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第一枝 试灯夕同云臣京少赋

万户烧红,千门照茜,春灯零乱如许。莲钗綵燕还摇,兰街火蛾才吐。

常时此际,只做弄、满楼丝雨。喜打头、新岁冰轮,将到十分圆处。

影对著、翠奁私语。袖搯著、玉纤暗数。今宵且叠衫痕,后日定飘裙缕。

经年盼望,容易近、凤城三五。嘱孟婆、雾鬓风鬟,莫把夜情吹去。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你喜欢
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
白花飞历乱,黄鸟思参差。妾自肝肠断,傍人那得知。
洞庭千古月,湘水一天秋。凉宵将傍三五,玩事若为酬。人立梧桐影下,身在桂花香里,疑是玉为州。宇宙大圆镜,沆瀣际空浮。傍谯城,瞻岳麓,有巍楼。不妨举酒,相与一笑作遨头。人已星星华发,月只团团素魄,几对老蟾羞。回首海天阔,心与水东流。
楮冠布褐皂纱巾,曾忝西垣寓直人。
此际暂披因假日,如今长着见闲身。
濯缨未识三湘水,漉酒空经六里春。
不为行香着朝服,贰车谁信旧词臣。
蟾彩霜花夜不分,
天外鸿声枕上闻。
绣衾香冷懒重熏。
人寂寂,叶纷纷,
才睡依前梦见君。
紫貂裘暖朔风惊,潢水冰光射日月。
笑语同来向公子,马头今日向南行。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徐园残菊愁吟眸,支离万本皆垂头。繁霜晚节岂辞避,夜来风雨胡相雠。

与君来迟敢伤暮,要知劫外叨天优。强张孤芳祓物忌,姿回泉石酬清讴。

墙阴篱落秋影乱,坐冷茗碗神夷犹。游人千睨各殊意,斜阳一晌因谁留。

尘摇形役念念改,何须照面恒河流。臭味潜通花可省,对影或恐为花羞。

故根移转久零落,年年魂梦纷离忧。风露在天根在地,慰眼何时仍好秋。

长绳难系织乌奔,老大心情把酒论。醉眼山河棋换局,寄身农圃叶归根。

黄金交态嗟空手,白雪诗篇见法门。自说君亲犹未报,穷途深怕受人恩。

毗陵过柱史,简易在茅茨。芳草如花种,修篁带笋移。
径幽人未赏,檐静燕初窥。野客怜霜壁,青松画一枝。

送君此日会何年,携手河梁一惘然。镜里银丝三十丈,到头赢老不赢钱。

李郎勋阀子,被服作儒生。年少胆气粗,俗尚鸿毛轻。

平视裘马豪,横突辞赋营。前瞻圣贤域,徐闯八九程。

譬如堂堂陈,势莫敢与争。又如虎负嵎,可避不可撄。

况服声利驾,肯移跬步旌。齐由尚功大,鲁以秉礼名。

在忽故辞偶,于渭事亲迎。道同千方合,书组万缕情。

讵谓林下穷,可馆世上英。临风歌玉树,促刺愧冰清。

句芒整辔浃辰间,雪片相随大可观。
挑菜园林有馀润,烧灯庭院不胜寒,
柳条弄色政尔好,梅蕊飘香殊未阑。
便似落花飞絮去,直疑春事并衰残。
沿江指遥白云隈,树底空床遍绿苔。
今夜道人来借宿,前峰先有鹤飞回。

山空秋叶落,江静野云浮。世事无关涉,扁舟梦远游。

臞庵胸中空濩落,正尔有愁无处著。
比来有酒三扪膺,突兀又似堆衡霍。
道边俗子略满眼,举扇障尘不容却。
正如白日杀快雠,草草九衢面皆恶。
不应叔末尽鬼魅,世道如此我何乐。
獐头鼠目动侮人,貌敬逡巡背轻薄。
其馀边幅辍周孔,汝身无苦何遭缚。
中原干戈六十载,八陵玉座尘漠漠。
假君无力堪汛扫,渠可忘忧置恢拓。
屯田边壘差易事,三十馀年束高阁。
呜呼吾君至仁厚,一言罢行水赴壑。
雷塘勺陂可复请,专创一司足经略。
牛犁居屋旋填补,虎士编氓间参错。
聊城指日下鲁奇,祁连刻期开卫幕。
行之十年倘未效,臣头请膏斩马锷。
奈何诸人忍奈事,天保正用初无作。
居然判道君北海,不复追随我西洛。
墨池到了须楯鼻。茶瓯小缓支铛脚。
儒生寂寞守太玄,共尽同归一丘壑。
清敏当年宰宝唐,至今遗爱在甘棠。
税苗有例分三等,吏卒无因下六乡。
时异事殊民尚忆,人亡政事事堪伤。
如今白纳重催吏,也坐先生对越堂。

瑶岛灵踪未易寻,古来名籍却森森。悬知易贵非仙骨,要识难穷是道心。

吴儿心著吴山深,终南满目不自慰。有时蝉蜕书几边,梦到五湖千里外。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渐觉 一作:早觉)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依稀 一作:依依)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