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雁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北风年年有意吹到塞外,悲秋的大雁结成伴侣将飞向南方。寂寥的关塞,广漠的天空,满腔的哀怨向谁倾诉呢?雁群飞过水滩,越过水中的沙洲,只是恋着江南的故土,它们落在沙滩上象是筝上参差错落的弦柱。
雁群飞蓟水滨,落下又惊起,似乎败荷疏雨都使雁群惊恐不安。大雁升空继续高飞远去,它们象一条绳悬挂云端。雁群飞得疲惫了,在暮色苍茫的天际渐渐欹斜低飘:但对江南的相思萦绕于心,它们没有停留下来。又蘸着冷风离去。
注释
俦(chóu)侣:伴侣。
紫塞:指长城。此处泛指北方塞外。
金河:指秋空。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所以称秋空为金河。
回汀枉渚:汀,水边平地。渚:水中小洲。回,枉:弯曲的形状。
筝柱:指筝上的弦柱。此处用以形容大雁飞行的队形。
浦:水滨。
一绳云杪(miǎo):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边。
欹(qī)斜:倾斜不平。

鉴赏

  这首词是朱彝尊咏物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它题咏的是雁,说 得具体一点则是秋雁。全词字面,均扣住“雁”字来写:既有对群雁憩息时的静态描述,如“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又有对雁 阵飞行时的动态勾勒,如“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既有形象的外观描写,如“渐欹斜、无力低飘”,也有逼真的心理刻画,如“惯 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既有一般的白描手法,如“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还有曲折的典故运用,如“紫塞门孤,金河月冷” ……从而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画图。而时当金秋,却是满眼的北风、冷月,孤门、败荷,疏雨,暮色,成群的大雁排 成不同的队形,在略作休息之后又疲倦地向南飞去,这里面充满着 苍凉悲凄的气氛。

  然而,咏雁只是这首词的表层现象,作者的用意显然在于以雁 喻人,通过咏雁来表现自己的身世之悲。如同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云云所反映的 那样,他由于抗清失败,生 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飘零四海,客游幕府,先后到过山西、山东、北京等 地。这种漫长的羁旅生 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 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 到厌倦,又感到惊恐,梦想着能够回到自己江南的家 乡,过上安定的日子。正 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 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 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 慨叹;而大雁尚能南飞,人 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有 “恨”也不知道向谁倾诉 ! 难怪乎这样一首秋雁词会充满着如此悲凉的气氛。

  更有可说者。朱彝尊的身世之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清改朝换代。因此,这首词在叙述秋雁南飞的背景时,也特地点出了是 “北风吹度”。这里的“北风”,以及下文的“紫塞”、“金河”,事实上都象征着来自北方的满清贵族势力。而与此相反,下面“也只恋、 江南住”的“江南”,则自然象征着明朝故国。词的结拍“写不了相思”云云,脱胎于南宋词人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写不成书,只寄 得相思一点。”然而如今故国久已灭亡,连“相思”也“写不了”了,其感情显然更为沉痛。如果说这首词有更深层的寓意的话,那么就 在这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说此词“感慨身世,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所谓“忠厚”,恐怕也就是由个人 进而想到家国吧。

  纵观全词,它的主题思路由雁及人,又由人而推及故国沦亡的 背景,从而形成了一个近远浅深逐层递进的多层面体。这即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又使作品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增加了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只是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需要细心辨析它写的究竟是景耶情耶,抑或人耶物耶……

创作背景

  朱彝尊由于抗清失败,生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飘零四海。这种漫长的羁旅生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到厌倦。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慨叹,只是大雁尚能南飞,人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猜你喜欢
十顷平波溢岸清,病来惟梦此中行。
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

伍君为涛头,妒妇名河津。那知屈大夫,亦作主水神。

我识大夫公,自托腑肺亲。独醒梗群昏,聚臭丑一薰。

沥血摧心肝,怀襄如不闻。已矣无柰何,质之云中君。

天门开九重,帝曰哀汝勤。狭世非汝留,赐汝班列真。

司命驰先驱,太一诹吉辰。翩然乘回风,脱迹此水滨。

朱宫紫具阙,冠佩俨以珍。宓妃与娥女,修洁充下陈。

至今几千年,玉颜凛如新。楚人殊不知,谓公果沉沦。

年年作端午,儿戏公应嗔。

见山堂上山如画,二十年前曾客来。
风絮满城归不得,江南老却贺方回。
懒忆盱江钓绿波,春风跃马望洮河。
平生富贵来虽缓,一日功名得便多。
城上陇云飘汉角,楼头关月惨羌歌。
剩裨儒帅开边策,大有燕然石可磨。
千载嗣韩统,斯文谅关天。
字衮失所归,何以革其先。
陟屺有遗恨,琢石图方镌。
百拜涕绠縻,万一彤史传。

