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这首诗以豪放、雄健的笔调描绘钟山、大江的雄伟壮丽,在缅怀金陵历史的同时,发出深深的感慨,把故垒萧萧的新都,写得气势雄壮;抒发感今怀古之情的同时,又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喜悦。
“大江来从万山中”四句,写目之所见。浩浩的长江,从万山千壑中奔流而东,绵互两岸的山势,也随之而宛转东向,只有那龙蟠虎踞的钟山,挺然屹立在西边,好像要乘长风,破巨浪,挽大江而西向似的。大江要东流,钟山要西上,这就赋予了它们以人格的力量,赋予了它们以浩然的正气,一个要冲向大海作波涛,一个要屹立西天作砥柱;一个能惊涛拍岸,一个不随波逐流,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大江和钟山都成了自己的化身,气势之雄伟,器宇之轩昂,是江山的传神,也是诗人的写照。“江让相雄不相让”四句,分承“大江”与“钟山”两联。“相雄不相让”,正是对以上四句的高度概括;“形胜争夸”,则是对下文的有力开拓。
诗人的眼光从眼前的瑰实,一下转向深邃的历史。金陵的形胜,虽然依山带河,固若金汤;金陵的王气,虽然郁郁葱葱,至今不衰。然而守天下在德不在险,在于得人心而不在于什么“压之”之术。纵使秦始皇镇“金陵之气”,而金陵却依旧“佳气葱葱”,而为“我怀郁塞何由开”以下四句作了很好的铺垫。汉方全盛,而贾谊以为天下事可为痛哭者多;明方开国,而高启便有“我怀郁塞”之惑,这是远谋深虑者能够居安以思危、见患于未形的表现。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登上雨花台,蓦然在“荒烟落日之中”,萌发一种怀古的感情,重现了“金陵昔时何牡哉?席卷英雄天下来”的景象,不禁陷入了对现实和历史的沉思:那建都在这里的六代帝王,演出一幕一幕的悲剧,都在他的脑海里翻腾。“石头城下涛声怒”句,就是艺术地概括了在他脑海里重演的历史悲剧。南朝陈后主和三国吴孙皓的悲惨结局,正是诗人“我怀郁塞何由开”的导线。陈后主做了隋军的俘虏,这就是“武骑干群谁敢渡”的艺术概括。吴主孙皓先有“黄旗入洛”的历史笑柄,后有“铁锁横江未为固”的具体史实。这两位君主坐拥长江天险,而而遗下笑柄,甚至亡国,这是作者思索之因。
“前三国,后六朝”四句,是诗人进一步对六朝历史的探索和反思。如果说前四句是“点”,那么后四句就是“面”;前四句是典型的悲剧,后四句便是历史的普遍规律;前四句是铺陈史实,后四句便是深化主题。诗人认为不管是“前三国”,也好“后六朝”也好,它们都已经过去了,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当时那些豪华宫阙,如今也已埋没在荒烟蔓草之中。那些务于“割据”的“英雄”们,曾经是“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他们所建立起来的王朝,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几度战血流寒潮”,不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沉感叹。这就是三国、六朝的历史,这就是供诗人凭吊、供渔樵闲话的千秋历史。新建起来的明代,能否改变历史的规津。诗人不敢想,也不敢说,然而这正是诗人“我怀郁塞何由开”的真正原因。
