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边的西陵渡头,我和送行的亲友们听到了晨雾中传来的钟声。上岸后,船工开始整理船舱,用小木桨把船里的积水抛向外面,并准备回去。
夜色未尽下的海潮还隐隐约约的起伏,但正在退去。而吴山下的晨雾一阵一阵地涌动着。
沙滩上已见到鸟儿在飞翔,尤其是北岸的诸多山峰,还像埋在云雾中一样,缥缈难见。
我回头去看了一眼故里坊宅,只见到了萧然山的外貌,而家乡似乎已在无边无际的地方了,潘水边的云门寺等更是全无踪影。再说亲友们已经回去了,这时怀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晓发:白发。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江皋(gāo):江岸,江边。
曙(shǔ)钟:拂晓的钟声。
枻(yì):船舷或船桨。
舼(qióng):又作“舡(chuán)”,古书上指一种小船。
海潮:指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
溶溶:河水流动的样子。
杳(yǎo):远得看不见踪影。
无际:没有边际,没有穷尽,也作无边,无涯。
从题意中可知,这是贺知章早晨离别故乡,出发去远方之地的一首诗作。从贺知章的生平看,可能是年青时离开永兴县去长安赶考的一首诗。永兴在越西的水网地带,当年民间交通以小船为多,贺知章一早出发时坐的便是舟舡,先送到驿道上的一个渡头,再转入大道。从“江皋”、“海潮”两句看,写诗地应在海边的浙江西陵渡一带,对江便是杭州城的吴山和玉皇山。从晨露溶溶等描述看,贺知章故居到江皋的时间约行了一两个小时,路程有二三十里,因中间隔着萧然山,看不见故居,所以像似“故乡杳无际”了。
由于贺知章青少年时离开了“思家桥村”,迁居至来苏乡潘水河边,所以他是从来苏乡坐船出发,经官河或西城湖水道进入西陵驿的。全程约三十里。
首联“江皋”是指钱塘江边的西陵渡头,贺知章及送行的亲友们听到了晨雾中传来的钟声。上岸后,船工开始整理船舱,用小木桨把船里的积水抛向外面,并准备回去,所以叫做“轻枻理还舡”。第二联写早晨江边的光景,夜色未尽下的海潮还隐隐约约的起伏,但正在退去。而吴山下的晨雾一阵一阵地涌动着。“川”指两山间或山坞中的平地,山气和地气在这里大量交融,形成溶溶雾水。沙滩上已见到鸟儿在飞翔,尤其是北岸的诸多山峰,还像埋在云雾中一样,缥缈难见。全诗表达了贺知章心向远方求取功名的急切心情,也写出了钱塘江畔的优美景色。
最后一句“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着重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留恋,对亲友的深情。当时,他回头去看了一眼故里坊宅,只见到了萧然山的外貌,而家乡似乎已在无边无际的地方了,潘水边的云门寺等更是全无踪影。再说亲友们已经回去了,这时怀乡之情便油然而生。如果这次远行是去长安应举的话,那么贺知章五十年后写《回乡偶书》的意境正好与《晓发》相对应。
这首诗创作于贺知章年轻时离别故乡永兴县,去京城长安赶考时。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风物蛮乡也足夸,枫亭丹荔幔亭茶。新潮拍岸添瓜蔓,小艇穿桥宿藕花。
愧比逋仙亭畔鹤,枉谈壮叟井中蛙。琴尊待践西湖约,一棹临流刺浅沙。
来时寒食近,且近耳、讵料竟残春。正仆本多愁,何妨作达,官如不醉,遮莫伤神。
见此际、酒旗斜唤客,榆叶弱萦人。燕子风前,是何言语,柳条烟里,别样腰身。
名园行乐处,追欢笑,何限宝马香轮。况遇风流刺史,潇洒遗民。
奈东望蒋州,春潮拍拍,北来瓜渚,暮雨纷纷。还怕当歌对酒,忽又沾巾。
遥将三岁绩,北阙上龙墀。宰府古来贵,斯文今在兹。
衣冠匡世俗,勋德满京师。正值梅花发,清芬荐别卮。
此去知何处,飘然惜尔年。尘飞驰马埒,雪拥读书毡。
日观跻攀外,云台献纳边。文园宁久病,须奏上林篇。
金仙识灵境,振锡西天来。梵宫跨绝巘,綵翠何壮哉。
海水入金钵,洒旱遍九垓。遂令区中人,瞻望心徘徊。
我思脱万劫,郁悒惭非才。青莲发兹山,何必登三台。
行将睹宝月,高举超凡埃。
寂寞麒麟阁,浮沈雁鹜行。已闻书上考,犹不负前王。
古井宫槐冷,空山海桧长。归心似潮水,日日向钱塘。