

茗碗楸枰偶作缘,异时佳话任人传。一轮蟾魄秋相识,两部蛙鸣醉欲眠。

一阵狂风骤雨来,却於古庙且闲隈。
虽然打入鬼窟里,吞炭藏身又一回。

画烛摇红里,炎荒寄此身。客生今夜感,人待隔年春。

对酒情无限,题诗笔有神。一声鸡唱处,双鬓又添新。

一望菰蒲杨柳,万家烟雨楼台。江南何处相近,桃叶渡口归来。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