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雁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北风年年有意吹到塞外,悲秋的大雁结成伴侣将飞向南方。寂寥的关塞,广漠的天空,满腔的哀怨向谁倾诉呢?雁群飞过水滩,越过水中的沙洲,只是恋着江南的故土,它们落在沙滩上象是筝上参差错落的弦柱。
雁群飞蓟水滨,落下又惊起,似乎败荷疏雨都使雁群惊恐不安。大雁升空继续高飞远去,它们象一条绳悬挂云端。雁群飞得疲惫了,在暮色苍茫的天际渐渐欹斜低飘:但对江南的相思萦绕于心,它们没有停留下来。又蘸着冷风离去。
注释
俦(chóu)侣:伴侣。
紫塞:指长城。此处泛指北方塞外。
金河:指秋空。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所以称秋空为金河。
回汀枉渚:汀,水边平地。渚:水中小洲。回,枉:弯曲的形状。
筝柱:指筝上的弦柱。此处用以形容大雁飞行的队形。
浦:水滨。
一绳云杪(miǎo):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边。
欹(qī)斜:倾斜不平。

鉴赏

  这首词是朱彝尊咏物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它题咏的是雁,说 得具体一点则是秋雁。全词字面,均扣住“雁”字来写:既有对群雁憩息时的静态描述,如“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又有对雁 阵飞行时的动态勾勒,如“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既有形象的外观描写,如“渐欹斜、无力低飘”,也有逼真的心理刻画,如“惯 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既有一般的白描手法,如“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还有曲折的典故运用,如“紫塞门孤,金河月冷” ……从而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画图。而时当金秋,却是满眼的北风、冷月,孤门、败荷,疏雨,暮色,成群的大雁排 成不同的队形,在略作休息之后又疲倦地向南飞去,这里面充满着 苍凉悲凄的气氛。

  然而,咏雁只是这首词的表层现象,作者的用意显然在于以雁 喻人,通过咏雁来表现自己的身世之悲。如同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云云所反映的 那样,他由于抗清失败,生 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飘零四海,客游幕府,先后到过山西、山东、北京等 地。这种漫长的羁旅生 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 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 到厌倦,又感到惊恐,梦想着能够回到自己江南的家 乡,过上安定的日子。正 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 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 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 慨叹;而大雁尚能南飞,人 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有 “恨”也不知道向谁倾诉 ! 难怪乎这样一首秋雁词会充满着如此悲凉的气氛。

  更有可说者。朱彝尊的身世之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清改朝换代。因此,这首词在叙述秋雁南飞的背景时,也特地点出了是 “北风吹度”。这里的“北风”,以及下文的“紫塞”、“金河”,事实上都象征着来自北方的满清贵族势力。而与此相反,下面“也只恋、 江南住”的“江南”,则自然象征着明朝故国。词的结拍“写不了相思”云云,脱胎于南宋词人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写不成书,只寄 得相思一点。”然而如今故国久已灭亡,连“相思”也“写不了”了,其感情显然更为沉痛。如果说这首词有更深层的寓意的话,那么就 在这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说此词“感慨身世,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所谓“忠厚”,恐怕也就是由个人 进而想到家国吧。

  纵观全词,它的主题思路由雁及人,又由人而推及故国沦亡的 背景,从而形成了一个近远浅深逐层递进的多层面体。这即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又使作品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增加了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只是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需要细心辨析它写的究竟是景耶情耶,抑或人耶物耶……

创作背景

  朱彝尊由于抗清失败,生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飘零四海。这种漫长的羁旅生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到厌倦。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慨叹,只是大雁尚能南飞,人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猜你喜欢

峰顶已崔嵬,因高更筑台。夜分僧定起,咫尺见云雷。

流光冉冉道无闻,短发萧萧雪见侵。
衰矣久无天下志,行乎聊慰才人心。
功名随世吾何感,道德康时力未任。
安得万牛呼古柏,武夷山下白云深。
少长在维扬,依然认故乡。金陵佳丽地,不道少风光。
稍望吴台远,行登楚塞长。殷勤语江岭,归梦莫相妨。

