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词在行文上,前两句总述,后两句分叙,在分叙中又以“忆昨”和“今朝”的时间词标明,既说明词人在“邢州道上”的奔波进程,又可见诗人浮想联翩,情随景出的思绪,显得眉目清楚,词气贯注,再加上在抒情中熔叙事、怀古、议论于一炉,更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上片写道中所见。起首二句写秋色阴冷,秋风劲厉。用并刀相比、冰肌刺骨,好象刀割,可谓想象奇特,比喻尖新。写风劲,不仅用“卷涛”的夸张描写,更用一个“酸”字加以渲染,就突出了秋风直射眸子的尖利、寒冷和惨烈感,两句词采用比喻、夸张、通感等艺术手法,生动地写出词人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从而为下文“三河年少客”的英雄豪举提拱了典型环境。后三句写“三河年少客”在林中骑射的情景。古称善射者为“射雕手”,在西风劲历,寒意刺骨的深秋,竟有英雄少年呼朋引伴、冒风冲寒,驰马弋射,这确是一种粗犷豪举,一个“醉”字,更是醉态淋漓,神情毕现,词人以赞赏的笔调刻画了这一幅深秋醉射图,形象生动风格雄健“粗豪”两字,更是感情贯注,笔力千钧。
下片写怀古心情,词用“残酒忆荆高”换头,字面上,从少年的“醉射”引出自己的“残酒”;内容上,从写所见转入怀古;感情上,从赞扬少年变为感叹自己,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一个“忆”字更是有力地领起下文“荆高”,指荆轲、高渐离,其实也包括豫让的事,这里只说两人,是为了押韵,二是限于字数不能遍举。接着词人回顾了春秋战国的两曲“燕赵悲歌”:一是关于荆轲和高渐离的事迹,二是豫让复仇报主的故事。两曲悲歌流传至今,使人激励,也使人叹息,这就是“事未消”的含义。词人触景怀思,心灵也深受震撼,因此,他乘车过易水时,深感其“寒”,这“寒”既是对自然气候的实写,也是历史往事的重现,更是词人内心感情的流露,这里有对荆、高壮志未酬的惋惜,也有对自己霜刃未试的伤感,但作者并不颓唐,在过豫让桥时忽多“慷慨”,这“慷慨”,是对豫让坚持复仇报主、耻于苟且偷生精神的赞扬,也是对自己不甘沉寂、勇于奋起的激励。作者缅怀三位壮士是借古人的悲壮事迹抒写自己心中的感慨,抒发壮怀激烈的雄心。慷慨豪气,力透纸背。
濯冠沐浴意能虔,已萃缁黄介万年。乐备八音浮喜气,香飘九陌凝祥烟。
双旌未用催茸纛,四牡何妨款著鞭。夹道邦人方属目,试教舞袖略回旋。
健碧倚天无数峰,眼前浑似故人逢。问来识面知何处,应在颐斋诗卷中。
登高有惠远,揽胜即庐山。幽事知谁重,浮生得此间。
乾坤惟旧侣,霜露各衰颜。莫待黄花老,明朝更一攀。
华省得高彦,道谊端可即。暌违苦炎热,书记每相忆。
因拟翠微寺,侵晨计登陟。适我绊公事,跻马复停勒。
薄午始入山,石磴恒喘息。诸老巳偕至,樽俎罗酒食。
解衣各就坐,虚礼厌繁饰。候吏戒远去,各令息足力。
掀帘觌遐景,迢递讵堪测。三山接江渚,连江亘如翊。
云深忽复断,万象筵几逼。须臾出画图,一似曾剪拭。
漠漠水田白,隐隐露沟洫。谁当擘泰华,高下平崄仄。
斜日坠林杪,飞鸟敛归翼。兹游涤烦暑,凉思满胸臆。
昨跨苍虬恣驰骋,晓拂君山莫襄郢。飘飘列子御风行,出入有无凌倒影。
十郡宗藩联戚畹,尺步绳趋咸整整。乳哺赤子如哺雏,抑塞诛求杜干请。
干请诛求事惨伤,犬羊尽化为豺狼。仰天戟手祝来世,有身只愿生湖湘。
戚畹如君岂多见,投我明珠闪惊电。三年不食亦伸眉,语及民艰泪如线。
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
清朝雅望称高年,台阁文章入浑然。青禁从容亲讲读,素书珍重问林泉。
花明别馆寻幽容,酒熟良朋取次延。寂寞山中旧游处,紫苔芜没种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