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道

长乐钟声动,平津树色开。
中郎长戟卫,丞相小车来。
新成赐将第,更筑候神台。
谁念公车客,空怀作赋才。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猜你喜欢

海客久藏机,鸥知人未知。如何毫末利,管鲍亦相欺。

枯桑委地成死灰,蘋洲客雁号朝饥。崦嵫急景寸辉薄,夜半霜痕着绡箔。

金寒翠薄千尺台,笑梅一笛临风哀,佳人佳人来不来。

剪剪轻寒入夹衣,夜深不语倚金扉。珠帘半下疏疏雨,听得笙歌小殿归。

斜槛俯江湍,轻帘矗小竿。柳寒莺羽湿,花暖蝶须乾。

酒或临流酌,诗多写石看。不因迂僻地,那得此身安。

卢楠起河朔,本自千金子。荡涤诸生间,销骨于积毁。

世无临邛令,焉得心尚尔。深文类缪恭,罪罟中狙喜。

乃系黎阳狱,十年攻一技。既出浮丘赋,始知有株累。

三叹不同时,帝曰付诸理。寥寥相如后,谁能识察此。

呜呼哲匠不可逢,拥肿拳曲无舂容。乾坤一气转巽艮,斯石为石松为松。

松华不承一雪余,石妙欲出肤腴中。中臧元气蕴雷电,火土木石皆从同。

神祇千年爱护一,介则集古剥则凶。吁嗟灵境与世异,太古本遣丸泥封。

地灵药物溢丹井,帝悯黎庶遭鞠讻。中横巨石忽裂一,精液已漏无由缝。

卑枝无言入樵斧,合干已破缠交踪。流传世人不解爱,讵有苍翠蟠心胸。

裁枝屈盆恣糅矫,辇石㔉骨工磨砻。山川一朝物性失,光怪已去神不从。

其余巨者庶免劫,肌理入石无初终。山花分红极窈窕,幽草判绿何蒙茸。

含苞不虞神鬼泄,落实分遣猿猱供。我知画笔不得到,只有显晦无春冬。

驱除极感造化力,早以魑魅投寒空。阴崖点入势益陡,南北向背皆从峰。

根株偏能孕灵药,牙爪谁识非真龙。我行十步即一憩,树亦接引如朋从。

理奇终恐化作石,转运始信非人工。

十万余工造羽仪,夹堤浮浪去参差。
堂堂送入江都去,浑忘当年揽颈时。

玉骢惯忆凤城东,春事梦云中。无端抛撇,昨宵微雨,今夜狂风。

多愁多病还多别,归计况匆匆。今年花落,明年花发,知复谁同。

千峰寒郁半溪岚,几树梅花一草庵。夜半楼头闻玉笛,始知春色满江南。

江城五月燕雏飞,江上游人尚未归。目极菰蒲牵雀舫,心怜笙葛换貂衣。

三山指点行难近,六代风流事已非。何处轻舟频载酒,客愁聊傍醉中挥。

琳堂掩映万松齐,绝壑寒云望不迷。为听水流翻破寂,轻袍重过短墙西。

匹马追亡古道傍,便知韩信世无双。筑坛不用萧侯语,垓下焉能灭楚王。

僧言海上来,曾上妙高台。瑞相天浮月,潮音地殷雷。

沙如金粟布,山似碧莲开。雨带龙鯹地,云随鹤影回。

幽探还得宝,径渡不须杯。我有登临兴,南游识善财。

从宦不得意,岁阑聊复归。亲朋随地有,情谊似君稀。

舟小容分榻,裘单许借衣。平生岁寒意,临别重依依。

团团青枫阴,绰绰万间屋。
下有避俗翁,扫石叠两足。

唐方干,宋魏野。诗名遗在鉴湖甘棠上,高隐流芳合中舍。

东崖处士居淇东,诗成好事争传写。英风卓行无古今,举头仰羡皆作者。

炼句风月嘲,西隐烟霞惹。白头始赋归来辞,不知是也还非也。

是非几欲问青山,鼓掌大笑成痴哑。愿结渔樵侣,更入耆英社。

茅屋底,衡门下。秋郊看禾穗,春畦供菜把。栽松放云宿,种竹听雨打。

十首新诗和少陵,数曲瑶琴知贺若。香笺笔扫凤楼锦,古砚墨磨铜雀瓦。

忘形懒冠佩,陶情咏骚雅。杖藜散步瓠子堤,风露从教来沐洒。

斟花酌柳会东崖,俗驾远回逋客寡。后日寻盟医俗亭下去,翠琅玕动清风泻。

对话闻秋声,此乐谁能假。

年来怕醉愁蕉叶,连阴数日未成雪。晓来万壑冰峥嵘,斗大山斋苦寒绝。

修篁抢地爆竹喧,百尺杉松竞中折。静烧榾柮闭柴门,惨淡云峰飞鸟灭。

欲持寸管写祁寒,冻砚才呵肘还掣。空阶未及盖盆卉,顷刻都成矾块缬。

穿窗曙色疑放晴,起视纤纤下细屑。静中密霰有时跳,雾里飞丝行复瞥。

将军海上开辕门,衔枚壮士口难说。若教入蔡定献俘,何用貔貅同枕铁。

较猎燕山经几春,雕弓白羽不离身。
年来马上浑无力,望见飞鸿指似人。

梦事虽非实,将军默有灵。旧祠从此焕,古桧蔚然青。

甲马宵中见,琴堂卧正冥。留诗非志怪,三五扣神扃。

  古之人,自家至于天子之国,皆有学;自幼至于长,未尝去于学之中。学有诗书六艺,弦歌洗爵,俯仰之容,升降之节,以习其心体耳目手足之举措;又有祭祀、乡射、养老之礼,以习其恭让;进材论狱出兵授捷之法,以习其从事;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戒其不率。其所以为具如此,而其大要,则务使人人学其性,不独防其邪僻放肆也。虽有刚柔缓急之异,皆可以进之于中,而无过不及,使其识之明,气之充于其心,则用之于进退语默之际,而无不得其宜,临之以祸福死生之故,而无足动其意者。为天下之士,而所以养其身之备如此;则又使知天地事物之变,古今治乱之理,至于损益废置、先后终始之要,无所不知。其在堂户之上,而四海九州之业、万世之策皆得。及出而履天下之任,列百官之中,则随所施为无不可者。何则,其素所学问然也。

  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

  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成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夫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盗贼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而春秋释奠之事,以著于令,则常以主庙祀孔氏,庙又不理。皇祐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成也,积屋之区若干,而门序正位讲艺之堂,栖士之舍皆足;积器之数若干,而祀饮寝室之用皆具。其像,孔氏而下从祭之士皆备。其书,经史百氏、翰林子墨之文章,无外求者。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为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欤?

  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礼乐节文之详,固有所不得为者。若夫正心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务,则在其进之而已。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欤!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故记之。十二月某日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