诗人把笔锋一转,从历史的深沉反思中跳到对现实的赞美歌颂,而把那一段潜台词轻任地抹掉。“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四句,表面上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实则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他希望从此铸甲兵,为农器,卖宝刀,买耕牛,真正与民休息,让老百姓在和平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着;他希望从此四海一家,再不要凭险割据,南北对峙,让老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有豪放伟岸之气,又有沉郁顿挫之致。
群峰矫矫蛟龙颠,冲波鼓鬣方回旋。排空刻削万仞碧,秀色直上干云天。
地形天巧世莫测,插出怪变知何年。傍惊列翠不入手,拟将瘦脊束差肩。
何人高致得入手,择奇结构当其前。丹甍绣桷丽朝日,绮疏藻井摇非烟。
葱苍数里拂巾被,蓊郁众木临书筵。开扉割得晓光莹,绕榻飞来佳气鲜。
乘閒超忽不知已,徒觉四顾清无边。毫眉主人曳芒履,策杖欲作商宫仙。
犀尊荡漾泻醇醴,招宾集醉秋风莲。莲华菡萏翠的皪,皎月照耀争婵娟。
金丝锵戛乱两耳,醉倒三百黄金船。风流不见谢太守,昭亭朗赋磨新镌。
放傲岂如王逸少,兰亭草圣窥天全。才华墨妙古已远,只今唯有空山川。
孰若开编乐教子,坐使发策惊前贤。还当操笔俯栏楯,试与采掇供诗篇。
昔我学鼓琴,豪气凌青天。轻笑此小技,何必师成连。
宝架翻旧谱,对谱寻冰弦。自弹数十弄,以为无差肩。
有客来劝予,因举庄生篇。时君方诵书,轮扁居其前。
释椎而入请,何故读残编。上古已久矣,不得见圣贤。
遗书糟粕馀,与道云泥悬。臣年七十秋,双鬓如垂绵。
斲轮固小巧,巧性非方圆。心手两相应,不能语子焉。
是知圣人道,安得形言诠。至今千载间,此论不可迁。
琴书纸上语,妙趣焉能传?不学妄穿凿,是为谁之愆。
今方谒弭君,服膺乃拳拳。相对授指诀,初请歌水仙。
吟猱不踰矩,节奏能平平。起伏与神会,态状如云烟。
朝夕从之游,琴事得大全。小艺尚如此,大道宁不然。
当年嗜佛书,经论穷疏笺。公案助谈柄,卖弄猾头禅。
一遇万松师,驽骀蒙策鞭。委身事洒扫,抠衣且三年。
圆教摄万法,始觉担板偏。回视平昔学,尚未及埃涓。
渐能入堂奥,稍稍穷高坚。疑团一旦碎,桶底七八穿。
洪炉片雪飞,石上栽白莲。佛祖立下风,俯视威音先。
忘忧西域时,师我求真筌。经今十五春,进退犹迁延。
望涯自退缩,甘心嗟无缘。将求无价宝,未肯酬一钱。
未启半篑土,欲酌九仞泉。美玉付良工,良工得雕镌。
良金不受冶,徒费炉韝煽。闻君近好琴,停烛夜不眠。
弹之未期月,曲调能相联。君初未弹时,曾不知勾蠲。
学道亦如此,惟患无精专。谁无摩尼珠,谁无般若船。
立志勿犹豫,叩参宜勉旃。他时大彻悟,沛然如决川。
毛端吞巨海,芥子含大千。瞬息一世过,生死相萦缠。
此生不得觉,旷劫徒悲煎。吾言真药石,疗子沈疴痊。
水碧色兮石金光,滟熠熠兮濙湟湟。泉葩映兮烟茑临,红灼灼,翠阴阴。
翠相鲜兮金碧潭,霜天洞兮烟景涵。有幽人兮好冥绝,炳其焕兮凝其洁,悠悠千古兮长不灭。
桨劈沧波罅。过江村、沿崖籴粟,就盘买鲊。拖水吴歌歌断处,两岸红灯早射。
已瞥见、扬州关下。想到鞭帆无限险,比上天、蜀道尤多怕。
人尝似,青猿挂。
晚烟寒气霏霏泻。入江城、登楼极目,迷离难画。投宿故人黄叶屋,曾向绿杨系马。
今又把、柴扉夜打。屈指旧游星散久,谢汪伦、千古情深者。
更欲尽,枕堪藉。
庙新威惠忻今日,像肃清高仰此方。戎马当时分草泽,将军建节启封疆。
业垂海国千年烈,名并漳江一水长。高阁重兴应有数,神灵陟降自云乡。
空学西天客,冥然生意长。夏高云纳愁近坛凉。月半生空处,孤灯宿上方。
欲离夕字想,何法御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