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桂殿秋》,五句,二韵,二十七个字,纯属短制。在如此短短的尺幅中,织进了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思,而且描画出意中人的眉眼。这大约就是该作赢彩的缘故。“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以轻灵的笔触描绘了载着他和她的小船,随着回忆的水流,沿江驰向了秋风秋雨的越山的场景。开头一个“思”字,带起“往事”,进而提掣着全词,把全词的内容界域在回忆的范围里;再一个“渡”字,表明词人此行的去向和乘载一乘着船儿沿江而前,至于去往何处,不得而知。词旨并非记游,而是透露一种朦胧的爱情。“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描画意中人的形态,并没有着笔她的眼睛,“青蛾”下面的明眸显得朦胧,从而给人留下想像的余地。一个“低映”,再一个“看”,活画出少女遥望雨色迷蒙的越山的情态。这少女许是有满腹心事。透过少女朦胧望山的身姿,似乎可以看到在她不远处正在凝视着她的词人的形象。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共眠”,极险,险些使词趣跌入邪秽的渊薮。“听秋雨”,极写词人与意中人虽同舸共眠却心愿难遂的凄苦心态与情状。既然是“秋雨”,那么这辰光最多是“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深秋,但词人却硬说是“寒”,是因为“各自”“小簟轻衾”。小簟,意中人所卧,隐写意中人娇小温柔;轻衾,词人所用,隐写不耐秋凉。或日二人皆“小簟轻衾”也未尝不可;但共眠分卧确是不容置疑的。否则,“各自寒”便好无来由了。“各自寒”,分明使自然气温下降了许多,其原因当然是“天气不寒人心寒”了。这一韵曲折往复,蕴藉委婉,不言相思愁苦,而极言相思愁苦。
附带提一笔,词人与意中人只是心会神交,并没有结合。尽管好花旁落,词人却旧情不忘,所以有《桂殿秋》。如此痴爱之写,却又不见字面直露,全在一“看”、一“听”、一“寒”中传出;而全部复杂难言之心绪也仅凭一“共”、一“各”字之对相观照间抽引,诚是不凡之圣手。
南来六月别京畿,邑宰贤明更可依。仕路白头如我少,世途青眼似公稀。
蛮江波浪何时到,岭海风烟甚日归。来岁中秋明月底,与谁把酒共清晖。
密径修筠郊外居,小亭随意榜归欤。等閒早暮携筇到,池沼东头是旧庐。
喜看春雨如膏,东风吹作冰花转。海棠红瘦,梨花香淡,似嫌春晚。
纵使寒生,犹胜空隙,陌尘黄卷。道佳人拾翠,王孙忆草,都不负,寻芳眼。
欲见太平有象,除丰年、更何可羡。田家作苦,老臣忧国,眉头俱展。
最好知时,清明前后,一犁非浅。笑乐天空抱,元和诗律,梦金銮殿。
宇内甚旷远,日月一何速。久别十余年,容颜易昔夙。
把酒话浮沈,世事良反覆。感君云霄客,谆谆念朴?。
薄才安蹇劣,非能爱林麓。况值愁病侵,甘心学草木。
所恃有故人,脱蓑方秉轴。立贤遍远迩,造我苍生福。
四海息兵荒,野老乐耕读。转瞬功成时,偕手说蕉鹿。
漱齿北斗下,沆瀣何清凉。仰望玉霄府,紫气弥穹苍。
蓉城老仙伯,貌古双瞳方。百年一瞬息,迟我无何乡。
郁苕高锁木兰隈,座借镫王静室开。江鹤掠回盟野梦,钵龙飞去触天雷。
梵销急雨桃花涨,魂绕层巅金阙苔。卧觉风幡心与动,就中谁可惠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