不见二豪谁与游,髯张入地伴长丘。湖山洵美人何许,生死难忘梦在舟。

诗冢莫寻青草宿,钓矶依旧白蘋秋。清苕百里将双泪,老眼西风独横流。

雨气天末来,暝色江皋起。
层林蔽楼观,黯淡水云里。
匹马何所从,翩翩五公子。
异时天一方,相遇忽在此。
温言各慰惜,道旧半悲喜。
熠熠萤度帏,泫泫础流泚。
他乡念羇旅,况复饯行李。
一笑未易阑,相望迹千里。
秋江冒后土,余潦满沟浍。
行人泥没輈,腐黍乱荒荟。
结客山中游,风雨在颠沛。
峥嵘栋宇下,磊落宜我辈。
还同竹溪逸,笑傲盼庭桧。
繁阴阻杖履。曀曀几弦晦。
谁能决顽云,共此明月对。

汉家炎德昭华夏,灵瑞纷纭自天下。既报丹泉产玉芝,还闻渥水生神马。

万里梯航进献来,穷荒大漠风沙开。虬纹凤臆世希有,四方争睹真龙媒。

雄姿逸气何飒沓,虎豹怒震神灵慑。蹴踏昆崙云满身,飞扬瀚海冰生鬣。

君王晓起阊阖寒,凭轩大阅开天颜。圉官森立不敢近,诏令拂拭归天闲。

逸群压尽三千众,驽骀衮衮知何用。饲秣宁论饱豆刍,敷张正倚登高颂。

玉鞍新被锦障泥,振竦似嫌金络羁。红光上喷精采动,只欲变化随龙飞。

平明校猎都门外,羽林壮士金为铠。追风蹑电万骑从,赢得天街沸人海。

吾皇重人不重物,岂向遐方求骏骨。既嗟周穆事荒淫,仍悲汉武穷征伐。

高台正为求贤开,黄金白璧如山堆。君才倜傥况无匹,早见飞腾蹑上台。

春衫初试柳丝黄。雨馀轻暖轻凉。流莺婉转促晨妆。

啼遍垂杨。

芳草萋萋碧色,新花冉冉幽香。消闲无事下回廊。

多少春光。

江干惬幽屏,草扉亦常关。晚途断归人,虚市见寒山。

林木变冬候,繁绿忽已殷。鸣鸟相因依,孤云时去还。

唐虞既云远,慨此时独艰。四体岂不勤,我发日已斑。

翱游千载上,偃仰一室间。乐咏古人诗,庶几无腼颜。

谁遣馗翁作鬼雄,形容彷佛记唐宫。山林川泽今无此,转忆先生铸鼎功。

风雨萧条歌慨慷,忽思往事已微茫。山人酒劝花间月,秦女筝弹《陌上桑》。

灯影半窗千里梦,泥涂一日九回肠。此生传舍无非寓,谩认他乡是故乡。

碧树苍烟起暮云,长安陌上断行人。百年王气馀飞观,万里神州隔战尘。

身与孤云向双阙,愁随落日到咸秦。山河大地分明在,莫为时危苦怆神。

西行碍浅石,北转入谿桥。树色烟轻重,湖光风动摇。
百花乱飞雪,万岭叠青霄。猿挂临潭筱,鸥迎出浦桡。
惟应赏心客,兹路不言遥。

西山一片雨,暮色大江前。帝子仍高阁,他乡又禁烟。

家书通粤使,春水泛吴船。往日登临客,关山最少年。

楼瞰寒塘古木横。幽禽时对小窗鸣。柳外何人停短棹,理渔罾。

旧雨不来门书掩,疏篱新剪竹枝平。茶鼎白沙泉正熟,听松声。

神仙遗像出天真,造化胚浑岂易言。访古寻幽空有意,白头轩冕感君恩。

野色芬敷洗露香,篱边不减御衣黄。
繁英自翦无人插,应笑铁潜两鬓霜。

最爱开山寺,闲庭半老梅。隔峰通水响,对酒及花开。

樵路入云去,经声过竹来。风尘十载梦,蝴蝶几飞回。

早发六七里,前途曙未分。
渔舟依岸立,水碓隔溪闻。
独树支残月,空山半白云。
清晨那可驻,日出又如焚。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