韶景临上春,年华属元巳。晋禊首洛滨,郑风咏溱洧。

涣川盈蕙兰,芳蹊荫桃李。宛宛流文莺,班班?泽雉。

园翘丰绿荑,水叶牵玄沚。百琲佳丽人,千金游冶子。

飞盖杂英前,行筵芳树底。广幕耀周缇,袨服矜齐紫。

野隰被华丹,林籁和宫徵。徙倚非送归,踌躇因望美。

陌上君马饥,闺中妾蚕起。晴丝飏鸣鞘,香尘翼还轨。

冲虚情巳遗,沉痾酒仍止。请从张茂先,清言洞名理。

远如期,招四夷。皇帝坐殿上,麒麟辟邪,符拔騊駼。

拖沓焉施弛,苑囿付民居。诏司农,罢轮台。皇帝坐殿上,干羽舞两阶。

群臣上,寿玉卮。单于来,单于来。

行行西复西,稍喜市声静。
征夫指前路,望望梅花岭。
淡烟鸡犬村,落日牛羊径。
忽见荷锄人,唤起归田兴。

芝秀兮煌煌,罗生兮满堂。紫云囷兮如盖,露湛湛兮沐芳。

美夫人兮贤姱,集灵瑞兮未央。

芳名久已入昭忠,血食千年俎豆崇。职忝奉常襄祀列,每从酾酒挹馀风。

阴生为月窟,阳生乃天根。阴阳互相长,天地寂无言。

亲友吴彦章,居乡众称贤。早从高氏客,晚暮交益坚。

当其遇合初,志翔方盛年。图南文治开,宦辙首着鞭。

贵逢淳厚风,种善犹力田。允脩时未生,兆已占瓜绵。

脩今垂五十,行且开曾玄。俯仰历四世,殆若丝纠缠。

往者风尘昏,沴气滋蔓延。奄忽彦章翁,父子偕重泉。

孤孙惟子刚,憔悴目疾牵。相依幸老母,二幼嗟累然。

去年属大饥,雨冷万灶烟。沟壑无贵贱,骨肉甘弃捐。

顾此凋瘵馀,讵敢自意全。允脩奋衣起,为义吾所先。

吾师遂泯没,吾分愧老天。耿耿吾寸心,永矢徵逝川。

虽非力有馀,此志必勉旃。提携竟全活,如正大厦颠。

如煎续弦胶,如拯溺九渊。爱深不自足,远虑尤惓惓。

今兹扫停云,致客礼貌虔。从容语二子,刚也予周旋。

息虽今十龄,于我勖简编。教养俾成立,吾责始息肩。

欢欣揖其来,席以广厦毡。父也酬翰墨,儿也趋诵弦。

匡持每多方,苦语精磨研。油然古人心,如出未乱前。

吁嗟取友难,迩日义愈愆。西华衣葛帔,论交愤莫宣。

叔敖卖薪儿,性命优孟悬。纷纭落阱石,舞智驰轻儇。

高堂尊面谀,千金肆华筵。芳馨意所使,陆海罗珍鲜。

厌饮臧获曹,出入车马填。故人子若孙,往往忧患煎。

十步九频蹶,饥寒日颠连。眉攒若将浼,况望引手援。

懿哉吾允脩,古道今其专。峨峨路边石,已俟来者镌。

力行庶终惠,益永世契缘。眼中富交游,落笔词争妍。

片言倘终靳,高谊谁当传。维昔我彦章,停云砚席联。

折花春日吟,听雨秋夕眠。焉知旷大劫,梦幻情事迁。

凄凉馀白发,顾影深自怜。安得同心人,和我师友篇。

霜晴木落送归鞍,袖手微吟此慰颜。
胜欲凭栏招白鸟,更烦剪树出青山。
晚悲薄禄非三釜,赖许清诗见一斑。
看到远平才得恨,我宁归卧尺椽间。

不有升沈感,浑忘出处难。生还自戎马,家食托渔竿。

复与软红约,思乘戴白欢。故山吾负汝,临发为重看。

翠浪蓝光新雨后。整整斜斜,高下笼窗牖。万斛深倾重碧酒。量愁知落何人手。
栊雾梳烟晴色透。照影回风,一段嫣然秀。白下门东空引首。藏鸦枝叶长怀旧。

采薇思往事,千古仰高踪。放弃成吾逸,逢迎自昔慵。

花枯邀雨润,山险倩云封。即此烟霞外,心清听晚钟。

燕子楼头燕子栖,月明桥畔月明时。水窗鬓影照人低。

愁可为珠拌十斛,帘偏如网结千丝。眼波刚溜桨双飞。

山居卧病苦炎氛,诸君过我何殷勤。临江冒暑呼船渡,冲破山前如火云。

我闻静山佳致地,窈窕幽邃真无比。久欲登临奈病何,曾有新诗倩人寄。

自是悠然得我心,西塘之畔劳相寻。入门不叙寻常语,便指南轩东壁琴。

琴鸣三叹还《五噫》,羽急宫缓知不知。贫家客至无佳奉,鸡黍盘餐酒一卮。

知己相逢好放怀,冯公郭子记重来。阿咸过我不知数,约醉林竹已三回。

惟有皇敷与建中,去年一别各西东。暮云春树窗前月,一段相思几处同。

同来聚首坐茅屋,好看门前松与竹。二物从来不改常,交情得此亦云足。

深红浅白各相宜,淡淡疏林短短篱。自种自培还自赏,不来城市斗芳菲。

万缕千丝绿正齐,徘徊几度向清溪。春江送别怀前渡,晓月登程望远堤。

千里尚劳青眼顾,一枝定许白头栖。依依城郭开晴处,莫唱阳关最惨悽。

路入烟萝杳霭中,良宵一笑美人同。
壶觞尽揽一湖月,弦管时飘虽岸风。
三宿未忘境地胜,一灯相对坐诗穷。
姓名要共青山久,看取当年玉局翁。

金山杳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

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悬西东。

我泛灵槎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功。

一朝登临重叹息,四时想象何其雄!

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

舟摧岸断岂足数,往往霹雳搥蛟龙。

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

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

蓬莱久闻未曾往,壮观绝致遥应同。

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

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白云南来入长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