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布谷鸟即杜鹃,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它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播谷播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一“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舂锄即白鹭,它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当它们成群地在清澈的水边、绿色的山野、湛蓝的碧空飞翔时是很美的,所以杜甫留下了“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古佳句。该诗中,作者着一“趁”字,同样将舂锄人格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可以说,春耕期间山间这两种鸟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第三句写扣题发挥,从仰望的角度写山路之陡峭曲曲。从山下向上望去,只见山路盘旋而上,被层层叠叠的树木和岩石遮断阻隔,有时又露出那么一小段,就这样时断时续,蜿蜒而上,层层盘旋,越盘越高,越高越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巧妙的视角,将江南山路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也凸显了山乡生活的大背景。同时,又暗扣了一“行”,暗写了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的情形,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如果没有这一句,那么最后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也就没有依据了。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诗人关注的是山乡的春耕,此时终于凸现出来了。这时,诗人已经来到了山上。低头俯瞰,只见山下斜坡上面层层如梯的水田平整如镜,在阳光的反射下,带子似的一道道绕在山间;从梯田方向正传来汩汩的放水声。由放水声可以想见农民们巳开始播种稻谷,繁忙的春耕就此拉开序幕。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得到了呼应,全诗的主旨得到了凸显,诗人山行之始就带有的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作者本来就热爱自然,本来就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村生活极为欣赏,当自然景物已经和人们生活和谐地融为一体时,诗人怎能不由衷地赞美和歌唱呢?
该诗写山行所见所闻,构思巧妙,剪裁得体,卒章显“志”,语言清新雅丽,没有冗辞赘语。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昔游江户三十馀,芝荃二公深器余。甲午一战曲在我,捲旗跋浪归舟俱。
年将七十忽重至,堂堂九原不可呼。郎君持节正壮岁,重我视昔情尤殊。
翠松红叶照白发,残年残世同欷歔。斗枢霞意语何巧,文采焜耀惊东隅。
高才名门贵风节,以义相厉吾岂诬。
何人忙里会偷閒,是处江天是处山。满袖茶烟吹不散,瘦筇前日古劳还。
空江渺渺暮烟霏,轻舸应知张掾归。鸿雁恰来枫叶下,山翁未解换秋衣。
忠懿余间嗜书史,吟成属草钟王似。熙陵睿赏每移情,承家文采多佳士。
有人风月贪西泠,一片松篁九里亭。新绿含波快廷眺,看山杰阁临郊坰。
阁里牙签夸插架,风前芸叶纷来下。清昼披吟独啸歌,人如脉望餐仙化。
笑谪蓬莱答远怀,一时朋好嗟天涯。榜题曾说眉山老,有时笠屐来莎阶。
中朝俨昱差相抗,琴盏从容徵雅量。并如文僖好丛残,娘嬛可到应先访。
情迁事往移心神,陌上花开又晚春。善本流传何可见,铁券玉册问渔人。
间探遗址行芳野,亦如梵夹乌金瓦。浅草寒烟约略间,空余春涨缘堤泻。
放怀往昔几沈吟。自来名迹劳幽寻。书城墨妙已千古,韵事今犹播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